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9718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docx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

会计论文写作体会

引言

在现实社会里,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写作。

如写信,写笔记,写计划,写总结,写分析,写合同,写报告,写各种申请书;再上一个层次就是写通讯报道,写参观访问记,写报告文学,写诗歌、散文、杂文、小说、写各种论文等等。

可以说,写作贯穿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全过程。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应该笔耕不懈。

写作是运用书面形式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书写的实践活动。

它是作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根据客观事物和社会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以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创造精神产品的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

写作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进行研究的重要表述工具,写作活动是直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实践活动,写作产品(文章)是作者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工夫,而且涵盖了作者的道德修养、政治素质、知识素养、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写作是文化素质中的重要素质,是素质中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基本素质。

本人出于从事职业的原因以及个人爱好的关系,练笔三十多年,断断续续发表了少量的小型文学作品和专业论文,下面以自己学习论文写作的经历,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内容提要

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二、会计论文的种类、基本格式与要求

三、会计界的几个热门话题与会计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问题

四、本人从事会计论文写作的尝试

一、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论文写作也就是议论文写作。

议论是作者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达到明辨是非和阐明事理的目的。

议论反映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完整议论的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指作者的观点、主张,由作者提出来,使读者去接受它。

论据,是指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它在议论中是建立论点的依据。

所以叫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把论点和论据按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说服读者。

议论文存在多种形式,除学术论文外,如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种分析报告等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论文的种类

论文按主要论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论证正面观点为主的,叫做立论;一类是以驳斥反面观点为主的,叫做驳论。

立论与驳论不能截然分开,一般情况是:

在立论的文章中,需要批驳错误论点来进一步阐明正面观点,即立中有驳;在驳论的文章中,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确立正面的观点,即驳中有立。

它们的区别在于着重点不同。

论文还可按写作用途可分为毕业论文、思想论文、专业论文等,专业论文还可以按学术领域划分为经济论文、政治论文、其他学术领域论文等。

(二)论文写作的程序

论文写作程序有以下六个方面:

1、确定选题

2、准备材料

3、谋篇布局

4、拟定提纲

5、撰写初稿

6、修改定稿

1、确定选题

选题分为两种:

一种是单位、学术团体规定的课题,由作者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这类选题范围较广,真正观点还得靠作者提出;另一种是作者完全依据自身的感受,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课题。

写论文在下笔之前应明确自己要论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观点,这一步对于写好论文至关重要。

选题得当,往往事半功倍;选题不当,则往往劳而无功。

有的人因为选题不当,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而最终不能成篇,只好另起炉灶,这种教训是应当吸取的。

怎样才能选好题,按我个人的感受,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要贴近自已熟悉的领域。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进行选题。

如你在总会计师岗位工作,就有一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应选择与财务管理有关题目;如你在会计核算岗位,对核算过程和会计制度比较熟悉,应选择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题目。

如果跨行业、跨领域进行选题、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选题写作,不仅要花相当大的精力去熟悉情况,还要学习相关知识,写出来的东西还不一定使人满意。

(2)要与自己的能力相称。

有意义的问题很多,但并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自己搞得清楚的,要对自己的知识准备作一个如实的估计。

如果自己目前对某个问题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还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就勿选这样的题目,若勉强去作,实际上是给自己出难题,会使自己捉襟见肘,骑虎难下;即使敷衍成篇,也一定是左支右绌,提不出真知灼见。

当然,我也不主张把“起点”定得太低。

知识上的不足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弥补,但总要估计在一定的期间内有弥补的现实可能。

硬要写自己并没有什么研究的东西,勉强去“论述”自己不可能说清楚的问题,效果是不好的。

(3)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写文章不一定要赶时髦,但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政策是根据国情制定的,建立在一定科学依据之上,不能随便否定。

只有全面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政策,才不会迷失方向。

如国家税收政策限制什么、支持什么,税收法规制度对某个行业或某个地区有什么优惠政策,过去又是怎样规定的,现在又是怎样规定的,如此等等都要明确。

(4)要适应形势的要求。

国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阶段性的任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

如会计制度的改革,往往在出台前要先造舆论,这里就要要抓住时机选题目。

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系统改革,财政部多次发出征求意见稿,但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能正式出台,这时你针对性拟题写起来就不受成文的限制,能各抒己见,文章比较好写。

等到某项措施或制度出台之后,就只能宣传其重要意义和如何贯彻实施了,虽然也可以选题,但有局限了。

由此可见,善于把握时机也是选题方面的基本功。

(5)要评估选题的价值。

不能认为题目越新颖越有价值,对别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未必都值得研究,更不能信手拈来一个题目,而要选有对专业读者有帮助、感兴趣的题目。

