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9573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docx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几乎近100%,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化学史、环境保护、石油及煤化工(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点晴]C。

[点题]“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催化剂

①.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

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催化剂

②.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乙酸乙酯:

2CH4+2COCH3COOC2H5

③.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

2C2H4+O2CH3CHO

④.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点晴]①反应的产物除期望的产品Cu以外,还有CuSO4、FeSO4和H2O,不合题意。

②、③、④三个反应的产物都只有所期望的产品,符合题意。

故选A。

[点题]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催化剂;④吸附剂。

A.①②B.①C.①③D.③④

[点晴]SO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可会被O2氧化成SO3。

飘尘在上述变化中,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是起催化剂和吸附剂的作用。

故选D。

[点题]H2C=CHOH不稳定,在常温下为液体,很容易转化成稳定的CH3CHO。

然而,20XX年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

外太空的某一个星球的大气层含有大量的H2C=CHOH。

请预测该星球的温度是

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无法判断温度的高低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点晴]B。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态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

[点晴]解此类题的秘诀就在于从定义出发,找源头。

气体与液体混合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液体与液体混合,如果给出密度也不能简单加和!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本题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可求得:

36.5g,100g,所以可求出质量分数。

选项A:

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等于0.1L,便可推知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应等于10mol/L。

选项D:

溶液的体积不能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加和。

即不等于22.5L。

故选B。

3、阿氏常数(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90%)

[点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

B.2.9g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C.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2NA

D.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

[点晴]此类题多注意NA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n(P4)=0.1mol每个白磷分子含有6个P—P键数,所以A正确;M(2CaSO4·H2O)=290mol/L,所以n(H2O)=0.01mol,B错!

C:

n(H2SO4)=1mol,D:

SO2与O2反应是可逆的。

故选B。

4、热化学方程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70%)

[点题]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A.40%B.50%C.80%D.90%

[点晴]A

[点题]甲醇是一种重要的醇,它可以做内燃机的燃料和溶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它在废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1)在25℃时1g甲醇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温度时可放出24.2kJ热量,则25℃时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100℃时CO2和水蒸气应放出J热量。

(保留整数)(有关热量公式Q=m·C·△tQ=m·J,已知水的比热C=4.18J·g-1·℃-1,水的液化热J=2253J·g-1

m:

物质质量△t:

温度差假设100℃时水完全汽化,并忽略CO2吸热)

(2)甲醇加入含氨的废水中,在一种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应:

2O2+NH3=NO3-+H++H2O,6NO3-+6H++5CH3OH→3N2↑+5CO2↑+13H2O

若某废水用上述方法处理时,NH3→NO3-的转化率为95%,NO3-→N2的转化率为86%。

若每天处理此种含NH3为34mg/L的废水500m3(密度1g/cm3)需要甲醇多少千克?

(要求写出解题步骤,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点晴]

(1)682;

(2)解:

由反应2O2+NH3=NO3-+H++H2O,

6NO3-+6H++5CH3OH→3N2↑+5CO2↑+13H2O

得关系式:

6NH3—6NH3-—5CH3OH—3N2↑

根据关系式6NH35CH3OH

6mol5×32×10-3kg

1000mol×95%×86%m(CH3OH)

答:

消耗甲醇21.8kg

5、核外电子排布,推导化学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

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

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点晴]D。

[点题]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点晴]C。

[点题]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

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D2AB.C2BC.C2AD.D2B

[点晴]本题考察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离子化合物形成特点及与能量的关系。

要善于从能量的变化来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

根据A、B得2个电子,C、D失1个电子均达稳定结构,判断A、B为ⅥA族元素,再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A形成稳定离子时放出能量大于B,说明A非金属性强于B,C形成稳定离子时吸收能量小于D,说明C金属性强于D,所以C、A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C2A。

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原则,但同学们对这一点很不敏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这一问题。

故选C。

[点题]下列六种化合物(A-F)中含有的元素不多于三种,且分子内所含X、Y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化合物的部分性质列于下表。

化合物

A

B

C

D

E

F

ω(x)

0.1653

0.2069

0.2781

0.4211

0.8743

0.2089

ω(y)

0.8347

0.7852

0.7019

0.5338

0

0.7911

常压下t℃的

密度g/cm3

1.448

(20℃)

1.145

(-113℃)

1.42

(-122℃)

2.97×10-3

(0℃)

0.68(-168℃)

