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06280245.docx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062802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0628024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06280245
2017-2018学年度梁河一中2020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文科)
注意:
本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主观题3题满分40分。
全卷作答均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盐铁论·水早》中说: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农夫乐事劝功。
”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2.“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3.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
“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
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
”其言论旨在( )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D.为土地兼并辩护
4.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
A.铁农具的推广程
度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一年多熟制的发展
5.“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代B.汉代C.宋代D.明代
6.《商君书·垦令》: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
A.稳定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
7.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指( )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②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9.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
各项中,不
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0.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D.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1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
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12.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这主要表明我国( )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3.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
14.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外来文化的传入B.政治生活的影响C.社会经济的影响D.传统观念的继承
15.“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17.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
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18.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主张( )
A.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B.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
C.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体制D.罗斯福新政就是这一经济主张的体现
19.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
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20.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
21.“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在( )
A.1588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2.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
构发生重大变化
23.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
①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③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英国首相1898年说:
“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赞同“门户开放”政策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C.列强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帝国主义联合绞杀义和团
25.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2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有( )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资本的社会化③“新经济”出现④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7.美国在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拥有对重大问题否决权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护美国的主张
C.美国经济实力雄厚D.美国在两个组织中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
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社会主义工业化
29.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
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
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
①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③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④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
30.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如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Chindia(中印)、Chimerica(中美国)等。
这表明( )
A.中国对外实行广泛的结盟政策B.中国专注于亚欧之间的经济合作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国家间合作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三题,满分40分)
31(12分).乾隆时期是大清王朝的巅峰,经济富足,社会安定,但也有学者将康乾盛世称为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
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田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
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艺文》
材料二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丁未二《上元灯词》
材料三“据丁云高供:
……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
这冯建周、郑昆山、
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
”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
(4分)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是什么?
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决策的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2分)
(4)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政策,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
(3分)
32(13分).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
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依据图片,回答问题:
探究思考
(1)图一反映了工厂制的什么特点?
(2分)
(2)图二和图三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图三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5分)
(3)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
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作用。
(6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材料四由于二战的破坏,(
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自由竞争。
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
(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变化的原因。
(5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有何突出作用?
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
(4分)
(3)材料三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
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
(4分)
(4)据材料四中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容,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特征。
(2分)
2020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两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C
C
D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D
B
B
D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B
C
C
C
C
B
D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40分,期中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
31.(12分)
(1)形态:
小农经济。
(1分)
特征: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分)
(2)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1分)
原因:
西方殖民者东来。
(2分)
(3)特点:
农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2分)
(4)关系:
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的经济根源,又阻碍了新式生产关系的发展。
(3分)
32.(13分)
(1)特点:
机器生产,规模大。
(2分)
(2)因果关系: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3分)
地位:
英国掌握着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成为“世界工厂”。
(2分)
(3)图一,蒸汽机在工厂里使用,商品数量激增,既增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实力,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图二,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图三,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
(6分)
33.(15分)
(1)变化:
失业率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上升,1933—1937年逐渐降低)。
(2分)
原因:
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业率上升;罗斯福实施新政,大力干预经济,使失业率下降。
(3分)
(2)作用: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分)
新方式: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分)
(3)经济模式:
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美国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分)
共同影响:
有效遏制水旱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扩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有利于农田灌溉,促进农业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4)特征:
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结合起来。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