一般来说,要选那种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帮助的题目,用习惯的说法,就是选题既要有理论意义也要有实践意义。

这与题目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有的题目看来很大,但是大而无当,并无多少意义。

有的题目看来很小,但是真正做出结果来却能切实地解决问题,意义反而比较大。

如小企业如何管理好发票和结算票据问题、对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提供廉价自来水是否减免增值税问题,就值得我们研究。

有的人喜欢选大题目,例如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如果你搜集不了充分的资料,就容易流于空谈,不如“缩短战线”,“小题大做”,也许能把问题研究透彻。

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考虑,以使所选论题确有新意。

2、准备材料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写论文第一步就是要充分观察、搜集和占有材料,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每个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这个环节抓不好或者跟不上,会影响文章写作的全局。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用以表达主题的一系列的事实和论据。

写论文要从搜集材料开始,搜集材料是基础工作,是先行官。

观点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只有搜集到好的证明材料,才能产生好的论据,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怎样准备材料,按我个人的感受,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要善于观察。

宇宙星晨,山川草木、四季轮回、社会人生……,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和范围。

但是,用于写作论文的观察是带有理性的观察,是带有写作目的的观察,是向何处搜集写作材料的观察。

一是要全面观察,视野开阔,不能坐井观天,鼠目寸光。

你选择了一个课题,应搜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至少应明确国内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其实这一问题很好解决,你只有通过互联网,在搜索网站上查找,相关信息一般可以调出来。

二是要专注观察,探索奥秘,不能断章取义,轻易推断。

观察是进行推断的基础,作者能够用来对某个问题提出看法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由观察转向推断的思路,即由观察人们周围的事物到做出判断的全部过程。

观察要比简单地看见某事物要复杂得多,它要求人们注重有关该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我们观察他人与我们选定相关的课题的研究成果,要从观察跃进到推断,至少有三个过程:

首先要全文通读;其次找出其论点和论据之间联系;最后判断其可借鉴内容和能指出其不足之处。

但是,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可能观察到世界上的一切物象,就是具体到对一人一事的观察,也不可能连芥末之微也观察周全。

因此善于观察的人不会强求自己面面俱到,而是明确目标,选定观察对象和范围进行专注观察。

三是对比观察,多向思维,不能就事论事,因循守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要写出“叶子”的不同,就要靠自己认真细致地对比观察,找出其特殊性。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的差异。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而个性是某种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

要想写出“独特的观点”来,就要抓住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全面调动器官,立体观察。

要通过看、听、想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观察。

如某个行业普遍赚钱,而税负很低,要观察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对国民经济有利,政策规定的合理不合理,征收管理有无漏洞?

这都要引起我们思考。

(2)要搜集资料。

资料包括的范围很广,一切反映客观事实的数据、图片、图版、图表,摘录的文献资料,前人的结论、经验、研究成果、定义、定律等等都是属于资料范围。

会写文章的人都是很善于搜集资料的人。

否则,即使是“天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料,这就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一是文件资料。

这里包括个人和他人收藏的以及单位档案室的文件资料。

二是书籍杂志。

这里也包括个人和他人收藏的以及单位图书室室的书籍杂志。

三是网络下载。

网络天地广阔,几乎无所不有,点击搜索网站,要找的资料千万条,但要注意有选择下载,对于错误的和虚假的信息要能鉴别。

查找资料,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可以由易到难,先找现代的、易找的,再找古代的、难找的;先从个别文章中发现线索逐渐扩展,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到一个面,跟踪追击,不断扩大战果。

经过积累,最后把所需要的资料找全,形成系统的索引。

这种方法就是由点到面的查找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由面到点的查找方法。

即先了解面上的基本情况,通过面上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最后弄清所需要的个别问题,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知道需要某方面的内容,却不知道书名,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

主要有:

①利用年鉴、手册等工具书,根据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页面查找。

②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查找。

这是一种最简便快速方式,只要输入你要了解的问题,就有成百上千条相关信息供你查阅。

常用的搜索网站有XX()等。

(3)要调查研究。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

调查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

大量实用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的大脑记忆功能毕竟有限,当你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素材时,最好把它们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派上用场,所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有好的细节,好的想法和灵感,就信手拈来记几笔。

否则的话可能你很快就会忘记了,等你想写东西时发现大脑空空如也。

而一旦你养成写观察笔记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也就变得非常容易,写作也由此更加轻松有趣。