沸点/℃

57

30.4

8.3

-12

-111.8

145

熔点/℃

-70.4

-118

-122

-130

-185

3

分子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根据上表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六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写出推理和计算过程。

[点晴]

(1) 66.5 

(2)要点之一:

D中所含的另一种元素的总式量为:

66.5×(1-0.4211-0.5338)=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3小的唯有H元素,故D分子中必有3个氢原子。

要点之二:

据要点之一,推定E为氢化物,设其分子式为XHn,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

,a=7n,经讨论,当n=4,a=28时符合题意。

因此X为Si

要点之三:

据要点一与要点二可立即假设D为SiH3Y。

要点之四:

设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据

得b=35.5,故Y是Cl

要点之五:

由F中X、Y的质量分数,可求得其最简式为SiCl3,从价态不难得出F的分子式为Si2Cl6,因此各物质分别为:

A.SiCl4;B.SiHCl3;C.SiH2Cl2;D.SiH3Cl;E.SiH4;F.Si2Cl6

6、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每溶解1molZn,电子转移了

A.2molB.3molC.4molD.5mol

[点晴]在读题时易靠惯性思维,认为溶解1molZn当然转移2mol电子,从而错选A,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根本不通过标变价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其他元素也在失e—。

越是感觉简单的题目越要当心,因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陷阱,另外,考试时应养成动笔的习惯,不要仅凭观察和感觉选项,把送到手的分丢掉。

故选D。

7、氧化性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原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90%)

[点题]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

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甲醇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点晴]C

8、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80%)

[点题]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m-n)/14B、(n-m)/14C、(2m-n)/28D、(n-2m)/28

[点晴]错误解答:

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

错误原因:

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

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

正确解答:

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

故选AC。

[点题]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BFe2O3CCuODCu2O

[点晴]解题时,关键是要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

守恒原理(守恒原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

)、差量原理、平均值的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思路一:

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m(CO2)=0.6mol则m(氧化物):

m(CO2)=32.0:

26.4=1.21:

1

AFeOCO272:

44=1.64:

1BFe2O33CO2160:

132=1.21:

1

CCuOCO280:

44=1.82:

1DCu2OCO2144:

44=3.27:

1

故选B。

思路二:

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根据题意,可知0.6molCO2比0.6molCO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从氧化物里夺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9.6/32.0=0.30.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

9、离子共存(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A.使PH=0的溶液:

Fe2+、NO3-、SO42-、I-

B.C(H+)=10-14mol·L-1的溶液中:

Na+、AlO2-、S2-、SO32-

C.酸性环境下:

Na+、 Cu2+、NO3-、SO4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K+、Na+、Ca2+、HCO3-

[点晴]首先要看题目要求离子共存还是不共存,二看题目的隐含的条件:

酸性?

碱性?

有色?

还是无色?

三看是否发生离子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A:

NO3-在PH=0的溶液酸性中会氧化Fe2+成Fe3+,选项C虽共存但Cu2+有颜色。

选项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为酸性溶液,HCO3-不能存在。

故选B。

[点题]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各

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Na+AlO2-Cl-B.Na+Cl-SO42-HCO3-

C.NH4+Na+NO3-SO42-D.Ba2+Na+Cl-NO3-

[点晴]D

10、离子的鉴别(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80%)

[点题]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NH4+B、Mg2+C、Fe2+D、Al3+

[点晴]错误解答:

选A。

由于NH4+与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氨气,因此离子浓度将减小。

错误原因:

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强还原性而漏选。

正确解答:

本题不仅NH4+离子会减少(原因见“错误解答”),而且,当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Fe2+会生成Fe(OH)2沉淀。

Fe(OH)2具有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转化为Fe(OH)3(题目具备氧化的条件),再加盐酸时,溶解为Fe3+。

因此Fe3+也会大量减少。

本题正确选项为A、C。

11、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H++SO

+Ba2++OH-=BaSO4↓+H2O

D.将氢氧化铁粉末加入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点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易错点有1.拆与不拆2.是否符合事实3.局部约分4.量的关系,书写或判断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点。

正确答案:

均错。

对A、B两选项的判断需要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将FeI2与FeBr2联系,将SO2与CO2联系,同学们的漏洞在于易在迁移时注重相同点,忽略差异,思维定势严重,溴化亚铁中Fe2+还原性>Br-,所以少量Cl2只能将Fe2+氧化,Br-不参加反应,而FeI2中I-还原性>Fe2+,首先被氧化的是I-,Fe2+不参加反应,若忽视差异照猫画虎,必然出错,同理,SO2与CO2的区别在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次氯酸盐氧化,因此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简单的复分解。

