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134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沭阳银河学校11—12学年度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备课时间:

2012年2月11日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元谋人生存年代、北京人的生存年代以及主要的生产生活情况。

2、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4、知道夏朝建立者,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教学重点:

1、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年代。

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教学难点: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教学过程:

1、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东方——女娲造人

2、科学推断:

人由古猿经过长期的劳动进化而来的。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时间: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

(1)时间:

距今约70-20万年,我国发现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

(2)生产情况:

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

(3)生活情况:

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原始农耕文化

1、北方时间:

距今约8000年地点:

黄河中下游地区粮食作物:

种植粟、黍

生活方式:

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定居或半定居代表:

西安半坡遗址(半坡人)

房屋式样:

半地穴居式房屋

2、南方时间:

距今约7000年地点:

长江下游粮食作物:

种植水稻

生活方式:

养猪、养狗、驾船、捕鱼、纺织代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

房屋式样:

干栏式房屋

四、中华民族的祖先

1、华夏族的形成基础: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2、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

3、炎黄子孙拜祭的祖陵:

黄帝陵

五、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禅让的传说:

尧舜禹时期,以原始民主的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

2、大禹治水:

采取“疏”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降服了洪水。

后人常有“三过家门而不入”:

来形容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反思:

沭阳银河学校11—12学年度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备课时间:

2012年2月12日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知道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重点:

1、商朝是我国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2、春秋首霸和秦国的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

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上古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1、夏时间: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末建立:

启灭亡:

特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时间:

公元前16世纪末—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建立:

汤灭亡:

商纣王政治大事:

“盘庚迁殷”

特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3、西周时间: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

周武王

灭亡:

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杀幽王,西周灭亡)

都城:

镐强盛:

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统治。

4、分封制:

目的:

______________史称:

__________

主要封国:

__________封国的义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5、宗法制:

基础:

_______________核心:

____________

宗法: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

1、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我国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主要形式:

变法(最早变法:

魏国收效最大:

秦国)

3、水利工程——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功能:

防洪

灌溉蓄水结果:

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亩的良田变成肥沃的良田。

三、商鞅变法

1、社会背景:

社会改革2、主持:

商鞅3、支持国君:

秦孝公

4、目的:

富国强兵增强国力5、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

①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②秦的国势日益

增强,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7、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②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的作用

8、启示:

A顺应潮流的改革(成功的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B不能

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C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障碍。

教学反思

沭阳银河学校11—12学年度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备课时间:

2012年2月13日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国家统一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知道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1、评价汉武帝;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一、秦朝1、统一:

(1)原因:

①商鞅变法后,秦的国力骤增,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②秦的国势日益增强,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过程:

①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②人物:

秦王嬴政;

③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术);

④统一:

建立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咸阳;

(3)意义(了解):

①结束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

②开创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4)统一措施:

①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实行_______

②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统一车轨;③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

④军事(巩固边疆):

为抵御匈奴,修建“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

东至__________)

2、灭亡:

(1)原因:

A、秦的暴政:

①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影响——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②劳役繁重(修建宫殿——阿房宫;修建陵墓——秦始皇陵);③法律严酷,实行“族诛”、“连坐”;④秦二世(胡亥)更为残暴;B、农民起义:

①时间:

____;②地点:

______;③领导者:

_________;④结果:

_______⑤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灭亡:

①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灭秦军主力;②公元前206年,

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

二、汉朝

(一)西汉

1、建立——楚汉之争

(1)时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2)性质:

西楚霸王和汉王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3)结果:

刘邦胜,建立西汉,都城:

长安。

论功定封,形成

“布衣将相”之局。

(▲相关成语:

鸿门宴、四面楚歌、背水一战。

2、休养生息:

(1)实施原因:

①汉初,经济繁荣②吸取秦亡教训。

(2)实施依据:

陆贾《新语》——主张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老百姓

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这一主张成为汉初施政重要依据。

(3)内容:

①解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为民;

④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3、文景之治:

(1)原因:

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

(2)内容: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4、汉武帝刘彻时期,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

教学过程:

5、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

(1)巩固边疆(军事):

①北击匈奴:

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战争

(BC127——BC119年),在______、_________统帅下,汉军取胜,解除

匈奴对长安威胁。

开通了________,实行屯田;

②收复西南夷;③内迁东胡。

(2)政治:

重视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

(3)经济:

①铸造钱币:

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

②兴修水利:

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4)思想文化: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大力发展

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______。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

二)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1、建立者:

光武帝_______,定都_______

2、光武中兴:

刘秀以“柔术”治天下

(1)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2)恢复西汉时期三十税一;

(3)提倡节俭,裁撤冗员,下令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4)注重文治,扩大太学规模,在地方半郡国学。

3、东汉衰败

(1)原因(了解):

年幼皇帝被各种政治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

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

(2)表现:

①官僚地主兼并土地;②官僚宗族把持政权,左右推

举官员舆论,拥有私人武装;③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三)汉朝的中外交流

1、西域

(1)地理范围:

甘肃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今____等地区称西域。

(2)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①目的:

联络大月氏,攻打_______;

②意义:

促进汉族和西域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3)汉宣帝时设____________

(4)东汉明帝命___________击北匈奴并派_________出使西域。

2、丝绸之路

(1)地理范围:

从________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__________境内,

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运到____________和欧洲大秦(即____________)

