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地实践与研究创新成果.docx
《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地实践与研究创新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地实践与研究创新成果.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地实践与研究创新成果
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问题解读
1、课题的提出
科教兴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生力量,也是培养国家栋梁的主力军,他们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已经取得大家的共识,得到空前的重视。
纵观我校乃至我市的青年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新,活泼好学,充满朝气,但他们还不够成熟。
比如,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对教法、学法的选择和运用不够灵活,管理班级、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比较弱,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等了解的也不够全面。
从整体上看,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还不完全具备教师应有的专业基本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比较粗浅。
我校拥有青年教师53人,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二,学校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靠这些青年教师完成的,他们的专业化能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是我们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的动力源泉。
为此我们确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之道,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走专业化成长道路,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概念的界定:
青年教师:
学校根据实际,把35周岁以下或参加教育工作约15年以下的,在政治、学识、业务、理念上仍需不断提升的教师群体定义为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有活力、有思想、有个性,但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教学风格尚未确定。
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指教师个体在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明确规划与合理调控下,从纵向到横向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特色,使其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的发展过程。
(引自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成果的意义与价值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拓展和丰富青年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推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此促进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深化。
(2)有利于为提高青年教师的合作交流水平和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同事间的互助、横向支援和纵向引领,让名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教研、备课、上课、听评课、反思,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校园文化。
(3)有利于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机制,督促激励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切实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学校探索培养青年教师的途经
本课题的研究,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方法,探索出了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在全学区乃至全市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规划与设计
1、青年教师专业规划与发展
(1)《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规划结构图
2、青年教师培养的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是:
(1)提升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探索提升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并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树立职业道德理想、冶职业道德情感、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最终成为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
(2)丰富青年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探索拓展和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读书、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拓展和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使青年教师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界限,吸收各学科精华,形成纵横交织的“T”型知识结构;
(3)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探索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营造学习共同体,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模式研究
针对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价的可行性、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等问题对老师们进行细致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确定青年教师专业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制度、容、指标等,最终实现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
总体来说,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拟达到以下两大方面的目标:
(1)学校层面:
以学习促提高,以质量谋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通过各种集中培训与重点引领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构建能激发和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管理模式,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层面:
提升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拓宽知识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幸福感。
增强青年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有效技能,提升实践智慧,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3、组织形式
我校为了达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的目的,我们课题按照“四线一体”的培养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
所谓的“四线一体”即以“提升师德修养”、“丰富专业理论”、“提高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性评价”为主线,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进行课题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自主培训——请进来——走出去——自我感悟——实践应用——总结提升”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让青年教师在培训中感悟、反思、成长,从而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了一股争当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研骨干乃至学者型教师的潮流,为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学科配套、骨干众多的青年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与打造
(一)立足校本研训,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1、强化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追逐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大众的共同的向往。
我们教师也是凡人一个,自然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强化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的活动。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我们在青年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征集大家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了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制定了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
(2)学校和全体青年教师签订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等多种形式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并通过多次师德培训来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通过师德标兵的经验交流会来树立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通过“强师德修养,塑完美人格”师德演讲比赛来冶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通过观看《师德启思录》等影像教材,坚定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
(4)开展“我的遗憾”师德小故事讲述活动。
活动中,我们让青年教师以讲故事的的形式,将自己在工作中处理问题不恰当的事及自己的想法徐徐道来,然后由分管领导或组长进行归类分析,帮他们找出改进的方法、措施。
这样以来,每一位教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说出自己身上曾经发生的、工作中存在的遗憾,在交流探讨中也认识到自己身上曾经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改进的方法,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5)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规》理论考试,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理论水平。
