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842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docx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

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 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 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   )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 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    ) 

A、C+V+M          B、C+V           C、V+M          D、C+M  

 11. 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    )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    )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    )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    )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19.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   )。

 

A、公产收入      B、对外贷款归还收入    C、债务收入    D、耗费收入

 20.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减少财政收入      C、增加财政支出    D、减少财政支出 

21.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22.从价值构成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总产品中的(    )。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23.税收的主体(   ) 

A、 税务机关      B、 国家       C、海关     D、工商机关 

24.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 

A、威廉·配第     B、攸士第      C、味利     D、亚当·斯密

 2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26.下列税中,(   )属于中央税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27.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28.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   ) 

A、纳税人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29.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国家的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30.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税目 

31.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

 A、税率      B、附加和加成     C、起征点     D、减免税 

32.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33.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

 

A、农业收入     B、常年产量      C、农业纯收益     D、农产品销售收入

 34.营业税实行的是(    )。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35.土地增值税实行(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36.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再分配     D、财政收入在分配

 37.(   )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A、国家性质     B、国家政权      C、国家职能       D、国际制度 

38.我国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是(   )支出。

  A、生产性       B、非生产性      C、补偿性         D、积累性

 39.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   )执行的。

  

A、财政支出     B、财政收入      C、财政分配       D、国家补偿 

40.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称为(    )。

 

A、固定资产投资额     B、基本建设拨款额C、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     D、基本建设投资额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   B )年施行。

 A、1994      B、1995     C、1986      D、1996 

42.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和往年积累社会财富价值的(    )。

 A、分散性分配     B、结构性分配     C、集中性分配     D、全面性分配

 43.固定资产扩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积累基金   B、折旧基金    C、积累基和折旧基金   D、外来投资

 44.(   )是充分发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作用,提高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A、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 B、更换固定资产  C、长期使用现有固定资产   D、对旧固定资产进行改造

 45.农业资金的投入应解决的问题(    ) 

A、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B、安排好资产的来源程序 C、安排好农业投资的资金支出 D、提高农业投资的资金利用率 

46.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机构都是(    ) 

A、物质生产部门     B、企业     C、非物质生产部门     D、工业

 47.(    )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A、科学技术   B、教育C、现代先进生产技术  D、现代管理方式 

48.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 

A、手工业者   B、农民,工人   C、全体社会成员   D、老人和小孩

 49.(   )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种特殊形式。

 A、财政补贴   B、社会保障     C、投资性支出     D、财政平衡

 50.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

 

A、货币关系     B、社会关系     C、经济关系       D、利益关系

 51.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适度原则,要求掌握补贴的(    )。

 A、时间界限     B、政策界限      C、地区界限      D、数量界限 

52.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我们称之为(    )。

 A、财政补贴     B、财政贴息      C、现金补贴      D、价格补贴

 53.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选择(    ) 

A、扩大内需     B、增加公支出     C、国债         D、减少公支出 

54.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是(   ) 

A、1年          B、2年      C、1-10年      D、10年 

55.长期国债的偿还期式(   )以上 

A、1年          B、2年      C、1-10年      D、10年 

56.国债的方式不包括(    ) 

A、抽签法        B、公募法    C、报销法       D、公卖法

 57.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根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

 A、上交利润       B、税收       C、发行公债      D、专项收入

 58.公债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明显区别是(    )。

 

A、强制性         B、灵活性     C、直接返还性    D、有偿性 

59.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银行借款       B、贷款       C、公债          D、透支

 60.公债的基本功能是(   )。

 

A、调节经济     B、弥补财政赤字    C、收入再分配   D、稳定货币流通

 61.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

 

A、设立偿债基金       B、预算盈余C、经常性预算收支     D、发行新债 

62.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组成部分是(    ) 

A、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B、国家税收管理体制C、国家信用管理体制         D、国家投资管理体制

 6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 

A、统一领导      B、分级管理    C、统收统支      D、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64.整个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是(     )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经营性国有资产  D、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65.至今为止,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公调整和改革了(     ) A、五次      B、八次       C、九次       D、十次多选  

66.在预算执行中,组织新的预算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动用预备费      B、编制预算草案C、动用周转金    D、预算调整 

67.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    )。

 

A、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   B、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 C、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D、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 

68.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    )审查批准。

 