(2)作用: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3)________________对开通丝绸之路起重要作用。

3、佛教东传

(1)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2)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法迎回________高僧,并在洛阳建中国内地

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教学反思:

沭阳银河学校11—12学年度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备课时间:

2012年2月14日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的史实,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多个政权分立南北对峙的复杂政局。

3、知道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

4、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重点:

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

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难点:

1、东汉到隋政权分合。

2、孝文帝改革加速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三国鼎立:

教学过程:

1、官渡之战:

(1)背景:

①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②196年,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

并下令求贤,唯才是举,吸纳

了不少人才。

(2)经过: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3)影响:

曹操取胜,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

类别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二、地区经济的发展:

1、曹操时:

196年,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通过屯田,曹操基本上解决了

军粮问题,同时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

2、蜀国:

(1)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发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木牛流马”,

经济发展农业;实行盐铁官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2)民族融合:

诸葛亮以“七擒七纵”、恩威并济的手法,折服孟获,南中少数民族纷纷诚心归附。

(3)影响:

①屯田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②解决少数民族问题,

解除了蜀汉后顾之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做出

了重要贡献。

3、吴国:

(1)农业经济发展

(2)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到达夷洲

(今台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隋朝。

教学过程:

三、政权分立

1、北方政权:

东汉、魏蜀、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分裂混战

2、南方政权:

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孙

吴时称建业,西晋是改称建邺,西晋末年改称建康),历史上统称“六朝”。

六朝时经济发展,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南方经济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江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优越;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1)时间:

东汉末年。

(2)主要方向(看P86地图):

①西线:

进入巴蜀

地区;②东线:

进入今江浙地区;③中线:

进入今两湖和江西地区。

(3)影响:

①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

大改善,有利于垦辟荒地;②北方官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更刺激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

3、南方经济开发:

(1)农业:

经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地区

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2)手工业:

造船、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等

比较发达。

六朝时期,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3)商业:

出现商业城市,如建康、京口、吴郡(今苏州)、余杭(今杭州)。

广州和鄮县是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4)海上贸易:

六朝时期海上贸易是一大特色,与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天竺、南亚次大陆地区、波斯(今伊朗)、大秦(罗马)等国贸易都是通过海路实现。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

五、北方政局:

北方政权分立,处于战乱状态。

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氐族建立的前秦、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直至隋统一前的270年间,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六、孝文帝改革

1、背景:

北魏的建立——386年,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年,一统北方。

2、内容:

(1)前期:

①政治上,实行“三长制”;②经济上,实行“均田制”。

(2)后期:

迁都洛阳,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举措。

3、目的:

革除部落旧俗(脱俗革新),加快民族融合进程。

或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的进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4、影响:

⑴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⑵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⑶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作用:

起了总结历史经验和加速“胡汉融合”历史进程的作用。

七、民族大融合:

1、成果: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和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2、表现:

南北互派使者,南北“互市”。

3、影响:

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为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教学反思:

沭阳银河学校11—12学年度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备课时间:

2012年2月17日教学课时:

1课时

1、教学目标:

1、知道《九章算术》、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2、知道《齐民要术》

3、知道甲骨文、小篆、隶书4、知道孔子,了解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导入新课:

一、文字的演变

1、传说:

①上古结绳而治;②黄帝时期:

教学过程:

2、雏形:

刻画符号

3、甲骨文:

①保存在____代甲骨上用以记载________情况的文字,

称为“_______”。

②东汉时,文字学家________编写《说文解字》:

有六种构字方法,其中四种:

_____、_____、___、______在

甲骨文中已经齐备。

③__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

4、汉字的演变:

①甲骨文②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注:

青铜器:

现于_______时期;三种材料:

_____、_____、______熔铸而成;迄今

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_____________;种类与用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生产工具等;特点:

不仅有______的功能,还具有

_________的价值。

)③小篆:

秦统一后规定的标准文字。

④隶书

⑤草书:

西汉时为了书写便捷,人们把隶书的笔画连接起来或有减省而

形成。

⑥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成为我国文字的标准字体。

⑦行书:

既不像草书那么潦草,也不像楷书那么端正。

二、青铜铸鼎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铸造成青铜器.

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三、诸子百家

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地位

儒家

孔子

思想核心:

仁、礼;

教育思想:

首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

儒家创始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子

思想核心:

仁政、民贵君轻。

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道家

老子

主张: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法家

韩非

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于前世;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墨家

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人

兵家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家始祖

四、文化艺术:

1.屈原与《楚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编成于春秋中叶的《诗经》

教学过程: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史记》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被鲁迅

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书法和绘画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后人(唐太宗)称他的书法“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最有成就的书

法家是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

代表作《洛神赋图》

4.雕塑艺术

 秦汉时期雕塑代表作: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

北朝敦

煌、云冈、龙门石窟中雕塑作品,在传统风格中融入佛教艺术,也是我

国雕塑艺术的瑰宝。

五、科学技术

 1.数学

①汉代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数学名著。

  ②  魏晋时期 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创立“割圆术” ③魏晋

时期 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创立“割圆术”

   ④南朝宋齐之际  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

 2.天文历法、农学、地学  

1天文历法战国时期 天文学家石申的《石氏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

天文学著作。

战国秦汉 二十四节气西汉武帝时期  《太初历》

2农学北魏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式的农学名著,

③地学汉魏时期地学著作《水经》。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