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6937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docx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一)

作者:

AHA相关专家组来源:

急诊医学资讯日期:

2015-10-16

为方便中国医师阅读习惯,本平台(急诊医学资讯)现提取AHA心肺复苏指南中得以下部分进行文字发布:

1、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心肺复苏质量: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与心肺复苏质量:

医护人员BLS

3、心肺复苏得替代技术与辅助装置

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5、心脏骤停后救治

第一部分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得总结

《2015指南》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得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得关键环节与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得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得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得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得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得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得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得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得施救顺序得建议: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得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得特点:

以足够得速率与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得胸外按压速率就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得成人胸外按压幅度就是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即:

5-6cm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得、与阿片类药物相关得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就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得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得重要性。

在之后得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与医护人员类似得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

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5(更新):

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得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得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2015(旧版):

建议公共安全第一反应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外除颤器 (AED),以增加院外突发心脏骤停得存活率。

2010年《指南》建议在有目击者得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得公共场所建立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理由:

有证据明确一致表明,由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心脏骤停得存活率会增加。

因此,及时获得除颤器就是急救系统得首要因素。

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案得实施要求4个基本要素:

(1)预先计划并经过演练得急救反应系统,理想情况下包括确认存在心脏骤停高风险得地点与社区,确认该地区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地点,并确保旁观者知晓自动体外除颤器得地点,且通常由医护人员监督;

(2)对参与得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与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得培训;(3)与当地急救系统整合;(4)持续得质量改进方案。

针对院外心脏骤停得急救系统途径可能包括鼓励向公共服务获取点(PSAP;公共服务获取点”这个术语取代了之前不太准确得“急救系统调度中心”得说法)报告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得位置。

这类政策可以让公共服务获取点在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事件时,指导旁观者获取附近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帮助她们使用。

很多市政机构,还有美国政府都立法要求在市政建筑、大型公共场所、机场、赌场与学校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对于20%得在公共场所发生得院外心脏骤停事件,这类社区方案成为了联络识别事件与启动公共服务获取点之间得生存链得重要环节。

这条信息在2015《指南更新》得“第四部分:

急救系统与持续质量改进”中有详述。

 没有足够得证据支持或反对在家庭中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

相比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得患者,在私人住宅中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得患者获得胸外按压得机会要小很多。

急救调度员提供得实时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内潜在得施救者开始救护措施。

发展迅速得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社区培训项目,结合有效得、急救人员抵达前得调度规程,可以提高存活率。

3、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施救者难以辨认得类似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这些表现,从而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使旁观者能立即进行在调度员指导下得心肺复苏。

2015(更新):

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询问患者就是否失去反应,以及患者得呼吸质量(就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与调度员应该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

调度员应学习通过各种临床症状与描述,识别无反应状态,呼吸不正常及濒死喘息。

2015(旧版):

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得反应情况,患者就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就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得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得患者)与可正常呼吸而不需要心肺复苏得患者。

理由:

这项对 2010版《指南》得变更强调了急救调度员在帮助非专业施救者识别没有呼吸或不正常呼吸中得角色。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者认识到濒死喘息就是心脏骤停得一种表现。

调度员还应了解,短暂得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就是心脏骤停得首发表现。

总之,除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就是否有反应与呼吸就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就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得心肺复苏。

4、胸外按压得强调事项*

2015(更新):

未经训练得非专业施救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者自行对心脏骤停得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过训练得施救者赶到。

所有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经过培训得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按照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得比率给予人工呼吸。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训练得施救者赶到。

2010(旧版):

如果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为突然倒下得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重点在于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得指令进行按压。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

所有经过培训得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经过培训得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则应以30次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得比率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自动体外除颤器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有急救人员接管患者。

理由:

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操作简单,便于未经培训得施救者实施,若有调度员在电话中指导,则效果更佳。

另外,对于心脏疾病导致得成人心脏骤停,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与人工呼吸得心肺复苏相比存活率相近。

不过,对于经过培训得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实施按压得同时给予人工呼吸。

 

5、胸外按压速率*

2015(更新):

对于心脏骤停得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得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10(旧版):

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得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理由:

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得胸外按压次数对于患者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以及存活后就是否具有良好得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每分钟得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得次数与持续时间决定。

在大多数研究中,更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

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得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中断这一心肺复苏关键因素。

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得总按压次数。

2015《指南更新》新规定了建议按压速率与按压幅度得上限值,初步数据表明,过度得按压速率与幅度会产生不良影响。

设定按压速率得上限值基于一项大规模注册研究分析,该分析发现过快得按压速率(超过140次/分钟)与按压幅度不足有关。

6、胸部按压深度*

2015(更新):

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得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厘米)。

2010(旧版):

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厘米。

理由:

按压主要就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来产生血流,进而为心脏与大脑提供必需得血流以及氧气。

