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148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docx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课时课型: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景导入: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出几个化学变化?

你觉得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将要一块探究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

〔问题与讨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

注:

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思考交流]

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

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自学课本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并记忆。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察并记录

实验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分析

[交流讨论]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自学思考]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

,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交流研讨]同桌相互检查记忆及判断情况。

五、精讲点拨:

【例题】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④⑥D.①③⑤

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008青岛市)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

8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2、现有化学方程式,在该化学方程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z=x      B.3z=2w     C.x=3w     D.y=2z+w

3、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0.54克水和8.8克二氧化碳,试推断该物的化学式。

七、达标体验: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原子重新组合

2.ag白磷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B.一定不足(a+b)g

C.大于(a+b)gD.小于等于(a+b)g

3.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

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A、14gB、8gC、20gD、16g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5.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八、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困惑?

九、拓展提升:

1、加热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A、c-(a+b)B、a+b-cC、a-cD、a+b+c

2、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小红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

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g水和5.28二氧化碳。

请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____g,含碳元素___________g,,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十、布置作业:

1、在密闭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了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3.(选做题)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B.Fe2S3C.FeOD.FeS2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课时课型: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学会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与写法。

二、重、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知识准备: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3.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

S+O2→

KClO3→

P+O2→

KMnO4→

Mg+O2→

Zn+H2SO4→

Fe+O2→

H2+O2→

四、情境导入:

下列三种方式都可以表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简捷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反应?

(让学生回答)第三个选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O2

CO2

五、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3-94页(二、化学方程式部分)文字,能独立回答一下问题: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你能从以下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中得到哪些信息?

2H2O

2H2↑+O2↑:

[思考交流]课本第94页讨论

[阅读资料]:

(94页)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思考与讨论]自学课本第96页至第98页,能明白并会回答以下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2、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3、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4、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5、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6、如果,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课堂练习]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O2→Fe3O4

2、KClO3→KCl+O2

3、Ca(OH)2+Na2CO3→CaCO3+NaOH

4、Na2CO3+HCl→NaCl+CO2+H2O

六、精讲点拨:

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步骤:

(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第一步“写”:

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第二步“配”:

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第三步“标”:

即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

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注明!

第四步“等”:

将短线改成等号。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

点拨: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的气体单质应该是氮气。

答案:

S+2KNO3+3C

K2S+3CO2↑+N2↑

七、达标体验:

1、将“嫦娥一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氢作燃料除了单位质量燃烧的热能最大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是丙烷(C3H8),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它燃烧后火焰的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请你写出丙烷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I2O5+5CO===I2+5X。

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为。

5.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e+O2

FeO        B.3Fe+2O2

Fe3O4

C.4Fe+3O2

2Fe2O3    D.6Fe+4O2

2Fe3O4

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N2H4+N2O4— N2+H2O

H2+WO3— W+H2O

HCl+Fe2O3—FeCl3+H2O  

八、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困惑?

九、拓展提升:

1.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

2NH4NO3

2N2+O2+4X,则X为( )

A.H2  B.H2O C.H2O2 D.HNO3

2.化学方程式aC2H2+bO2

cH2O+d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A.15    B.14    C.13    D.10

3.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痛感消失。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十、布置作业:

1.3Fe+2O2

Fe3O4的反应中,份质量的铁跟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2.配平化学方程式

Fe3O4+CO—Fe+CO2C2H4+O2— CO2+H2O

MnO2+HCl—MnCl2+C12+H2OCuSO4+NaOH—Cu(OH)2+Na2SO4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2=CO2B.CuSO4+2NaOH=Cu(OH)2↓+Na2SO4

C.Fe+O2=Fe2O3D.2H2O=2H2↑+O2↑

4.(选做题)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3”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R+3H2SO4=R2(SO4)3+3H2↑B、4R+3O2

2R2O3

C、2R+2HCl=2RCl+H2↑D、2R+6HCl=2RCl3+3H2↑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课时课型: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难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知识准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

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四、情境导入:

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吗?

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来计算生成物(产品)或反应物(原料)的质量呢?

    例:

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克氢气;18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克氢气。

2H2O

2H2↑+O2↑

364

36克(?

18克(?

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五、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

认真自学课本100页例1、例2后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计算类型:

例1——已知的质量计算的质量。

例2——已知的质量计算的质量。

练习:

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可得到铜多少克?

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你能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吗?

(Cu—64、O—16、H—1)

六、精讲点拨:

【例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的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

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物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24

4.16

4.08

4.08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解析】氯酸钾受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

当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证明已完全反应,并且固体质量减少的量即为反应放出的氧气的质量。

因此t3、t4时氯化钾全部分解。

【答案】

(1)1.92

(2)98%

七、达标体验:

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A、2gB、1gC、1.5gD、无法计算

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B、27∶24∶43C、4∶3∶2D、108∶96∶204

3、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g氧气能使多少克的氢气完全燃烧?

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5、碳在高温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计算要使80克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八、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困惑?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课时课型: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难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常用方法:

1、平均值法

例题:

两种二价金属的混合物4.4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0.16gH2,则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

A、Fe和MgB、Cu和MgC、Zn和AlD、Fe和Zn

2、差值法

  例题1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0.8g

  思考:

此题若将0.24g的增量认为是Fe和CuSO4反应产生的差量,折算成CuO的质量为2.4g,故选出发答案B,

  例题2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质量为多少克?

产生氢气多少克?

  例题3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

现有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

3、守恒法

(1)关系量守恒:

  例题:

煅烧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物,使其完全分解。

若要使煅烧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钙、镁两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酸和碳酸镁的质量比是多少?

  

(2)变量守恒:

  例题:

将一定质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后使其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固体质量不变,则容器内Cu粉和CaCO3的质量比是()

11:

4B、20:

14C、16:

25D、44:

25

练习:

1.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4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得到2.49g固体物质。

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

2.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该样品与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克)

2.12

2.08

2.04

2.04

 

(1)加热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3.小宇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的质量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4.4g,试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有多少克?

4、讨论法  

  例题1现有CO、O2混合物共10g,点燃后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剩余气体1.2g,求混合物中各物质质量?

判断剩余气体是什么?

5、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1)用1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2)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多少克?

6、过量计算

将28克铁粉和16克镁粉分别加入各装有200克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的甲乙两烧杯中,哪个烧杯中生成的气体较多?

若是将24克镁粉和27克铝粉分别加入各装有200克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的甲乙两烧杯中,哪个烧杯中生成的气体较多。

7、有关天平问题的计算

(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方一个烧杯,分别盛有等质量足量的稀盐酸,调节天平平衡,向右边烧杯中加入ng铝和氧化铝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若天平仍然平衡,则混合物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5.3g碳酸钠,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铁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投入铁片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数据或少数据的计算题

(1)将Al粉和Al(OH)3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称重,发现其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求混合物中Al粉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将适量的铁粉放入由CuSO4和稀H2SO4组成混合溶液中,铁粉恰好完全溶解,过滤得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与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溶液中所含CuSO4与H2SO4的质量比是多少?

(3)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求所有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课时课型: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难点: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精讲点拨:

【例题】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CaCO3)变成黄金(Au),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点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石灰石根本不会变成由金元素组成的黄金。

【答案】石灰石的化学式是CaCO3,金的化学式是Au,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不可能变成黄金。

四、方法总结:

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