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514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docx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篇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

课题:

1.1集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

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

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

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

a(或aa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

{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

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

{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

(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

(课本p6思考)

强调: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x2+3x+2}与{y|y=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

{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

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习题1.1,第1-4题

课题: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五、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n;(2

;(3)-1.5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宣

布课题)

六、新课教学

(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

a?

b(或b?

a)

读作:

a包含于(iscontained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ab

a?

b(或b?

a)

(二)

a?

b且b?

a,则a?

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

a?

b即a?

b?

?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

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

记作:

ab(或ba)

读作:

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四)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set),记作:

?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结论:

1a?

a2a?

b,且b?

c,则a?

c○○

(六)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

5},并表示a、b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

(八)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九)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习题1.1第5题

2、提高作业:

1已知集合a?

{x|a?

x?

5},b?

{x|x≥2},且满足a?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设集合a?

{○四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矩形},

d?

{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题: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七、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八、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

a∪b读作:

“a并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例4、例5)

问题:

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

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9-10例6、例7)

拓展:

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

a

3.补集

全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通常记作u。

补集:

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

cua即:

cu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

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12例8、例9)

4.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

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

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

a,a∩b?

b,a∩a=a,a∩?

=?

a∩b=b∩a

a?

a∪b,b?

a∪b,a∪a=a,a∪?

=a,a∪b=b∪a(cua)∪a=u,(cua)∩a=?

若a∩b=a,则a?

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

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6.课堂练习

(1)设a={奇数}、b={偶数},则a∩z=a,b∩z=b,a∩b=?

(2)设a={奇数}、b={偶数},则a∪z=z,b∪z=z,a∪b=z

(3)集合a?

{n|nm?

1?

z},b?

{m|?

z},则a?

b?

__________22

5(4)集合a?

{x|?

4?

x?

2},b?

{x|?

1?

x?

3},c?

{x|x?

0,或x?

}2

那么a?

b?

c?

_______________,a?

b?

c?

_____________;

九、归纳小结(略)

十、作业布置

3、书面作业:

p13习题1.1,第6-12题

【篇二: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

0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

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

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数学?

如何学数学?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

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

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

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

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

复习资料。

知识:

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

能力: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

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

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必修①第一章13课时(4+4+3+1+1)+第二章14课时(6+6+1+1)+第三章9课时(3+4+1+1);必修②第一章8课时(2+2+2+1+1)+第二章10课时(3+3+3+1)+第三章9课时(2+3+3+1)+第四章9课时(2+4+2+1).

上课方式:

每周新授5节,问题集中1节。

学习方式:

预习后做节后练习;补充知识写在书的边缘;

主要活动:

学校、全国每年的数学竞赛;数学课外活动(每期两次)。

6.作业要求:

(期末进行作业评比)

①课堂作业设置两本;②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③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作业本整洁;④批阅用“?

”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⑤更正自觉完成;⑥练习册同步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⑦当天布置,当天

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

⑧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分别得分5、4、3、1,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90%~98%为优良等级,98%及以上为优秀等级;

三、了解情况:

初中数学开课情况;暑假自学情况;作图工具准备情况。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

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

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

1.集合有关概念的教学:

考察几组对象:

①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③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x2,3x+2,5y3-x,x2+y2;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⑥方程2x?

3x?

0的所有实数根;⑦隆成日用品厂2005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⑧2005年1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a.提问:

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

有多少个对象?

(数、点、形、式、体、解、物、人)

b.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简称集)。

c.讨论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

分析“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

→结论: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

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

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

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

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d.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

不等式x-30的解;3的倍数;方程x2-2x+1=0的解;a,b,e,x,y,z;最小的整数;周长为10cm的三角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地球上的四大洋;地球的小河流

e.集合相等: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2.集合的字母表示:

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②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集合a,记作:

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集合a,记作:

a?

a。

③练习:

设b={1,2,3,4,5},则5b,0.5b,3b,-1b。

3.最常见的数集:

①分别写出全体自然数、全体整数、全体有理数、全体实数的集合。

②这些数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我们用符号表示:

n、z、q、r。

③正整数集的表示,在n右上角加上“*”号或右下角加上“+”号。

④练习:

填∈或?

0n,0r,3.7n,3.7z,?

三.小结:

①概念:

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

四、巩固练习:

1.口答:

p5思考;p61题。

2.思考:

x∈r,则{3,x,x2-2x}中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

(变:

-2是该集合元素)

3.探究:

a={1,2},b={{1},{2},{1,2}},则a与b有何关系?

试试举同样的例子

课题:

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二)

教学要求:

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集合概念?

什么叫元素?

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征?

集合与元素有何关系?

2.集合a={x2+2x+1}的元素是,若1∈a,则x=。

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有何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列举法的教学:

①比较:

{方程x2?

1?

0的根}、{?

1,1}、{x?

r|x2?

1?

0}

②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

→p4例1③练习:

分别表示方程x(x2-1)=0的解的集合、15以内质数的集合。

注意:

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与{a}不同。

2.描述法的教学:

①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形式为{x?

a|p},其中x代表元素,p是确定条件。

→p5例2

②练习:

a.“不等式x-30的解”与“抛物线y=x2-1上的点的坐标”用描述法表示

b.用描述法表示方程x(x2-1)=0的解的集合、方程组?

?

3x?

2y?

2

?

2x?

3y?

27解集。

c.用描述法表示:

所有等边三角形的集合、方程x2+1=0的解集。

③简写原则:

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x?

z明确时可省略,如{x|x?

3k?

2,k?

z},{x|x?

0}

强调: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x+3x+2}与{y|y=x+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

{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

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22

{r}也是错误的。

说明: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④练习:

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方程x3-8x=0的解集。

三、巩固练习:

1.p53,4题。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x|4

x?

3∈z,x∈n},则它的元素是。

4.已知集合a={x|-3x3,x∈z},b={(x,y)|y=x2+1,x∈a},则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是。

5.已知集合a={x|x=2n,且n∈n},b={x|x2-6x+5=0},用∈或?

填空:

4a,4b,5a,5b

6.设a={x|x=2n,n∈n,且n10},b={3的倍数},求属a且属b的元素集合。

7.若集合a?

{?

1,3},集合b?

{x|x2?

ax?

b?

0},且a?

b,则a=,b=。

四.小结: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关键是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课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

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

1.学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篇三:

新课标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1全部教案】

课题:

1.1集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

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

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

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3.思考1:

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第1页(共7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