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93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docx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1)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①场址选择

选择海流畅通,附近无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

远离河口,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在25‰以上,水质清新。

交通、供电及淡水来源方便。

附近有适合稚贝中间育成的海区或养虾池。

②设备条件

A.育苗池

一般为水泥池长方形,半卧式,水深1.2~1.3米,长×宽为3米×5米,水体在20立方米左右;池底有1%~3%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宜粗些。

育苗间保温好,弱灯泡照明即可。

B.饵料池

水泥池,池深0.8~1.0米,水体6~8立方米,总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

1或1:

2;受光好、保温好、池底有3%~5%的倾斜度。

C.预热池

一般建在育苗室内,要有两个轮换使用,预热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

2或1:

3,保温条件好。

D.砂滤池或砂滤罐

砂滤池可建在预热池之上,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

10或1:

20;如果是砂滤罐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30~1/40。

E.沉淀池

应尽量建于地势较高处,靠沉淀池水位差自流引水,沉淀池宜分隔多个轮流使用,总容量为育苗总水体的2~3倍,池深2米以上,池顶加盖,上部留有溢水孔和进水孔,池底应向排水口倾斜一定坡度,排污管口加阀门,出水口宜高于池底约30厘米。

使用中至少每周洗刷一次。

F.单胞藻保种室

要求光线好,可调、控温好,保种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

15~20。

G.水泵设备

通常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

一级泵将海水抽至沉淀池;二级泵通常将沉淀后海水加压送进过滤罐,或将贮水池水送入换热设备。

水泵的选择需根据生产能力和水池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技术参数。

H.加温设备

一座5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需要配置1~2吨蒸汽或海水锅炉一座。

I.充气设备

可用罗茨鼓风机,或用活塞式电充气机。

J.发电设备

用于停电时临时供电,其功率应按用电量而定。

K.其它设备

显微镜、解剖镜、藻种瓶、三角烧杯、烘箱等。

(2)扇贝人工育苗技术

①饵料培养

扇贝育苗常用饵料种类为:

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等。

A.一级培养

一级扩种的容器可用10000~20000毫升的细口玻璃瓶。

洗净经烘干箱消毒。

所用的海水需经煮沸消毒,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如扁藻:

氮:

磷;铁=20:

1:

0.1pp)接种前必须严格镜检,用纯净藻种接种。

接种后瓶口要用消毒纸封口。

不同种类的藻种瓶要分别放置,藻种瓶要放在室内光线较好的地方,但要避免光照直射。

扁藻最适宜照度为5000~10000勒克斯,每天至少摇动瓶子三次以上。

每隔2~3天加一次培养液,若繁殖旺盛则每天加一次,加入量为藻液的1/4~1/5,如此接种后5天左右,可达最大繁殖密度,可及时供二级培养使用或及时分瓶。

分瓶后按上述比例添加培养液。

B.生产性培养

目前生产上基本不用二级培养。

即用微藻饵料池作生产性培养。

池子和池内一切用具(如搅拌器、通气管、气头)均如前所述方法消毒。

池内加上10~20厘米深的培养用水,加每立方水体添加氮:

磷:

铁=20~30:

1:

0.1克的培养液(指培养扁藻)。

接种时,先镜检藻种,禁用原生动物污染的藻种,藻种的接种量为总水体1/3~1/5,具体视备用藻种量的多少而定。

②亲贝标准及入池时间

A.亲贝一般选2龄左右,在繁殖季节进行挑选,分开雌雄。

B.选择标准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40%以上。

C.亲贝入池时间,山东地区可提前至2~3月份;辽宁地区可提前到3~4月进行。

虽然提前入池可以使亲贝的性腺提前成熟,但是入池时间越提前,用于亲贝蓄养促熟供热的成本就越高。

③亲贝促熟培育

在亲贝蓄养的同时,逐步提高水温促进亲贝性腺成熟。

A.培养密度及方法

适宜培养密度为80~120个/米3。

B.培育水温

以亲贝促熟开始时海区自然水温为基数,以每天升温1℃的幅度逐渐将温度提高到亲贝产卵温度后恒温培育。

栉孔扇贝可恒定在16~18℃,在临近产卵时保持温差为±0.3℃以内。

扇贝在4摄氏度以上的积温达到190-200摄氏度生殖腺成熟。

C.换水

每日需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

D.投饵

常用单胞藻类为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

日投喂量以每天25万~30万/毫升细胞,分10~12次投喂。

在蓄养亲贝时,由于水温太低,饵料难以大量培养,可采用鼠尾藻等藻类榨取液做饵料,辅助解决饵料不足的问题。

这种榨取液混有多种底栖硅藻(如曲舟藻、圆筛藻等)和大型藻类的细胞和碎屑,有利于亲贝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亲贝的生长和性腺发育,提高成活率。

当日采集鼠尾藻最好当日加工投喂。

先用饵料机(粉碎机或绞肉机)将藻类绞碎,置于水池中,加水搅拌,过滤后沉淀0.5~1小时候再使用。

投喂时,将潜水泵置于水的表层(约20~30厘米水深),呈浮动状态,随水位的下降而降低。

在贝类人工育苗(亲贝蓄养和幼虫培养市),在活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可用可溶性淀粉、食母生、酵母等代用饵料代替,用时要用100目筛绢过滤,由于易污染水质,需加大换水量来保持水质良好。

E.充气

要求溶解氧最低浓度保持4毫克/升。

应连续微量充气,以保证水质的稳定。

F.清理死贝

每天换水时,要拣出死亡个体,以免污染水质。

④采卵、受精与孵化

可用阴干、流水、升温等刺激方法诱导,或等待亲贝性腺自然成熟时自行排放。

在临产卵时,停止倒池换水,改为多次流水法换水,当发现栉孔扇贝在原池自行排放时,倒入预先准备的水池中,产卵结束后,加入适量精液受精。

受精卵孵化,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应每隔30~40分钟用搅耙将水搅动一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

⑤选育

幼体的选育一般在幼体发育到面盘幼体时进行。

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A.浓缩幼虫选育法

选育前,停止搅动池水,让幼虫自由上浮。

采用250目筛绢做成的网箱放在相应大的水槽内,将软胶管或软塑料管消毒干净放入水池表层,采用人工虹吸方法将幼虫吸进网箱内。

B.拖网选育法

用筛绢做成操作方便的手推网,或做成同池子的宽度相同的拖网,轻轻地将水池表层的健康幼虫拖捞出来,及时放入新池中培育。

⑥幼体培育

A.培育密度

幼虫培育适宜密度为8~12个/毫升。

B.水温

培育水温为18℃~20℃。

C.投饵

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可进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

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初期日投喂量为10000~15000个/毫升;壳顶期日投喂量为15000~50000个/毫升左右;分3~6次投喂。

饵料要以金藻为主,多种饵料种类混合投喂其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

D.换水

每天换水2次。

E.光照

一般控制在200Lx以下。

F.倒池

每5~7天倒池一次。

G.施药

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体加入2~3克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

⑦附着基的选择、处理与投放

A.附着基的选择

棕绳编成的小帘(绳径8毫米左右),或聚乙烯网片(18或24股)。

B.附着基的处理方法

聚乙烯网片使用前,用5‰的氢氧化钠浸泡24小时清洗油污等,再经反复锤打、浸泡,清除碎屑、杂质及可溶性有害物质等。

综绳附着基需用5‰的氢氧化钠在70~80℃淡水中煮沸10-12小时,其他处理方法同上。

C.附着基的投放时机

附着基投放过早,不但影响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残饵、杂质污染,水质变差,幼虫难以附着;如果附着基投放过晚,则错过大批幼虫最佳附着机会而下沉死亡。

因此,最佳的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50%出现眼点时投放附着基,一般配合倒池,先把底帘铺好,倒入幼虫,投底帘的第二天再投上表帘,网衣作为表帘时可拴上坠石;棕帘作表帘时,可均匀地悬挂在浮动于水面的塑料框架上,可尽量分1~2次投齐。