C选项中同学们易忽略量的关系,审题时应注意“至中性”这一限定条件,以H+与OH-的中和反应做为主要矛盾加以考虑,而不要将两个离子反应简单相加。

D选项中同学们容易忽Fe3+能将I-氧化所以二者不能共存的事实,简单地将题意理解成氢碘酸作为强酸能将Fe(OH)3溶解。

正确答案:

A.2I-+Cl2=I2+Cl2B.Ca2++2ClO-+H2O+SO2=CaSO4↓+H++Cl-+HClO

C.2H++SO

+Ba2++2OH-=BaSO4↓+2H2OD.2Fe(OH)3+6H++2I-=2Fe2++I2+6H2O

12、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pH值及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欲使0.1mol-1K2CO3溶液中[K+]=2[CO

],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盐酸B.加适量的KOHC.加适量的水D.加适量的NaOH

[点晴]本题要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题时首先看清是电离平衡的移动还是水解平衡的移动,K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

+H2O

HCO

+OH-导致[K+]>2[CO

],若使[CO

]升高,应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则应引入少量OH-,而加入KOH会同时增加[K+],所以只能加适量的NaOH,A错在能使平衡向左移动,但实际消耗3CO

,[CO

]不升反降,C错在稀释促进CO

水解,[CO

]会下降。

故选D。

[点题]混合Na2S跟NaHS两溶液,此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Na+]+[H+]==2[S2-]+[HS-]+[OH-]B.[Na+]>[HS-]>[S2-]>[OH-]

C.[Na+]=[S2-]+[HS-]+[H2S]D.[HS-]>[H+]>[OH-]>[Na+]

[点晴]A。

[点题]25℃时,向1mLpH=a的盐酸中滴加10mLpH=b的NaOH溶液,当溶液中

n(Cl-=n(Na+)时,则a+b的值为

A.13B.14C.15D.不能确定

[点晴]A

13、溶液的浓度、溶解度(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60%)

[点题]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g,将S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g饱和到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100gB.(100+S)gC.(100-

)gD.(100-

)g

[点晴]很多学生拿到本题就开始列未知数解方程,试图算出答案,结果发现所给数据过于抽象,计算量过大而放弃,其实将题目通览后通过流程图不难发现:

将晶体溶解所加的水量就是将Sg无水硫酸铜配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水量,即100g。

故选A。

[点题]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100/ρmL

[点晴]硫酸密度随浓度的减小而减小,设稀释后的硫酸密度为ρ1g/L.则ρ1<ρ。

(100/ρ)×18=[(100+ρ水×V水)/ρ1]×9

V水=(200ρ1/ρ)-100  因ρ1<ρ则V水<100mL。

[点题]酒瓶的标鉴上有55℃的字样,它表示

A.该酒在55℃的条件下酿造B.该酒的沸点为55℃100mL

C.该酒中含乙醇55mL100gD.该酒中含乙醇55g

[点晴]化学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

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

而这一方面往往我们学生致命的弱点。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

现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列举如下:

无铅汽油、可降解饭盒、无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旧电池的回收,食用含碘盐,明矾净水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钢铁腐蚀,各种新型电池等。

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光化学烟雾、白色污染、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重金属及其盐的污染、沙漠化等。

解决好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

溶质为液体时,配制的溶液是有体积分数表示。

故选C。

[点题]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则应取NaOH的质量为A.19.2gB.20.0gC.29.6gD.39.2g

[点晴]480mL1.0mol/LNaOH溶液有19.2gNaOH(s),但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

有500mL容量瓶,故应称取NaOH固体20.0g。

选B。

1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90%)

[点题]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3C(g),已知起始时

入nmolA和3nmol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条件,可使C的物质的量

m~2m之间变化,则n与m的关系是()

A.n<mB.m=2nC.m<1.5nD.n>m

[点晴]C。

[点题]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B(g)

3C(?

),测得此时c(A)=0.022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

A.C为非气态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点晴]CD。

15、盐类的水解(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100%)

[点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NaCl

(2)CH3COONa(3)NH4Cl(4)AlCl3(5)苯酚钠溶液(6)Ba(OH)2(7)Na2CO2(8)NaHCO3(9)NaHSO4(10)NaOH(11)H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