茅盾说,我们在开始写作的时候或以前,就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你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因此,有志写作的人一定要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自己的思想火花,等到写作时就会发现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令人惊喜的灵感。

当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观察者不一定局限于笔记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传、录像等手段获取更生动、更有效的资料,为自己的写作做好准备

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①普遍调查。

是指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

②专题调查。

是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专门调查。

③典型调查。

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入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看到一般面上的情况。

④抽样调查。

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⑤重点调查。

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以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中其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

⑥个案调查。

是对某一已经发生的具体事项或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之处,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

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调查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丰富、生动,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⑦网上调查。

利用互联进行调查。

⑧会议调查。

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或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

⑨问卷调查。

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

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回收率。

(4)要对已掌握的材料进行选择与整理。

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如何对材料进行选择,这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选择紧扣主题的材料。

这是选材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主题是选材的依据,凡是与主题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资料,哪怕极为生动,作者十分喜爱,也应坚决舍弃。

写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不善于剪裁,对一些

自认为生动的材料难以“割爱”。

作者的本意是想以众多的材料全面地表现主题,结果主题反而为材料所淹没了。

二是要选择典型代表的材料。

要使材料充分地表现主题,就要善于选择最富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和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

也就是说材料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典型的材料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用这样的资料,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反映本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写文章时,选用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只要能说明问题本质,解剖一个或几个麻雀就够了。

三是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总是生活在新旧更替之中,新事物层出不穷。

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必须用新人、新事、新成果、新经验、新思想、新情况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理,文章才能具有时代特色。

文章的材料新,思想内容也就能新,文章才能生动活泼,充满朝气。

如果沿用旧材料,一味老调重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不受编者采用的。

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之后要及时进行整理。

材料整理的方法:

(1)分类。

根据统一的标准,按材料的不同性质,将材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用铅笔写上类别,暂时拿不准的材料划入其他类,然后将相同类别材料放在一起。

(2)整理。

整理材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

通过整理材料一是看看自己搜集的材料全不全,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还需要补齐,继续收集。

通过整理了解有多少是重复的,相互抵触的,或可以相互补充的;有哪些是新材料,哪些是老材料;有什么新的线索,有些什么疑问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熟悉材料。

对一个材料的背景、前后经过、相互联系、特征面貌以及细节、顺序等,通过整理都熟悉了,在使用时就感到很方便;三是使材料层次化,要按自己设想调整材料的顺序;四是酝酿观点。

写文章的观点产生有一个过程,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材料的相互关系、材料的性质会有新的认识,并对其中一些材料发生兴趣,产生进一步研究以写成文章的想法。

3、谋篇布局

在确定了论文的选题后,再经过必要的资料准备,就要进入写作前的构筑阶段。

这个步骤的任务就是要对论题的各个侧面作系统连贯的思索,形成论点、论据,找到恰当的论证方法,安排好论文的逻辑结构。

这一过程关键在于思索,不仅要对已经掌握的材料进行思索,还要在思索中针对问题进一步找材料。

不仅要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思索,而且要力争跳出材料的框框进行创造性的思索,两方面要兼而有之。

如果不详细地占有材料,只作天马行空式的玄想,往往流于虚妄,这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但若在现有材料中兜圈子,只能照别人想过的路子想问题,就会失之平庸,提不出创造性的见解。

(1)打腹稿对所论述的问题,一定要真正想清楚,有哪一点不清楚,就要下功夫把它想清楚,决不能蒙混过关,自我欺骗。

要真正把问题想清楚,是很艰苦的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的三种“境界”,用于描绘想问题的艰苦也很贴切。

开始时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这时是四顾茫然,不知从何下手。

继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抓到问题了,发现困难了,反复地苦心焦思,以至于体重都下降了。

最后才是“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

”终于豁然开朗,得出明晰的结论了。

这确实是很“折磨”人的。

但如果受不起这种“折磨”,就永远不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永远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

有了明晰、确切的观点以后,就要对观点安排的层次,溶入所需要的证据,把握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论述能够层层深入,大脑中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腹稿”。

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表述方式,对此我们不可强求一律,否则就会失去文章风格的多样性。

(2)做笔记在思索的过程中,做笔记是很重要的辅助手段。

我这里说的做笔记,不是指平时读书做的摘要、卡片之类,而是指记录思索结果或思索过程的笔记。

“灵感”或“思想闪光”常常是突如其来,稍纵即逝的,有时睡梦中的奇想,在醒来时也要及时记下来。

笔记是捕捉思想火花的有效手段,身边不妨带一个小本子,有价值的想法就应立即记在小本子上,留待以后整理。

一般说来,这种笔记不必太讲究文字,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目的在于加快记录速度,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不妨用比较精确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思想,因为这本身也是锤炼思想的好机会。

