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届考前20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202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届考前20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届考前20题.docx

地理届考前20题

题组一

某人沿下图①→⑤线路穿越非洲、亚洲,据图1回答1~2题。

图1

1.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地,自然景观依次是()

A.热带草原—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

C.热带雨林—热带荒漠—温带荒漠—落叶落叶林—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

2.某人从①地(约8°N)到达②地,该日②地与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到达③地(约32°N)时,该日③地与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这段时间内,关于图中五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都位于南方天空B.正午太阳高度都在增大

C.昼长都是在不断变长D.①地昼长最短,⑤地昼长最长

【命题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解题思路】

本题组以世界局部图为载体,以图中五个地点为切入点,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1题:

根据五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其所在的自然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第2题:

根据题意,某人到达②地时,该日②地与①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可以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②地与①地正中间。

到达③地时,该日③地与①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可以判断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③地与①地正中间。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也就是由春分向夏至移动。

这段时间,五地中①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应在北方天空,其余四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所以A错。

这段时间①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是越来越低,其余四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是越来越高,所以B错。

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所以C对。

这段时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五地中①地纬度最低,昼最短,④地纬度最高,昼长最长,故D错误。

本题属于能力题。

【参考答案】1.D2.C

【使用建议】

让学生能在局部图中落实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规律。

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灵活运用,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题组二

春季是植树的季节,树木在移栽时,常常要截去许多枝叶。

读图2完成3~4题。

图2

3.移栽树木时截去枝叶的原因是()

A.减少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降低树木温度

B.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地面温度

C.减少蒸腾,保持树木水分,提高存活率

D.增加树干的长波辐射,提高存活率

4.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林木覆盖率的提高对于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②降低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③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命题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区域环境与发展

【解题思路】

树木移栽时要截去部分枝叶的原因首先应从利于树木存活角度考虑。

在树木移栽过程中,大量根系被挖断,有的连主根也只能保留一部分,而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通道,一旦损伤就难以供应树干、枝叶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一棵树移到新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根系的本有功能,期间枝叶太多,水分、养分消耗就多,容易死亡。

第4题内容涉及森林对水循环、太阳辐射、空气等的影响。

城区林木覆盖率提高,意味着柏油、水泥路面或建筑减少,下渗作用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

【参考答案】3.C4.D

【使用建议】

本题结合树木移栽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产、生活,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本题时,可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太阳、树木、地面、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有关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应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区域具体分析。

 

题组三

读“某谷地及相邻山顶的气温日变化图”(图3),回答5~7题。

图3

5.图示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冬季的山顶B.夏季的山顶C.冬季的谷地D.夏季的谷地

6.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四川省B.山东省C.黑龙江省D.辽宁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山顶白天、夜晚气温均高于谷地,夏季则相反

B.山顶因地势高,风速小,太阳辐射弱,故日较差小

C.谷地白天不易散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故日较差大

D.通常情况,山顶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于谷地

【命题考点】图表分析判断能力不同地表形态的大气受热过程中国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

【解题思路】

通过解读图中信息,得出冬季山顶气温日较差最小;通过冬季气温资料结合我国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判断得出所在地黑龙江省;根据不同地表形态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受热过程差异,谷地因通风条件差,白天不易散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故日较差大,通常情况,山顶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于谷地。

【参考答案】5.A6.C7.C

【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仔细获取统计资料所反映气温变化情况及所表现的特征,培养读图获取、解读信息、学会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地理原理的能力。

题组四

读“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图4),完成8~9题。

 

图4

8.有关此洋流系统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区B.分布于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C.分布于北印度洋海区D.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9.有关对④沿岸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常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丰富

B.夏季洋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加剧干旱

C.季风洋流使沿岸降水出现明显季节变化

D.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

【命题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

观察大洋环流示意图,首先想到的是该环流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或南半球中低纬海区,但结合52°E经线附近的海陆分布,即可否定南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可能,进而想到北印度洋冬季在东北季风吹拂下,形成季风洋流,可得到正确答案。

第9题考查气候成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④沿岸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该风为离岸风带动海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导致海面降低,下层海水上翻补偿,表层水温降低,流向较暖的东北海区,对沿岸也起了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干旱。

【参考答案】8.C9.B

【使用建议】

洋流的成因虽不是考纲要求,但许多洋流都是由盛行风吹拂而形成,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依据盛行风判断洋流环流系统,北印度洋海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从而形成季风洋流。