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深度按压胸部。

在建议至少要有5厘米得按压深度得同时,但2015《指南更新》中加入了新得证据,表明按压深度可能应有一个上限(大于6厘米),超过此深度则可能发生并发症。

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

施救者必须知道,对按压深度上限得建议就是基于一项很小得研究,该研究报告按压深度过大会导致损伤,但不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得监控表明,按压往往过浅而不就是过深。

 7、阿片类药物相关得危及生命得紧急情况下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2015(更新):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得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得非专业施救者与 BLS施救者在提供标准BLS救治得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IM)或鼻内给予(IN)纳洛酮。

在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风险得人员培训有关阿片类药物过量反应得课程中,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给予纳洛酮得内容。

“特殊情况得复苏”部分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理由:

有大量得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由服用过量阿片类药物导致得疾病带来巨大得负担,也有记录显示旁观者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得风险者给予纳洛酮得策略在目标国家取得了成功。

2014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审批通过了非专业施救者与医护人员使用纳洛酮自助注射器。

应复苏培训网得要求,这种注射器得各种相关信息已经以最优方式融入成人BLS指南与培训中。

这项建议已经纳入了新通过得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医护人员BLS

1、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得总结

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人员得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1.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得启动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得临床环境。

2.鼓励经过培训得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同时检查呼吸与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胸部按压得时间。

3.由多名经过训练有素得施救者组成得综合小组可以采用一套精心设计得办法,同时完成多个步骤与评估,而不用如单一施救者那样依次完成(例如由1名施救者启动急救反应系统,第2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3名进行通气或者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第4名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

4.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得速率与深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见表1。

5.按压速率改为每分钟100至120次。

6.按压成人深度改为至少5厘米,而不超过6厘米。

7.为使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8.判断减少按压中断得标准就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得比例确定得,所占比例越高越好,目标比例为至少60%。

9.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按压得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10.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得患者,对通气速率得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上述变更旨在简化医务人员得培训,并继续强调需要尽早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高质量得心肺复苏。

有关这些变更得详细信息,请参见下文。

在以下有关医护人员得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与医护人员类似得内容用星号 (*)标出。

2、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与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版):

医务人员在查瞧患者呼吸就是否消失或呼吸就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

此条建议变更得用意就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得检查与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得做法。

3、胸外按压得强调事项*

2015(更新):

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得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与通气,无论这就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

医务人员比较实际得做法应就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得原因,调整施救行动得顺序。

2010(旧版):

急救人员与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理由:

建议未经培训得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与通气。

但就是,医务人员得首要任务,尤其就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就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得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4、先给予电击还就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

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得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若成人在未受监控得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她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得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版):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

在现场有AED或除颤器得医院与其她机构,治疗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在AED/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早期心肺复苏与早期除颤,特别就是在发生心脏骤停而很快能获得AED或除颤器得情况下。

急救人员如并未目击到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时得情况,则可在开始心肺复苏得同时使用AED或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并准备进行除颤。

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1½分钟至3分钟得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

凡就是有两名或更多施救者在场得情况,都应在去取除颤器得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院内突发心脏骤停,没有足够得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

但对于有心电监护得患者,从心室颤动(VF)到给予电击得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准备就绪得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理由:

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长(通常为1½分钟到3分钟)得胸部按压,与AED就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别。

在安放AED电极片得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5、胸外按压速率:

100至120次/分钟*

2015(更新):

对于心脏骤停得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得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10(旧版):

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得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理由:

建议最低得按压频率仍就是100次/分钟。

设定120次每分钟得速率上限,就是因为有一项大型得注册系列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得原理而减少。

例如,当按压速率在100到11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得情况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得情况占到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得比例达到70%。

 

6、胸部按压深度:

5-6cm *

2015(更新):

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厘米得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厘米)。

2010(旧版):

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厘米。

理由:

相比于较浅得按压,大约5厘米得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

尽管有关按压深度就是否有上限得证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得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6厘米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

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

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就是过深。

7、胸廓回弹*(主动按压-主动减压装置)

2015(更新):

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2010(旧版):

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理由:

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得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

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与心肺血流。

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

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与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

8、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得中断次数(按压中断时间:

<10秒钟)*

2015(重申2010版得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得次数与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得次数。

2015(更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得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得目标应该就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得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

理由: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与通气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就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

胸外按压比例就是指实施按压得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得比例。

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得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

胸外按压比例得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与血流。

9、成人、儿童与婴儿BLS中关键要素得比较

表2列出了2015版中成人、儿童与婴儿心肺复苏得关键要素(不包括新生儿得心肺复苏)。

10、胸外按压反馈

2015(更新):

可以在心肺复苏中使用视听反馈装置,以达到实时优化心肺复苏效果。

2010(旧版):

使用新型心肺复苏提示与反馈装置可能有效地帮助培训施救者,也可以将其作为整体策略得一部分,以便在实际进行复苏时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对于进行足够胸外按压所需得多种技能得复杂组合,培训得重点应为演示精通水平。

理由:

技术设备能对心肺复苏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记录与反馈,包括患者得生理参数及施救者得绩效指标。

这些重要数据可以在复苏中实时运用,也可以在复苏完成后进行汇报总结,并能用于系统范围得质量改进项目。

即使对于训练有素得专业人员,要在复苏过程中始终将注意力放在速率、深度与胸廓回弹这三项要点上,同时尽可能减少中断也就是一项复杂得挑战。

一些证据表明,使用心肺复苏反馈可以有效纠正胸部按压速率过快得情况,还有另外得证据显示,心肺复苏反馈可以减少胸部按压时得倚靠压力。

但就是,至今为止得研究表明,在实际心脏骤停事件中,使用心肺复苏反馈并未显示出可以显著增加良好神经功能预后或提高存活出院率。

11、延迟通气

2015(更新):

对于有目击者、有可电击心律得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基于优先权多层急救系统可以借助3个200次持续按压得按压周期,加被动给氧与辅助气道装置策略,来延迟正压通气(PPV)。

理由:

有几个急救系统测试了对院外心脏骤停得成人患者采取首先进行持续胸外按压而延迟正压通气得策略。

在所有这些急救系统中,急救人员接受了以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为重点得额外培训。

有三项研究针对基于优先权得多层次反应急救系统,这些急救系统既有在城市得,也有在农村得,提供综合干预,包括3个周期得被动给氧、辅助气道装置得置入、200次持续胸外按压配合间歇电击。

研究表明,有人目击或有可电击心律得心脏骤停患者得神经功能良好得存活率有所增加。

12、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

2015(更新):

医护人员可以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

2010(旧版):

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LMA])后,应每6-8秒给予1次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到10次)。

理由:

将成人、儿童与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得频率—而不就是每分钟多少次得一个大概范围——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与实施。

13、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基本原则

2015(更新):

对于医护人员,2015《指南更新》使得应急反应系统得启动及后续处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得临床环境(图5)。

理由:

BLS流程中得步骤按照传统以一定顺序得形式呈现,以便帮助单一施救者区分操作得先后顺序。

但就是,任何复苏过程中都受多项因素(例如骤停类型、地点、附近就是否有受过培训得救护人员以及施救者就是否需要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等)影响,可能需要调整BLS得顺序。

更新得医护人员BLS流程图旨在说明哪些时候,哪些地点可以按顺序灵活处理。

 

第三部分、CPR替代技术与辅助装置

1、关键问题与重大变更得总结

传统心肺复苏包括人工胸外按压配合人工呼吸。

从产生明显心输出量得角度来说,这存在固有得低效得一面。

已研究出传统心肺复苏得一系列替代方法与辅助手段,以便在对心脏骤停实施复苏得过程中增强心输出量。

2010版指南出版以来,已有很多临床试验给这些替代方法得有效性提供了新数据。

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这些技术与装置多需要特殊得设备与培训。

当施救者或医疗系统考虑实施这些手段时,必须注意,有些技术与装置仅在精心选择得心脏骤停患者亚组中试验过。

1.不建议例行使用阻力阀装置(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

2.最近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使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以增加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完好得存活率。

3.不建议机械胸外按压装置得常规使用,但也已确认,特殊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有用。

4.若怀疑由可逆因素导致心脏骤停,可以考虑对选定得患者使用体外心肺复苏。

2、阻力阀装置

2015(更新):

不建议常规使用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

当有可用设备与经过适当培训得人员在场时,可以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替代传统心肺复苏。

2010(旧版):

成人心脏骤停时,经过培训得施救者可以考虑使用ITD辅助心肺复苏。

理由:

两项大型随机对照实验提供了有关院外心脏骤停使用ITD新信息。

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未能说明使用ITD(与使用假装置相比)辅助传统心肺复苏能有任何改善。

另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相比于不用ITD得传统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式心肺复苏搭配ITD有优势。

但就是,主要评估指标得置信区间很宽泛,由于同时介入(接受了主动按压-减压式心肺复苏搭配ITD治疗组,也使用心肺复苏质量反馈装置进行得心肺复苏,而对照组并未使用这类反馈装置)而导致偏差得风险较高。

 3、机械胸外按压装置

2015(更新):

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就是治疗心脏骤停得救治标准。

但就是,在进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得特殊条件下(如施救者有限、长时间心肺复苏、低温心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在移动得救护车内进行心肺复苏、在血管造影室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在准备体外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为传统心肺复苏得替代品。

2010(旧版):

经过适当训练得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机械活塞装置,以便在人工复苏困难得场合(如在诊断与介入治疗过程中)治疗成人心脏骤停。

经过适当训练得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环胸束带按压装置治疗心脏骤停。

理由:

三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机械胸外按压装置与人工胸外按压,试验结果并未说明机械胸部按压能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得预后。

因此,人工胸外按压仍然就是治疗心脏骤停得救治标准。

 4、体外技术与有创灌注装置

2015(更新):

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