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docx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及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十年代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D.19世纪七十年代
A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说明了()
A.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B.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B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起义
D.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B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C
5、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A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A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A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发挥B.集体主义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A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B
10、“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11、下列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C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B
13、“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
1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A
1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C
16、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
A
1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B
1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C
19、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C.结构性D.可分性
A
20、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D
21、运动是物质的()
A.发展过程B.活动方式
C.转化形式D.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2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D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B
24、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B
2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C
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C
27、《老子》中说: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量变高于质变
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
A
2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B.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
29、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
C
3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C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32、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A
3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
二、多选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BCD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CD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ABC
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
AB
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
ABC
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CD
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思维和存在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D
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AD
9、“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
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C
10、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BD
11、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CD
12、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按图索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C
13、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三思而后行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D、趋利避害的本能
AC
14、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ABCD
1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必然结果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内容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D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BCD
1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A、担当者B、形式C、主体D、基本属性
AC
1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主观形式B、根本属性C、主体D、存在方式
BD
19、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C、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ABC
20、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看,()
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ABD
21、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ACD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D
23、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B、人脑的生理过程
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D
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ABC
25、“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CD
26、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A、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
B、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C、是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根本区别
D、是对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扬弃
ABCD
27、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ABCD
2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ABD
2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创造理论体系
ACD
3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AD
31、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道生万物B、理在气先
C、上帝创造了世界D、物质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ABCD
3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BC
3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CD
3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ABC
35、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ABCD
36、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AB
3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ABD
38、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AB
39、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D
40、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D
41、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D
42、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ABCD
43、“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BD
4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CD
45、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ABD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5、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方面。
(×)
6、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
(×)
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
9、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
10、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11、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1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
14、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
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
17、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重点论就是片面的看问题。
(×)
18、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
19、辩证的否定就是对事物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
20、有的唯物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
21、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
22、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
2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24、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
25、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
(×)
26、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2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
28、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
29、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
30、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3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
32、现代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
33、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
(√)
四、填空题
1、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系统化
2、意识是()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脑
3、新事物是指()、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
4、矛盾的()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的哲学依据。
普遍性和特殊性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的范围。
度
6、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是()。
理论联系实际
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是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
8、哲学上两大基本的派别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10、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运动
1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蝴蝶效应”说明了()的哲学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客观实在性
1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