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296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设计总

第四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将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

(解析:

C项“不耻下问”是指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此处是向老师请教,对象使用不当。

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提倡说普通话不等于要废除方言,②方言是储存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语言仓储。

③如果不用河北话唱河北梆子,④而要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唱,⑤那么河北地域文化还能保留多少?

⑥从这个意义上说,⑦方言存在不是一件坏事,⑧所以它保存了当地原生态的文化。

(1)句②搭配不当,将“仓储”改为“仓库”。

(2)句④成分赘余,删掉“全国通用的”。

(3)句⑧关联词使用不当,将“所以”改为“因为”。

4.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

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

________,________?

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示例一]是居高临下,还是谦恭含蓄?

[示例二]是彬彬有礼,还是咄咄逼人?

[示例三]是勇于担当,还是怨天尤人?

5.下图是一份针对你市初中生偶像调查统计图,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初中生偶像调查统计图

[示例]该市初中生的偶像各不相同,其中绝大部分初中生的偶像是影视明星,其次是科学家,其中教育家只占极小部分。

02  课内精读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

“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选段主要反映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品德?

[示例]待人厚、律己严。

7.叶圣陶“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示例]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8.写叶圣陶在写文章方面的主张,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示例]突出叶圣陶严于律己的品德。

03  拓展阅读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

“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

“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

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

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

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示例]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1分);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做铺垫(1分)。

10.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条幅?

(3分)

[示例]说明叶圣陶书法工整方正(1分);态度严谨,不马虎(1分);字如其人,人品好,谦恭温良(1分)。

11.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2分)

[示例]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1分);在写作方面观点新颖,符合现实需要(1分)。

12.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6分)

[示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1分);有针对性(1分);言之有物(1分);文情并茂(1分);结构严谨完整(1分);语言均经精工提炼(1分)。

 

14 驿路梨花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这个陡峭(dǒuqiào)的山崖令人胆战心惊。

(2)别看他家里的摆设很简陋(jiǎnlòu),但是一家人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幸福。

(3)石家庄是一座适合悠闲(yōuxián)生活的城市。

(3)这所房子虽然有些旧,但主人却一点儿也不想修葺(xiūqì)。

(4)这位曾经露宿(lùsù)街头的流浪汉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终成一位为弱者抱不平的大法官。

(5)他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实在是折损(zhésǔn)我们啊!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B.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D.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解析:

B项数字是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着国家安全。

B.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解析:

B项语序不当,应将“治疗”和“预防”调换位置;C项主客体颠倒,应是“我对这部电视剧很熟悉”;D项缺主语,删掉“通过”或“使”。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

“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

”________

①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

5.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上联。

上联:

[示例]世间雷锋时时现

下联:

驿路梨花处处开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重庆市政府启动了“暖冬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涉及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

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烤炉、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

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

学生张薇说:

“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样温暖。

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

“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摸取暖片,很容易烫伤手或触电。

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

(50字以内)

[示例]“暖冬计划”指重庆市政府为山区高海拔地区的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安装取暖设备或提供御寒物资,确保学生温暖过冬的计划。

(2)请你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示例]活动主题:

安全取暖,从我做起

活动形式一:

举办“安全取暖”知识讲座

活动形式二:

开展“安全取暖”手抄报比赛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

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

[示例]张薇,你是“暖冬计划”的受益人,知恩图报、表达感谢是应该的,这并不是出风头。

你就不要有这样的顾虑了,好吗?

02  课内精读

阅读从“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至文章结尾,回答问题。

7.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示例]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示例]“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8.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

有什么作用?

[示例]插叙了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推己及人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的故事。

作用:

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9.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示例]美丽、活泼、热情、助人为乐。

03  拓展阅读

(陕西中考改编)

萨拉的夏天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

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就是这里了,萨拉。

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

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

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

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

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

“千万不能碰这盏灯。

”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

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

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

“爸爸,点灯!

”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

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

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

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待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

“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

”“我不喜欢这种天气。

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

”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

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

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

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

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

萨拉焦急地问:

“出什么事了?

”“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

”爸爸说道。

“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

暴风雨就要来了!

”萨拉大喊。

“我会没事的,萨拉。

你在屋里等我。

”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

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

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战栗。

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

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雷雨云后面去了。

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

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

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爸爸在哪里?

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

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

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

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

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

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

“爸爸,我害怕极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

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

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

”顿了顿,爸爸又说:

“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

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

“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0.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故事情节。

(2分)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发展)→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11.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表现的人物心理。

(4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

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2分)

[示例]“盯着”一词表现出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

“爸爸,我害怕极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2分)

[示例]“扑进”这一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分)

[示例]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1分);②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1分);③交代湖的巨大,为下文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1分)。

13.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4分)

[示例]①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1分)。

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1分)。

②爱孩子、教导有方(1分)。

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1分)。

14.“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

(5分)

[示例]①对“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1分);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1分),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1分);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中,她能主动承担起爸爸的工作(1分),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1分)。

学法点津

设置悬念

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作品中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它包括“设置悬念”和“解释悬念”,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

【典型例题】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哪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第一个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

“我们”发生了疑问: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说: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误会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这样设置悬念的写作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技法点睛】

1.设置悬念的方法:

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或心理描写、以环境描写、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2.设置悬念的作用:

(1)在篇首设置悬念。

创设环境、营造环境,引出下文。

快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2)在篇中设置悬念。

承上启下,使文章情节一波三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5* 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困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xián)   ②悲天悯人(mǐn)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毫”改为“豪”   ②“缆”改为“揽”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解析:

A项“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语意重复。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解析:

B项根据文中的“又说”“还说”两词,可知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做论据。

5.学完本文,大家都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有人根据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

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下联:

匹夫,[示例]责任关天下之兴亡

(3)有的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你怎样看?

[示例]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

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

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02  拓展阅读

(原创)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

“做难事必有所得。

”诚哉斯言!

这也是金一南的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

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人,他开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

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终于制作的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

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敬重。

②多年前,画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驾着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是无比艰难的,更有生命危险,但他觉得这样的航海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时征服自己、超越自我。

于是,在缺乏航海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买了条旧帆船,毅然决然地从山东日照出发,进行远航。

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穿越印度洋时,遇上狂风暴雨,浪高七米,随时都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

那时,他把自己绑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绑着水手刀,任凭风吹浪打,随时做着死亡的准备。

经历了七天七夜,他才脱离了险境。

在经过海上美军某基地时,被美军关押。

美军在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帮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继续航行。

在大西洋的一个海域,虽然风平浪静,长久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但他挺了过来。

有一条巨鲨,尾随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没有被吓倒。

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长的女儿还想嫁给他,但为了完成环球航行的大业,他毅然地“逃”了。

经过好望角时,那里的人们被他的勇敢行为所感动,举办宴会邀请他。

当他继续航行时,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鸣笛为他壮行。

经过两年多的拼搏,翟墨终于又回到了日照。

翟墨实践了“做难事必有所得”。

③达尔文年轻时就在学习和钻研动植物学上下功夫,能细心地对一些动植物进行反复观察,有时连吃饭也忘掉了。

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虫,把它们制成标本。

后来,他大胆地好不容易在英国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邮轮,孤身一人到南美洲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收集样品。

在那里,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经历了很多风险和磨难。

通过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达尔文撰写了巨著《物种起源》,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

可以说,达尔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艰苦和敢于做难事而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