精彩的表述往往也是可一而不可再的,丢失了就很可惜。

(3)搭结构当经过多方面的思考以后,就开始布局全文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通常称之为谋篇布局。

它是指文章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组“分”为“合”,组“局部”为“整体”的构造艺术。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组织材料的问题。

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体裁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使文章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结构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的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文章结构的安排则是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思想活动的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古人说:

“文无定法”。

文章的结构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式,一成不变。

即使是科技文、应用文的写作,在实践中形成了某些约定俗成的格式,但那也只是一个大的框框,对写作文章来说,仍有一个布局谋篇的问题。

每篇文章在写作之前,都要根据特定的写作目的和具体的内容,精心构思,合理安排,以求其结构形式的灵活多样,引人入胜。

文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它如同人体的骨骼,写文章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恰当、完整的结构形式,那就无法按照主题的要求,将零乱、复杂的材料串联、编织起来,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作者的意图得到充分的表现。

那种不成“形”、不成“体”的东西,是根本不能称之为文章的。

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章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有物有序”。

所谓“有物”,就是文章要有真切、实在的内容;所谓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文章结构要清晰严谨。

古代写文章的大家都很注重文章的章法,主张动笔之前,要有整体的构思,“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胸有全局,才能使文章“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

”这些见解和做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般文章的结构由以下部份组成:

①开头与结尾。

开头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它们的位置特殊,因而有着特殊的功能。

开头是要给文章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是定下“基调”的所在。

开头是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如果新颖别致,就能立刻抓住读者,使读者急欲读下去;否则,读者也会因而失之交臂。

结尾是文章总的归结和收束,它的艺术表现功能较之开头要更强一些。

一篇文章,纵令开头美妙至极,然而不能善终,收尾无力或成败笔,则功亏一篑。

不少文章的结尾之处往往是文章的题眼所在。

结尾如果奇巧、精彩,就能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印象深刻。

②层次与段落。

层次主要指文章内容表达的次序,体现作者思想开展的步骤。

人们常把文章的层次叫做“意义段”、“结构段”或称之为“部分”。

段落主要指作者行文时最小的意义单位,以换行、提头、空格为标志,是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使用的文字停顿,人们通常把它称为“自然段”。

层次和段落关系非常密切。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它们之间,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即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了文章内容的层次:

一个或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这是常规。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大的段落中又可细分为几个内容不同的层次,这是变格。

③过渡与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贯通一致,衔接自然形成有机整体的重要手段。

写任何文章,都要讲究承上接下,前后呼应,这样才能使结构严谨周密、文脉顺通畅达。

所谓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

文章在以下情况下需要过渡:

一是当论述的问题有所变动时也需要过渡。

二是表论说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也需要过渡。

所谓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

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要有所交代或暗示。

照应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使文章通篇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这样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

具体的照应办法一是正文与标题照应。

有的文章在正文里多次照应标题,其目的是为了点明文章的主旨,突出中心;也有的是因为标题含义较深刻、含蓄,读者一下子了解不透,这就需要在文章中加以交代、照应。

二是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

即在行文当中,根据主题的需要,围绕一个事件或一个剖析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加以照应。

这种照应决不是重复,而是通过多次照应,使文章内容一层层深入,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三是首尾照应。

很多文章一般都是在开头交代写作动机,中间层层展开,叙述主要内容,收尾小结全文。

而在收束时常回应开头,使其做到前呼后应。

4、拟定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着作者的总体思路。

通过拟定提纲,可以规划写作的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观点明确、思维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之处,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

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

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所以我主张写大的文章应拟定提纲。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

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能充分说明问题。

这些工作完成后,便可开始动笔写初稿了。

5、撰写初稿

在经过谋篇布局、拟定提纲后,文章就要进入实际的写作阶段,这是写作过程中系统表述自己思想过程。

要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这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冒出一些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想法、新表述,会有一种“文思泉涌”的感觉,会使你领会到作文的乐趣。

但是,往往也有突然遇到障碍,感到写不下去。

这时你就需要停下来,冷静地找找写不下去的原因,把问题解决了再写;或者把这段话空起来,接着写下文,回头再来弥补。

要紧的是要尽量避免思路的中断。

关键时刻遇到外界的干扰,思路被打断了,恢复起来往往要费加倍的气力,甚至还恢复不了。

所以力争一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