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356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docx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圆锥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

圆柱体积表面积的求法,圆锥体积计算方法。

三、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之间的关系,能联系实际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重点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圆柱教具、学具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主题

问: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提示课题:

出示茶叶筒、茶杯等实物(出示之前让学生闭上眼睛)

 

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小组合作,认识圆柱,并探索其特征。

了解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讨论;怎样求出它的面积?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2)全班交流

(3)用自己的方法了解上下两个圆的关系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引导总结。

2.测量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底面相等但高矮不同的圆柱大家再来比较,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实物,讨论:

圆柱有多少条高?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测量之后汇报结果。

动手操作:

拿出准备好的罐头盒,把它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图形?

观察、思考并讨论:

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引导小结: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

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

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全班交流:

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课堂练习

1、圆柱体有()个面,其中上下底面是()形,侧面是一个()面;沿着圆柱体纸筒的高把侧面剪开放平,得到一个()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宽是圆柱体的()。

2、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它的侧面沿高剪开后一定是正方形()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练习七第1题

5、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板书设计

圆柱表面积=圆柱侧面积+2个底面积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七的2~6题。

(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炉筒、水桶、油漆桶、易拉罐桶、卷尺等。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主题

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应用圆柱的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面积,必须灵活掌握。

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合作探究

1、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实验。

(2)分组实验,剪开易拉罐侧面的包装纸,展开观察思考看能发现什么?

独立思考,概括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3)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观察炉筒、水桶、油漆桶,指出它们的表面积。

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学生汇报后,归纳出:

炉筒:

只有一个侧面。

水桶:

有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

油漆桶:

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

讨论:

根据三种物体的实际构造,怎样求出它们的表面积?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参与学生讨论,归纳算法

3.教学例2

出示例题,引导审题,组织订正

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

2、完成教科书26页第2题的计算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补充:

应用圆柱的表面积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面积,必须灵活掌握。

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3页3~6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2,3题。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倡导交流、合作、实验操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圆柱教具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课题

1、谈话引出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板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用教具操作转化过程,并说说操作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注重评讲

 

合作探究

1、设疑:

出一圆柱木头(教具),问学生:

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的体积吗?

 

交流各自想到的办法。

2、提出:

想用公式计算的同学,你想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

结合你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举例说明。

3、学生回答后,师指出:

联系旧知,采

用转化方法,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

那么圆柱可以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呢?

又怎样转化呢?

请小组讨论讨论。

口述:

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4、指导用教具操作转化过程,并说说操作结果。

5、推公式。

(1)问:

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2)现在你能推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生说师:

完成公式填写)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

恭喜大家,我们已经成功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掌声鼓励一下)老师这有一些字母:

d、s、r、C、h、v、π。

它们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息息相关,请你们用字母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4)对比这三个公式,你有什么发现?

6、基本训练:

练习八第1题。

7、应用公式。

教师:

不告诉圆柱的底面积,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出示例3:

教师小结:

当求体积的必要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时,我们应先根据相关信息予以解决。

课堂练习

练习八第2,3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已知长方体的体积是90立方分米,如果圆柱体的高是45厘米,那么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扩大3倍,高不变,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就扩大()倍,如果底面积扩大3倍的同时,高也扩大3倍,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扩大()倍。

3、将62.8毫升水倒入底面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形量筒内,水深()厘米。

.

4、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小圆柱体的高是大圆柱的

,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二、判断:

1、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2、圆柱的底面积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3、表面积相等的圆柱,体积也相等。

()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根据教科书第29页练习八设计的课堂活动。

第(4)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能综合运用圆柱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2.让学生经历看、说、猜、算、验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和计算,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圆柱体积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圆柱体积有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课题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板书课题:

生活中的圆柱

 

 

我们先来研究,圆柱形水管是否如同学们所说“流量大”、“用料少”。

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教师小结:

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所以水的流量就大,因此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合作探究

探索等面积的圆柱和长方体谁的体积大1、猜想

问:

这是什么?

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而不做成方形呢?

猜一猜会是什么原因呢?

(单位时间流的水体积大)。

(板:

流量大)

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这里我们先来研究,圆柱形水管是否如同学们所说“流量大”、“用料少”。

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2.探索

师:

看看你们手中的材料,(教师拿出两张纸)这是两张相同的纸,你能想出办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吗?

学生先交流、讨论,再汇报

用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分别做成圆柱和长方体形水管。

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规定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

3组织交流

(1)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25.12cm,高为10cm的情况:

25.12÷4=6.28(cm)……底面边长

6.28×6.28≈39.44(cm2)……底面积

39.44×10=394.4(cm3)……长方体体积

圆柱底面周长为25.12cm,高为10cm:

25.12÷3.14÷2=4(cm)……底面半径

3.14×42=50.24(cm2)……底面积

50.24×10=502.4(cm3)……圆柱体积

(2)在长方体底面周长为10cm,高为25.12cm的情况:

10÷4=2.5(cm)……底面边长

2.5×2.5=6.25(cm2)……底面积

6.25×25.12=157(cm3)……长方体体积

 

圆柱底面周长为10cm,高为25.12cm:

10÷3.14÷2≈1.6(cm)……底面半径

3.14×1.6×1.6≈8(cm2)……底面积

8×25.12=200.96(cm3)……圆柱体积

4、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所以水的流量就大,因此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教师:

谁的体积大?