制定《荣成十二中青年教师师德评价表》,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跟踪评价。
近三年来我校涌现出荣成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教学名师、优秀指导教师等28人(见附表),占全校青年教师的56%。
2、书香浸润,丰富专业理论
教师这个称号总是让人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那么教师就应该博览群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我们课题组为了丰富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拓宽青年教师的文化视野,丰富青年教师的文化底蕴。
我们开展了系列的读书活动:
(1)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
首先,我们通过集体教研,举办了“读书沙龙”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活动中我们引到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等有关自己本学科的刊物书籍,并要求青年教师学会整理积累学习所得,交流自己学习心得,及时探讨教学新动态,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然后鼓励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与自己任教学科有关的论文、教学随笔等。
这样不仅帮助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专业素质,同时为其他教师学习提供了素材和经验,全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学科理论知识。
(2)与经典为友,是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重要途径。
在“与经典为友”的活动中,课题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为青年教师推荐了一些经典教育专著、名著,如《给教师的建议》、《给新教师的建议》、《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爱弥尔》等,让教师零距离地了解了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感悟他们的教育真谛,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知识储备。
同时鼓励教师与书籍为伴,这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了每一门学科的最核心之处。
这种思想也让我们的教学从此博大而精深。
为了进一步开展“与经典为友”的活动,学校还进行了“书香浸润我心灵,经典陪伴我成长”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体会征文大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促进教师“读后悟、读后思、读后研”,升华读书效果,尽享读书的快乐,丰厚其专业底蕴。
我校青年教师郭日秀在市局开展的读书笔记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行走的力量——荣成十二中推进课外阅读的几种做法》经验交流,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评选中我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征文获一等奖的4名,二等奖的2名,三等奖的3名,参展的读书笔记被评为A等。
3、立体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学校的财富是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未来则寄希于青年教师。
为了打造“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的师资建设特色,课题组积极搭建了特色教研组创建活动、名师推出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教师个人工作室等教师发展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了立体化、系统化的培训,推动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形式的培训:
(1)自主培训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广泛征询倾听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要求。
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困惑和需求,我们充分利用了我校的名师、名团队、名班主任、名校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本土资源的辐射效应,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培训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对各位名师的经验做法反复阅读学习,汲取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和做法,自觉、主动地思考、查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将学到的先进经验化于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2)远程研修
远程研修培训学习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拉近了专家与我们的距离,且能与专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困惑。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远程研修的机会,认真组织,积极参与。
我校青年教师通过网络研修,通过聆听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学习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认真完成作业,回答问题、撰写感悟体验、发表评论,积极参与磨课眼科的活动,浏览简报等活动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同时,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共享,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所得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点,及时将所学所得转化为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快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3)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
大胆的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也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
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思想活跃、敢说敢干、有闯劲,接受信息快、上进心强、热情高。
为此,我们首先将全国名校作为我们培养青年教师的第一站。
我校多次创造条件组织数余名青年教师前往、广饶、日照、杜郎口、等地学习、观摩、研讨。
另外,我们又将我市教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作为我们大批取经的第二站,例如蜊江中学、实验中学、威海皇冠中学新都中学等学校,我们先后派出了许多青年教师前往这些教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取经学习。
●请进来
根据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为了发挥专家的优势效应,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市教育局的王玲主任、关蔚老师、各学科教研员等多位领导、名师,对我校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并对部分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了听评、指导,并与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走出去请进来”对青年教师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也扩大了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提高了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更能不断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二)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专业发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作为科研的主阵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跟踪评价,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同研同备,共提高。
学校给每个学科组安排了固定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规定集体教研时本学科教师都要参加,确保集体教研活动能顺利开展。
为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提出了“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进行研究。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反思总结,不断改进,使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
每学期,我们安排一次全校性、主题性的集中听评课活动。
全校青年教师每人提供一节实践汇报课,分语文、数学、英语、其他学科等四个大组,每天安排3-4节课进行集中听课,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进行集中评课,先由授课人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再由评课人根据研讨主题从课堂教学的优劣两方面进行详细评析。
此举培养了青年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反思能力,营造出良好教研氛围的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
(2)青蓝帮携,以老带新。
我校开展了以老带新的青蓝帮携活动。
为了更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我们采用新教师自由选择和学校协助选择两种形式,来确定帮携对象,确保每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有徒弟,每名青年教师都有师傅。
帮携、结对中作为师傅的优秀教师要与青年教师共同研究学习,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完整合理,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以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树立典型,达标引领。
在集体教研、青蓝帮携和各种培训活动有了一定效果后,我们在每个学科中选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为青年教师上树标课、研讨课、示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活动期间,教研组长、帮携结对子的师傅等保证跟踪听课评课,及时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并及时表扬鼓励,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保证无一遗漏,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在实践中迅速成长,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一课多研,磨砺成长
“一课多研,磨砺成长”是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主要途经之一。
我们课题组坚持立足课堂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中开展了同课重构和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重构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所讲课题,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示给大家,然后由同学科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经修改后,该教师再在不同班级展示一遍同节课题。