D.附着基放数量

投放数量可根据幼虫培育密度而定,一般情况下,聚乙烯网片按2.0~2.5公斤/立方米水体投放;棕帘按300~400米/米3水体投放。

投帘后应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附苗结束后,可采用流水方式换水。

⑧稚贝的海上中间培育

A.稚贝的暂养器材和网目

一般海区保苗选用40目聚乙烯网袋;虾池保苗选用60目网袋。

可制作30厘米×50厘米或50厘米×70厘米等不同大小的网袋。

海上保苗时,每绳上捆8~10个网袋,虾池保苗时,每绳捆袋4~6个。

B.场地的选择

栉孔扇贝保苗可选择在风平浪静、水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无污水排入、水深1.5米以上的虾池、蓄水池和水深为5~12米的内湾。

C.场地消毒

虾池和蓄水池用5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0~50毫克/升的漂白粉消毒。

D.水质

应符合NY5052-2002标准的规定。

⑤水温

13℃~26℃。

⑥盐度

25~33。

⑦透明度

60~80厘米。

⑧稚贝疏苗时间及管理

A.贝苗的中间育成

B.暂养海区

选择水清流速缓、风平浪静、饵料丰富的内湾。

C.暂养时间与分苗

当贝苗生长到0.5厘米以上时,可用滤筛网将0.5厘米以上个体筛出,装入暂养笼中。

小于0.5厘米以下者继续在网袋中暂养,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筛选。

贝苗在暂养笼内培育1~2个月,壳高达2厘米以上时应筛选分苗,放入养成笼进行养成。

D.中间育成的方法

中间育成通常采用暂养笼育成。

暂养笼直径30厘米左右,分为6~7层,层间距15厘米,网目4~5毫米。

0.5厘米的苗种,每层放1000个,1厘米的苗种,每层放500个;1.5厘米以上的苗种,每层放200~300个。

一个长60米浮绠,可挂100笼。

E.海上中间育成期间的管理

海上中间育成是缩短养殖周期的关键,应及时分苗,合理疏养。

暂养水层与水文有关,一般在水深2~3米,如水温过高应挂养在8~10米水层。

暂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浮绠、浮球、吊绳、养成笼是否安全,及时洗刷网笼,清除淤泥和附着生物。

F.出池规格与质量

壳高≥2.0厘米,规格合格率≥90%;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总和≦5%。

另外,出池时的海水温差,要与自然海区的温度接近。

(3)栉孔扇贝养成

①筏式养殖

A.环境条件

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栉孔扇贝浅海养殖环境条件

环境因子要求

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的规定

水深(米)大潮期低潮时水深为5~25

流速(厘米/秒)10~40

水温(℃)1~26

盐度25~33

透明度(米)≥0.6

B.浅海养殖设施

由浮绠、浮漂、固定橛、橛缆、养成笼等部分组成。

严禁使用有毒材料。

C.养殖设施的设置

划分海区并确定位置,留出航道,行向与流向成垂直。

笼养是利用聚乙烯网衣和直径30~35厘米的带孔塑料盘制成的数层圆柱形网笼。

网衣网目大小视扇贝个体大小而定,以不漏掉扇贝为原则。

一般分7~10层,层间距20~25厘米。

每层可放2厘米左右的贝苗30~35个。

每亩可养400笼。

悬挂水层1~6米。

②养成期间的管理

A.分苗与倒笼

栉孔扇贝苗养到成商品贝要经过三个适温生长期,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入暂养笼,翌年4~5月入养成笼。

要及时分苗倒笼加快扇贝的生长速度。

B.及时调节养殖水层

冬季(水温低于5℃)和夏季(水温高于25℃)将扇贝沉到中下层养殖,春季和秋季(水温10~23℃)将扇贝笼升至距水面l~2米水层养殖。

C.清除附着生物

夏季7、8月附着生物繁殖高峰时要沉筏,避开附着水层;及时洗刷网笼,清除附着物,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扇贝生长。

随着扇贝的生长,附着物的增生,阻碍了水体的流通交换,因此,应及时做好更换网笼的工作。

倒笼和清除贝壳及网笼上的附着物时,需提离水面,要尽力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进行这一操作。

D.调整浮力

随着扇贝不断生长和附着生物的增加,筏架负荷逐渐增大,为保持适宜水层和防止沉筏,应及时增加浮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