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942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202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以上都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疏导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做之事。

观其所由,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

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

据此可知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4.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

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A、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D、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6.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赫尔巴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

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

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8.“儿童必需的知识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在幼年时,其模仿是无意识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说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9.下面是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

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10.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思维的()。

A、间接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概括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11.一个较大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

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12.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都是强调了教育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都是在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式。

强调了教育的启发性原则。

13.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现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sensoryaftereffect)。

感觉后效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称为后像(after-image)。

视觉后像有两种:

正后像和负后像。

请你先看一下强光刺激物一二分钟,然后把眼睛闭上,这时你会看见眼前有一个与强光刺激差不多亮的像。

因为后像和强光刺激一样,都是亮的,即品质相同,所以叫正后像(positiveafter-image)。

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此时把眼睛转向白色的墙壁

14.()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A、培育“四有”新人

B、培训创新型人才

C、培养学术型人才

D、培养劳动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5.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16.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而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7.表象具有三大特征,不包括()。

A、直观性

B、可操作性

C、随时性

D、概括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18.加里宁说过“既然你在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们的所有的一切都奉献出去,但同时你们如果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

那么你们任何东西都留不下来了”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终身学习的要求是: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义务

C、扶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教育义务和抚养义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0.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

21.主张绅士教育,并著有《教育漫话》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比奈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洛克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漫话》一书中。

2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此现象说明学生具有()心理特点。

A、发展性

B、依赖性

C、独立性

D、向师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体现了向师性这一心理特点。

23.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提出图式、同化和顺应。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使用实行()。

A、推荐制度

B、审定制度

C、登记制度

D、招投标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2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6.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始于4000多年前的()。

A、夏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汉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西周以后,确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

27.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

A、主导

B、客体

C、主体

D、媒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倡导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因此,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2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的是陶冶教育法。

2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

A、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D、依法承担行政处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0.林宏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教师,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

这反映了林宏的()。

A、教师职业理想

B、教师职业责任

C、教师职业态度

D、教师职业纪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在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事教育事业的志向、抱负和追求。

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也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追求的事业成就或奋斗目标。

31.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下列选项不属于“四书”

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春秋》不属于“四书”。

32.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

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指引者,师之功也”的意思是教师的功劳在于引导、指导学生。

“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意思是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

二者结合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

33.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班级授课制是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5.通常教师备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钻研教材,二是设计教学法,三是()。

A、查阅资料

B、书写教案

C、了解学生

D、设计板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作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的优势,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A、埃拉斯莫斯;民主管理

B、裴斯泰洛齐:

组织管理

C、夸美纽斯;班级管理

D、赫尔巴特:

平行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知识型社会

B、科技性社会

C、创新型社会

D、学习型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8.某老师对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说:

“你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

”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3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这一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那就是()。

A、爱国守法

B、为人师表

C、终身学习

D、教书育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为人师表的要求是: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0.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二、多选题

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下列义务()。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B、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用书资料

C、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D、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B项是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

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

A、学习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等。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模仿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社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D

【解析】: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是有区别的,人的教育具有意识性而动物没有,只是一种本能。

另外人的教育具有社会性,而动物的“教育”是生存本能。

4.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礼记.学记》。

5.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情境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6.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场所固定

D、时间固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

学生固定、内容固定、教师固定、时间和场所固定。

7.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教育方针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而是具有主体性的,这主要体现在()。

A、独立性

B、选择性

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作为主体性的学生具有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其中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9.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

A、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C、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D、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0.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A、创新精神

B、全面发展

C、实践能力

D、和谐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

【解析】: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现场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直接知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有重要作用,组织现场教学应做到()。

A、教师承担拟定活动计划的工作

B、不必进行理论升华

C、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D、总结方式可以是教师讲解,也可以是分组座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现场教学的要求包括:

(1)教学目的要明确。

(2)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