(圆柱)说明我们的猜想对吗?

师:

是的。

用同样的材料围一个圆柱和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大,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厚度,也就是说圆柱的容积大,当然水的流量就大,所以一般的管子都做成圆柱形。

师:

像这样通过实验、计算来证明猜想的方法(板书:

猜、实验、算),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也经常用到。

孩子们运用这一方法证明了我们的猜想,真了不起。

其实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的除了这个原因,还有物理学上的因素。

请看屏幕显示,请一个同学读。

知识拓展

说一说:

水管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

既然圆柱有这么多的优点,那为什么生活中的容器不都做成圆柱形呢?

圆柱形水管除了“流量大”、“材料省”;从力学的角度上来说,圆柱形的东西受力均匀,不易变形,不易被破坏,如:

一个鸡蛋,很脆弱,但是用手掌握住,用力捏是不易捏碎的,石拱桥做成拱形也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加工圆柱形的管子比加工其他形状的管子容易,工艺也要简单。

知识深化

已知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积是12.56cm2,高是10cm,有一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

(12.56≈3.55×3.55)要画图。

全课小结

有趣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你们做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相信你们都能成功。

把观察、思考当作一种习惯,把习惯用在你的学习之中,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余下的部分

板书设计

单位时间流的水体积大(流量大)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的内容。

(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感知,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主题

1.找生活中的圆锥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

教师:

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物体?

指着圆锥问:

你们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吗?

谁知道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什么?

小结:

像麦堆、谷堆、铅锤、帽子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

板书:

圆锥

2.揭示课题

教师:

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知道圆柱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圆锥吧。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像麦堆、谷堆、铅锤、帽子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

板书:

圆锥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锥实物,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合作探究

1.实物感知,抽象图形

教师:

圆锥是什么形状的呢?

反馈信息。

抽生说出观察的结果。

在黑板上贴出圆锥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像这种形状的图形就是圆锥。

2.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圆锥图形,有哪些相同点?

教师:

圆锥由几部分组成?

能给各部分取名吗?

(2)认识圆锥的底面。

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O。

(3)认识圆锥的侧面。

教师: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

演示: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学生观察展开图的形状,直观感知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高。

教师:

刚才同学们谈到圆锥也有高,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

板书: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教师: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圆锥的高有几条?

(5)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

怎样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呢?

小组合作测量。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圆锥的特征

教师:

谁能说说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有收获吗?

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1.填一填

(1)圆锥的高是()。

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2.小法官辨是非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

()

(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

()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

板书设计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只有一条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九第1题,第2题。

(2)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操作和探究中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教学重点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圆锥体积实验器具。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课题

师:

我们会算哪些图形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圆锥的体积

 

分组合作,动手实验: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有关系的话,它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

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分组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果。

 

合作探究

1.提出猜想,大胆质疑

教师:

谁来猜猜圆锥的体积怎么算?

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2.分组合作,动手实验

教师:

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有关系的话,它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

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分组研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3.展示实验报告单

小结:

各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不一样,得出的结论都一样。

教师把学生们的实验过程再演示一遍,让学生再经历一次圆锥体积的探究过程。

4.公式推导

教师:

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圆锥的体积又怎样计算?

板书: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1/3Sh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教学例2

引导学生弄清铅锤的形状是圆锥形。

作业设计

1.教科书第34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第34页练习九第2题

分组解答,抽生板算。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都有哪些收获?

有关圆锥体积的知识还有哪些不清楚的?

板书设计

板书: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1/3Sh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33例3,例4,练习九第3~7题。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课题

教师:

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师: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圆锥的体积二

 

引导学生思考:

要求这堆煤的质量,必须先求什么?

从而让学生知道这题应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教师小结:

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更熟悉了。

知道圆锥和圆柱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有序思考,灵活运用知识

 

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集体评议。

教学例4。

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题意,理解题意:

(1)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情?

知道哪些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2)要求这堆煤的质量,必须先求什么?

(3)要求煤的体积应该怎么办?

(4)这题应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教师抽学生叙述思考过程,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

教师抽学生上台板算。

教师:

最后的结果为什么要取整数部分再加1?

师: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底面积的情况,这时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2.小结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要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巩固练习

1.第42页第3题

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第4题

3.解答练习九第6题

发展练习

有一个底面周长是31.4dm,高9dm的圆锥形容器里装满了黄豆,现在要把这些黄豆放入另一个高9dm的圆柱形容器里,刚好装满。

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有多大?

1、读题,理解题意。

2、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条件寻找中间问题。

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解决方案。

反馈:

学生用完整清晰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更熟悉了。

知道圆锥和圆柱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有序思考,灵活运用知识。

作业设计

教科书练习九第5题,第7题。

板书设计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要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科书第36页,练习十第4,5,6,9题。

第(4)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和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圆柱的表面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正确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复备

个性化设计

引入课题

师: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除了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外,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

这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能熟练地解决常见的有关圆柱与圆锥的问题。

板书课题:

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能熟练地解决常见的有关圆柱与圆锥的问题。

 

板书课题:

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体积的推导过程

V=sh

V=1/3sh

教师利用这两个公式让学生弄清圆柱,圆锥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独立整理本单元知识

2、指导学生整理

学生小组交流笔记,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3、反馈:

抽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整理的情况,并介绍整理方法。

4、回忆圆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