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403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3.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2 区域可.docx

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区域可

【备战2013】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

【20XX年高考题】

(2012上海卷)(十三)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5分)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

经济重心亦然。

30.1995年至20XX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分)

31.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

32.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4分〉

33.研究发现,20XX年至20XX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XX年至20XX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XX年至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XX年至20XX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4分)

34.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

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2分〉

【答案】

3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31.基本特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

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XX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2.区位条件:

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任答两点即可)

33.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34.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30.认真看图可知,1995年至20XX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31.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经度分布,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XX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可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3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形成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人才、交通、环境和政策等。

33.此题,关键是理解文字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事实,同时注意关键词“分别说明”、“牵引关系”。

34.此题不难,考查学生对我国重点发展战略的了解。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2广东卷)41.(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焦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图9)。

材料二:

1987-20XX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和____处,水深大于5m的是____和____处。

(4分)

(2)1987-20XX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分)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

(6分)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

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6分)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8分)

【答案】

(1)乙丁甲丙

(2)旱地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

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解析】

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5)考查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词“F围垦区”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重点从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方面来分析回答。

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应注意尽可能少占用耕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防止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注意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借鉴其他工业区成功的经验,避免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应该在产业引进中综合分析,多样结合,使结构合理化。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2012福建卷)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1991年和20XX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8分)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答案】

(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

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

不利影响:

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解析】该题以热点材料国家“十二五”规划为背景材料来命题,综合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此问关键是对“地形”的理解,区域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和海岸线特点。

根据图中等高线密集程度和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R河为长江,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携带泥沙、地势、流速和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抓住“自然”关键词。

(3)根据表4中1991年和20XX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变化,可以总结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少;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的这种变化,说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

(4)R河三角洲经济区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市场、交通、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2全国大纲卷)3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图6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

(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8分)

材料三:

白驹过隙越千年,往事如烟话沧桑,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叾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6)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当前实际对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10分)

【答案】

(3)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3分)原因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

)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

(3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

(3分)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3分)

(4)(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4分)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分)

(6)长处:

产业容易被复制并产生规模效应;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便捷;可以充分利用外资。

(每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给相应分数)

局限性:

对政策依赖性强;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处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易受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制约。

(每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任意三项可得满分6分)

【解析】该题是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综合试题,知识跨度大,难度较大。

(3)此问是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根据图6中信息,可知岭南地区地形崎岖,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而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4)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方便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之间联系,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6)此问是地理和政治知识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人工运河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2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

20XX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分)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

【答案】

(1)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解析】第

(1)题,是比较比较常规的描述类的题目,不过有了限定条件是在地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虽是在考查分布特征但实际上又在考查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

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应从不同地形回答,结合图中的地形图和城镇及高速公路的分布,从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疏密和数量加以说明即可。

(2)题,考查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三角洲是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河流中的泥沙逐渐堆积(沉积)形成三角洲。

第(3)题,考查河道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人为原因,侧重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对比图a、图b可以发现,2000年比1979年河道变窄,同时分叉也减少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水量减少,本题要求回答人为原因,从图10中可以看出滦河上游建有水库和运河,使流入下游的水量减少;通过图b和图a的对比可以发现滦河2000年盐田和鱼塘占很大面积,减少了沼泽湿地的面积,减少了水源补给;随着滦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滦河水量减少。

第(4)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钢铁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且拉动曹妃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与钢铁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5)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

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旱涝、盐碱、风沙、寒潮、冰雹的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尤为严重。

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应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培育良种等措施。

【考点定位】本题以华北、东北与内蒙古高原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形对城镇、交通的影响、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影响河道变迁的因素、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制约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2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12分)

【答案】

(1)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

退田还湖;城市:

完善排水系统;农村: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简述,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

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

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图例信息可知,两个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根据材料一中提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西北部山区地形起伏大,水土流水严重,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因而实施退耕还林使耕地快速减少,东部平原、湖区属于湖北人口密集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和退田还湖使耕地快速减少。

(2)图示区域为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实施不同的措施。

(3)此问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武汉、防城港两市”和“积极影响”,得从武汉、防城港两市分开来分析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自然灾害防治、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

(2012浙江卷)37.(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要分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6分)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10分)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分)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影响较小。

(可任答两点)

(2)主要原因:

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

理由:

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有利条件:

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1)根据材料中提示“海油陆采是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可以推出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海水较浅,潮汐和波浪影响较小,这样才能建设入海道路和人工岛,否则成本会更高。

(2)深圳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因而深圳市需转出企业。

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3)此问注意审题,是与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有利条件;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等方面来考虑。

【考点定位】该题通过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对比材料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整治。

 

【20XX年高考题】

(20XX年高考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则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成

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答案】A

【解析】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

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答案】B

【解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20XX年高考江苏卷)28.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1分)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解析】

(1)根据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中不同产业的位置分布,可知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可以参考教材相关知识(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回答。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可知参照教材中意大利新工业区相关知识点来回答,高度集聚、分工明确,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有利于促进佛山市产业升级,改善环境,也可参照教材中产业转移的带来的影响要点来回答,注意此题只需考虑对转出地区带来的有利于影响。

(20XX年高考全国卷)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

地理部分为第

(2)(5)问)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见图9。

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页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是有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

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

【解析】

(2)甲区域位于我国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主要从该区域的地形、降水量、气温等方面考虑。

(5)根据题目提示“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和材料中相关的地理信息,“延安市土地

(20XX年高考天津卷)13.(29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市所在地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