本题通过经线定位洋流分布区域,旨在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并学会推断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在确定大洋环流所在位置后,重点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落点是气候,对学生要求较高,索马里沿岸夏季洋流为寒流是教学的难点,应给学生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沿海渔业的生产状况。

 

题组五

读下列某地理现象过程图(图5、图6),回答10~12题。

N

a

d

b

c

图5图6

10.图示过程反映了()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D.河道弯曲,河谷加宽

11.右图是某河段横截面图,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左图中的()

A.a处B.b处C.c处D.d处

12.通常该地理现象()

A.发生在上游河段B.出现在河流下蚀作用之前

C.会使水流变缓,便于交通D.会带来肥沃的土壤,利于耕作

【命题考点】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解题思路】

第10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使得河道弯曲,河谷加宽。

第11题,通过河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征加以判断。

第12题,通该地理现象通常发生在中下游河道地势平坦河段,以侧蚀为主并发生堆积作用,出现在下蚀之后,河流堆积会带来肥沃的土壤,利于耕作。

【参考答案】10.D11.A12.D

【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充分获取图中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现象与特征,并完整表达、阐述该地理现象;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分析、判断该河段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该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认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

题组六

读“某城市某类自然灾害(X)分析模型示意图”(图7),回答13~14题。

图7

13.该类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14.图中甲字母所代表的模型是()

A.排水模型B.植被模型C.蒸发模型D.地质构造模型

【命题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信息技术的应用

【解题思路】

通过阅读“某区域某类自然灾害(X)分析模型示意图”,提取与X灾害分析模型相关的有效信息,可知该灾害与降水、产汇流、地形等因素有关,推出洪涝灾害,进而得出字母甲所代表的模型是与洪涝有关的排模型。

【参考答案】13.B14.A

【使用建议】

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考点,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用时可结合旱涝、台风、寒潮等灾害,重点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结合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不利影响,认识减灾防灾的重要性,并思考减轻灾害影响的有效措施。

本题的设计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讲解此题时,可结合本例分析GIS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并厘清与RS的差异。

题组七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年龄中位数的大小可以反映人口的年老或年轻的程度。

图8为“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5~16题。

 

图8

15.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1980年,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占本国人口比例较发达国家高

B.1980年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韩国

C.2015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主要是欧美国家

D.2050年,世界各国人口增长模式都是现代型

16.根据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坚持计划生育,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②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社会负担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命题考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解题思路】

本题是现场学习题,以年龄中位数的概念为切入点,考查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根据题干,年龄中位数的大小可以反映人口的年老或年轻的程度,因此它也是一个国家老龄化的最主要指标。

第15题:

读图,198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较发达国家低,可以判断出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占本国比例较发达国家高。

1980年到2015年,韩国人口中位数数值增幅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

2015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主要是韩国、中国、巴西、伊朗等国家而非欧美国家。

2050年,乌干达、苏丹等国家人口中位数数值低,人口增长模式不可能现代型。

所以答案是A。

第16题:

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大,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针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程度高,我国采取的措施分别是坚持计划生育,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年龄,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而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是针对劳动力充足的情况。

所以C正确。

【参考答案】15.A16.C

【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重视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关注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并关注我国的人口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题组八(双选)

迪士尼度假区一般包括主题公园、主题酒店、迪士尼小镇和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其中迪士尼乐园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和人气的主题公园。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将开业,至此全球共开设了6个迪士尼度假区,如图9所示。

据此回答17~19题。

 

图9

17.迪士尼度假区在全球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高等院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

B.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市场广阔

C.海陆空交通发达,方便旅客集散

D.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18.下列关于香港迪士尼度假区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腹地广,客源市场更大

B.香港迪士尼度假区占地面积大,环境承载量更大

C.上海文化多元性更强,利于外来文化的引入

D.香港的配套服务业和动漫产业的软实力更优

19.建设迪士尼度假区对上海产生的影响有()

A.带动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转型

B.形成新的城市商务中心,加快逆城市化的进程

C.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发展

D.加重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命题考点】区位条件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结合热点时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区位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7题:

迪士尼度假区适合布局在人口稠密,城市集中需要较大客流量且交通发达,方便旅客集散的区域,一般应布局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便于一年四季休闲度假。

第18题:

与香港相比,上海的优势在于位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腹地广,客源多,上海城市规模大,接待能力强,环境承载量更大,香港文化多元性更强,利于外来文化的进入,香港的配套服务业和动漫产业的软实力更优。

第19题:

迪士尼度假区对上海产生的影响有:

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

【参考答案】17.BC18.AD19.AC

【使用建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并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培养其多关注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题组九(双选)