同课重构通过“实践课——集体教研——再实践——比较分析”这样一个过程,让青年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式的成长。
同课异构即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容,由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采用这种比较的研究方式,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引导青年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共同提高。
另外,在进行国培计划(2013)研修的同时,我们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活动作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抓手,要求各学科推选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主讲教师,认真完成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并在两次打磨后进行上课,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写出教学反思。
其他教师则认真参与研课打磨、问题研讨、制作观课量表进行观课评课等活动。
磨课的过程对于团队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
在打磨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的含义,大家认真严谨、热情参与,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才产生了不少灵感的火花。
(5)“推门课”中提升教学能力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搜集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课题组领导进行随堂推门听课活动。
所谓的“推门课”就是学校、领导不提前通知听课老师,而是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决定听课的对象,领导和教研组长认真听课,听后即评,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想法,既肯定长处,也指出不足,同时就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教师们面对面的共同商讨切磋,寻找解决的良策。
同时,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每周将推门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利用固定的教研时间,进行统一的解决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确保每个人都能对推门课中发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此类问题,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又开展了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为确保课堂达标活动有效进行,课题组进行跟踪评价。
活动中,青年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有效提问、师生互动、随堂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效果等方面精心设计,对于不能达标者要予以停课,进行理论的再学习和拜师跟踪听课,待达标后才能走进课堂,以此确保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到有效地提升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三)秉承人本理念,打造特色评价管理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特色评价管理机制,建立起了一套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三四六”评价机制。
所谓“三”是指通过自评、他评、互评三种评价形式;“四”指从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行为和效果及教育科研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六”指对青年教师实行的“特殊贡献奖”、“综合评议奖”、“教育科研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将颁发荣誉证书和外出学习作为奖励”等六项激励政策与措施,以此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教师下一步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理念。
为了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地管理,我校还为青年教师建立了专业化成长档案,记录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其宗旨在于为教师搭建一个存储信息资料、记录成长历程、展示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可在此档案袋里保存自己的专业成长计划、优秀教学案设计、教学反思、读书计划、读书心得体会、演讲稿、读书笔记、学期专业成长总结及各种奖励证书等。
这些材料的收档,见证着青年教师成长,也是课题研究的有力证据。
我们在教学时,有这样一句话:
教是为了不教。
其实,我们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也坚持了这样的一个原则:
评价是为了不评价。
所以,我们加强对青年教师日常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青年教师过程性的关注与指导,让青年教师们不再“谈评价色变”,理性地、负责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四、取得的成效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深刻把握课题意义、扎实推进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前提,通过理论学习与提炼、多渠道培训与树标引领、教学调研与实践等途径,并在对课题经验、试验数据、各种量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下面对我们课题开题以来取得的成果阐述如下:
(一)青年教师取得的成果与成效
1、扬帆教育之舟,厚积师道之德
●自课题开展以来,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心理状态和教师职业道德观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青年教师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拥有了职业幸福感;明确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树立了做“乐业、敬业、专业”的教师的意识,坚持“荣辱与共、顾全大局、善谋创新、永争一流”的信念,争做一名专业的、优秀的、学生喜欢的教书匠。
青年教师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学会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成为一名“让学生开心,让领导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倾心的”的优秀教师是他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通过连续五个学期的的师德培训、学习、演讲、自查整改等活动,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近年威海、荣成两级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社情民意调查中,我校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群众满意度一直是零差评。
●在良好的氛围熏下,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黄海波、梁云霞、晓丽、优秀、娣、闫静、福华等被评为“荣成市优秀班主任”,黄海波老师被评为荣成市第二届名班主任培养人选,明霞、玲玲、华明、王燕玲等被评为“荣成市师德标兵”,鞠伟伟等16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玉等24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梁彩娜等12名年轻班主任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2、丰富专业知识,给生命化妆
作家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中把化妆分成了三个境界: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所谓生命的化妆,就是说多读书,从心底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样的人即使不化妆也一定是美丽的,因为她周身必然洒满了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辉。
●我校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读书心得体会征文评比和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达成了以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学理论、读专著、品经典的目的,使他们在书香墨海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宽了专业知识视野,也为今后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青年教师在自学、培训和研讨,拓展了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论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校办学品位的同步提升。
●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学会了科学地总结教育成果,认识了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于是在研究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究,并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自觉养成了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的好习惯,并在各级教育刊物和教育上发表多篇教学随笔、论文(见下表)。
附表:
近三年教师文章发表情况汇总表(单位:
篇)
年度
级别
2011年度
2012年度
2013年度
国家级教育刊物
2
1
6
省级教育刊物
3
4
9
地市级教育刊物
2
2
1
县市级教育刊物
2
2
0
地市级教育
1
4
8
县市级教育
51
76
84
小计
61
89
108
总计
258
由表可见,青年教师在丰富专业理论的同时,不辍笔耕。
连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在各级教育刊物和教育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日益增加。
足见,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由“单一型”、“经验型”逐渐转为“综合型”、“研究型”,实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实现高效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将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作为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我校确立了“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的“五环——探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都形成了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探构”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上课随意性大,教学容繁杂,教学程序散乱、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逐步实现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