A、人民政府     B、财政部门   C、税务部门                 D、人民代表大会

 69.(    )是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C、统筹兼顾         D、收支挂钩

 70.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上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属于(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C、既非经济基础,又非上层建筑     D、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 

71.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特征的是(    ) 

A、法制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系统性 

72.下列不是按目标性质划分的财政政策式(    ) 

A、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   B、配置型财政政策C、稳定型财政政策          D、在分配型财政政策

 73.财政政策的内容从构成不包括(    ) 

A、政策目标     B、政策原则      C、政策主体      D、政策工具 

74.下列能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是(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政策于今货币政策 75.为了解决结构平衡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是(    )。

 A、“双松”政策     B、“一松一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C、“双紧”政策     D、“一紧一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6.当总供给>总需求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

 

A、双松政策       B、双紧政策      C、财政平衡政策      D、财政赤字政策

 77.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

 

A、双松政策      B、双紧政策      C、财政平衡政策       D、财政盈余政策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C   6.C  7.C   8.C  9.C  10.A  11.D   12.A   13.A  14.D  15.B   16.D   17.D   18. A   19.C   20.B  21.B  22.C   23.B   24.A   25.B  26.C   27.A  28.C    29. C   30.B   31.A    32.B    33.B    34.A   35.D   36.B   37.C   38.A   39.A   40. D   41.B   42.C  43.A   44.A    45.B   46.C   47.A  48.C  49.A  50. D  51.D   52.B 53.C  54.C  55.D  56.A  57. C  58.D  59.C   60.B  61.D 

财政学名词解释

1.财政:

财政的分配主体是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其内部、多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2.公共需要:

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3.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5.财政支出效益:

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表现,它包括财政支出的內源效益,部门绩效和单位绩效。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7.债务依存度: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也可表示偿还能力。

8.一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

9.社会救助:

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方式。

10.公共定价:

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1.财政补贴:

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即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一种政府无偿支出。

12.税收法定归宿:

是指税收立法机构在税收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税负归宿点,纳税人承担纳税义务。

13.税收经济归宿:

是指税收负担随着经济运动和不断转嫁以后的税负归宿点,赋税人承担负税。

14.内含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15.税收中性:

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16.税收支出:

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7.现收现付式:

即在国家财政与各执行社会保险单位的预算和会计账目上,并没有与社会保险支出相对应的收入项目,预算和会计账目上也没有专项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支出发生多少便支出多少,支出多少便记录多少。

18.预算管理体制:

是指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和各种制度的总称。

19.边际税率:

是指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20.税负转嫁:

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财政学简答题

1.公共需要的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

4.满足公共需要时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2.博尔达效应的内容

在特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选择大多数人不喜欢的方案。

三.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另一方面,政府是一个公共权利机构。

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

(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

(4)政府购买服务

4.财政补贴的特征

(1)补贴是一种政府的行为

(2)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生产与销售企业

(3)补贴的方式多种多样

(4)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有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5)补贴具有专项性

5.财政的职能及内容

1.资源配置职能。

内容: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在经济运行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内容: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凡属市场的范围,财政不能越界,凡属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内容: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可以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瓶颈”;(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

6.所得税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4)课税有弹性

7.农业财政的投资必要性和重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整体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国的早日建立。

2.关于政府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主要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创造了理论前提。

3.在资源贫乏,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市场作用是很明显的,其本身的缺陷是无法显现。

但是当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根本变化以后,市场本身难以解决严重生产过剩问题,从而爆发经济危机甚至是大规模经济萧条,造成生产的大幅度下降资源的严重浪费,“市场失灵”凸现。

4.农产品属于私人产品范畴,农产品市场也属于竞争性市场,农业也就应该属于竞争性行业。

但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外部性,农产品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属性和一定程度的非市场竞争性。

8.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2.要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在低税负时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9.对商品和劳务的征税的特征

(1)税基广泛

(2)具有累退性

(3)负担普遍,课税隐蔽

(4)有利于实施区别对待政策

(5)商品劳务税便于征管

10.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1)公债负担率

(2)偿债率

(3)债务依存度

11.税收对劳动供给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护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指的是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低了,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他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十二.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因素。

主要体现在在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三方面;(3)社会性因素。

如人口、就业、医疗、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2.微观因素。

如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

3.政治决策程序。

政策决策程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