“滴滴出行”是一款手机打车应用软件,其运营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

图10为某乘客打车时的界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20~21题:

图10

20.乘客打开手机界面查询其附近出租车的位置,需要借助的技术主要是(  )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21.下列关于“滴滴出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其运营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B.缓解了上下班高峰“打车难”的问题,方便了出行

C.减少了专业出租行业的竞争压力,提高了司机收入

D.节省乘客和被叫司机双方的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率

【命题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其对交通等的影响

【解题思路】

乘客用“滴滴出行”软件查询相关空间信息并进行附近出租车定位,分别需要借助GIS和GPS。

影响“滴滴出行”运营模式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滴滴出行”涵盖范围较广,对专业出租行业会形成冲击,加大了专业出租行业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影响司机的收入,其推广使用能缓解上下班高峰“打车难”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出租车空乘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参考答案】20.BC21.BD

【使用建议】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讲解本题时,可适当结合3S技术的具体运用以及交通运输的意义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复习。

题组十

22.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图11),回答下列各题。

A

图11

⑴据图分析,此时最有可能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⑵图中A岛东侧降水较多,其影响因素有。

⑶比较图中B、C两地气温年较差大小,说明其成因

⑷D地与欧洲南部都适合生长的水果主要有;

与欧洲相比,D地发展此类水果种植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命题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重要农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解题思路】通过读图获取图中气压值及位置信息,得出1月结论;通过对A岛东侧降水较多的成因分析,提炼出影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图中B、C两地自然环境各要素(气候为主)的分析、比较,结合相关年较差知识,得出B地小,C地大的结论及其原因;通过D地与欧洲南部同属地中海沿岸,应有相似的地理环境(地中海气候)、农业生产(优势)条件及农产品。

同时,相同的农产品同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因D地与欧洲南部地域差异,影响其区位条件也存在差异。

【参考答案】

(1)A⑵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大气环流)洋流地形

⑶B地小,C地大

B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年变化较小,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小;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降水丰富;地表植被覆盖良好

C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年变化较大,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大;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气候干燥;地表为热带荒漠

⑷葡萄、柑桔、无花果等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狭小;交通和冷藏条件相对落后

【使用建议】通过读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考察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局部地理事物现象的解读,考察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结合相关学科知识,阐释地理事物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相关要素;通过读图比较B、C两地气温年较差,考察学生调动所学知识与技能及现有的各项地理信息,综合分析、比较、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D地与欧洲南部相关地理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考察学生在各种不同区位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域相关事物的异同区位分析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题组十一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闽南名城----泉州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发展备受世人关注。

图12为泉州市的相关信息图。

图12

材料二:

支流众多的晋江为泉州市第一大河,流域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

材料三:

图13为泉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3

(1)根据材料判断晋江的流向并简述晋江的水文特征。

(2)评价泉州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3)A地区未来将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析泉州市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请你为泉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命题考点】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区域发展及其影响、措施

【参考答案】

(1)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水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以夏汛为主;含沙量较小(或无结冰期或水能资源丰富)

(2)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或水热配合好)不利条件:

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

(3)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地处山区,人口较少,污染少

(4)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

有计划地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

【解题思路】

地理考题常以某区域为载体,考查具体的知识点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矿产资源等特征,并分析对当地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使用建议】

应在复习过程中帮学生建立图表等资料和相应知识点的关联,例如,如何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区域依据地理背景,分析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发展方向,帮学生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题组十二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

图14为我国苹果部分重要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

 

图14

(1)指出西南地区成为苹果适宜产区的主要自然条件及其市场竞争优势。

(2)阿克苏苹果以其独特的“冰糖心”被誉为新疆的“水果皇后”的原因是。

(3)山东丘陵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简要分析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的影响。

(4)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与出口国。

分析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对当地发展的积极影响。

【命题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候温凉优势:

鲜果上市时间早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合成与积累;冰雪融水灌溉;沙质土壤栽培

(3)有利: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苹果市场需求量增加,商品率提高;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苹果产品的市场开拓。

不利:

工业、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使苹果的种植面积减少;工农业污染加重,影响苹果质量。

(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持水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

【解题思路】

(1)西南地区的苹果种植有其特殊性,需要学生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分析。

(2)从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如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3)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态、社会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的经济影响。

【使用建议】

进行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考点的分析时,除了复习一般的区域分析方法,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要突出一般规律的总结,也应关注特殊性的拓展。

总之,复习过程中,应突出迁移的是方法和思路,跳出具体区域的圈子,而由于区域的差异性,特殊区域的突出特征也应引起学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