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963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docx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届高三联考生物

1.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在池塘中生活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①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

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A

【解析】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因此生理盐水与血浆是等渗溶液,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原因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

A

T

T

G

mRNA

A

tRNA反密码子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B.UGAC.ACUD.UCU

【答案】C

【解析】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且DNA的下面一条链为模板链;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是A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5.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

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

A.1/4,分离规律

B.3/8,分离规律

C.1/4,自由组合规律D.3/8,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B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6.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①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④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和磷脂同属脂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

B.经测定,细胞中某化合物含硫,则一定是蛋白

C.DNA存在氢键,RNA中不存在氢键

D.人体缺钙会导致骨骼肌抽搐

【答案】D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8.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是有丝分裂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同

C.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稳定,不随细胞的体积扩大而增加,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D.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

【答案】A

【解析】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些体细胞还可以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A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同,都符合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B正确;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稳定,细胞核的控制范围有限,C正确;各个细胞的细胞周期不是同步的,而且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故显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象,D正确.

【考点定位】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9.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C.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

【答案】D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0.下列有关细胞膜通透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内环境渗透压

B.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将导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以加快水分子跨膜运输

D.神经元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兴奋产生

【答案】C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水的重吸收,会降低内环境的渗透压,A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膜通透性不会改变,依然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通透性

1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

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消化分解

B.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可被溶酶体吞噬水解

C.用差速离心法不能从细菌中分离出溶酶体

D.溶酶体不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具有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A正确;溶酶体具有吞噬作用,如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正确;细菌没有溶酶体,因此用差速离心法不能从细菌中分离出溶酶体,C正确;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溶酶体含有单层膜,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1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引起AIDS和SARS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绿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依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应激性等多种生命活动

C.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完成均需要多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

D.—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A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13.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

果蝇只缺失一条W号染色体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缺失两条W号染色体,则不能成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变异类型来看,果蝇的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种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3条或4条

C.果蝇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5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D.若该种单体果蝇的雌雄个体交配,其存活后代中单体的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是个别染色体的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由于正常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所以单体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7条染色体,因此该种单体果蝇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3条或4条,B正确;

C、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由于X和Y上的基因组成有所不同,因此果蝇基因组计划测定3条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DNA序列,C正确;

D、单体果蝇的雌雄个体交配,运用配子法分析可知,子代中1/4的个体正常,2/4的个体为单体,1/4的个体缺失两条Ⅳ染色体不能存活,所以存活个体中有2/3的个体为单体,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4.CO2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C〇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且作用时间短暂

B.人体细胞中的CO2只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C.用植物的CO2释放量表示其呼吸速率

D.CO2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5.下图所示杂合体的测交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会出现性状分离比的是

【答案】C

【解析】Aacc×aac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A错误;AACc×aac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B错误;AaBBCc×aabbcc→等位基因A、a和C、c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C正确;AaBbcc×aabbcc→由于等位基因A、a和B、b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连锁遗传,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D错误.

【考点定位】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细胞的减数分裂

16.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体型大小不同果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与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17.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当人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D错误.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可见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误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将导致产量降低

D.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用适量的乙烯处理可解除休眠促进其萌发

【答案】D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19.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B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以神经递质传递信号,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由于c处表示抑制,b处

表示兴奋,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错误;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完成人体膝跳反射,C正确;由于反射弧中突触的存在,所以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0.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答案】A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21.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一可见呼吸底物为葡萄糖、CO2浓度为A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

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

C.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

D.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22.下列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下方)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上方)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小于f

C.某些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A(0,0)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可能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答案】A

【解析】由于单侧的照射,使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而背光面生长快,即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故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根据图示曲线,可判断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f,小于2f.A错误;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且生长速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故范围为小于f大于0,B正确;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杂草的生长,故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C正确;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h,D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23.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24.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

有密切的联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D.发生生物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A正确;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B错误;基因重组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发生生物变异后,进行有性生殖时,细胞核中的基因仍遵循遗传规律,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25.如图为某RNA病毒侵人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B.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C.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

D.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6.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患者

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

【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错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2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观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28.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

母螳螂会跳上公螳螂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题目中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B.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为0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B

【解析】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A错误;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正确;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不是0,C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的物种分布,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

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29.某成年人从25°C环境来到10°C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答案】D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细胞核重新编程相关。

该技术是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使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在同一个体上将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转变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保留着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能力

B.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的过程中分化程度由高变低

C.通过这一技术若能实现将皮肤细胞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则能体现细胞

的全能性

D.这一技术的实现将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异反应

【答案】C

【考点定位】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31.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玉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G点(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对应的值,则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NaOH”或“NaHCO3”或“H2O”)溶液。

(2)据乙图分析,实验测得的O2释放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O2实际产生量,原因是。

适当提高CO2浓度,图乙中的E点(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将向移动。

(3)丙图中在5〜15min期间,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增加”或“减少”或“不变”),这是因为。

【答案】

(1)NaOH

(2)实验测得的O2释放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