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302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docx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

棠湖中学高2013级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

赫尔岑曾经说过:

“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

”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2、观察下图,图示中的①、②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平民B.平民、君主

C.贵族、奴隶D.贵族、君主

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的政治权利是

A.参加雅典执政官和十将军选举B.免除陶片放逐法的惩罚

C.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D.有将欠债的生意伙伴收为自己奴隶的权利

4、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in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

5、“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其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原因是

A.壮大秦国兵力B.增强经济实力

C.减少改革阻力D.削弱三晋民力

6、图2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项措施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商业交换,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方便百姓生活,有助手工生产发展

C.方便物品衡量,有利国家实物分配

D.方便政府税收,强调农业生产地位

7、“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评价商鞅的标准是

A.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B.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D.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8、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

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1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

“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1、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12、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叹日:

“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

”。

据此推断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B.宋神宗态度摇摆不定C.改革急于求成D.措施过于激进

13、“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

”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4、卡尔文认为,高尚的基督徒,既应当在各自的职业中尽力追求财富,也应当在使用财富时加以节制,不可过分地奢侈、享乐和浪费。

其主张反映出

A.天主教会的自我反省B.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奋斗精神

C.广大人民的生活艰辛D.早期资产阶级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该评价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18、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

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19、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0、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21、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2、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3、《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2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2分)

25、(12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

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

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来

(1)据材料1,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分)

 

(2)材料2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2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6分)

 

27.(14分)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

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

……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

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

……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四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分)

 

(4)你赞同其中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4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二年,福泽谕吉发表的《劝学篇》,在深究欧洲之所以成为“富国强兵天下之首”的原因时,总结道:

“普及天下之教育,修德谊,开智识……诸方建学设校,凡不知几千之数;彼产业廉美,商贸繁昌,兵备齐整、武器充足,究其万世太平之源,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

材料二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

岂不然哉?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

材料三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梁启超《人权与女权》

材料四故治天下之大本二:

曰正人心,广人才。

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

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

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

……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

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

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1897年)

材料五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六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

(2分)

 

⑵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本,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他的理由。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4分)

 

(3)据材料五并概括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分)

 

棠湖中学高2013级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A

B

D

A

D

B

D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A

C

A

C

D

B

C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2分)

25、

(1)奖励军功。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2分)

(2)不同点:

政治上:

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上: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农商并重。

(4分)

不同影响:

梭伦改革:

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商鞅变法: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分)

(3)能。

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

(2分)

26、

(1)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分)

(2)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2分)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狱。

(6分)

27、

(1)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4分)

(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分)

(2)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

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

(4分)

(3)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

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分)

(4)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4分)

28、

(1)观点:

欧洲强盛的原因在于发展教育。

(2分)

(2)理由:

①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种族后代;②关系到妇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6分)

影响:

否定了封建意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想通过普及女子教育而富民强国的美好愿望,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整个戊戌变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分)

(3)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与西方的先进思想(民主、教育理念)相结合。

(2分)

(4)教育是兴国之本,要重视教育的地位;发展教育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教育内容、教育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发展等。

(任答一点即可。

其他答案切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