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561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docx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简本)

前 言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工作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从制度、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业务应用领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自2002年起,省环保厅成立了环境信息中心,在多年发展中,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昭通市及洱源县、个旧市环保局也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信息机构。

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基础网络。

电子公文传输、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监控中心建设、辐射环境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环保项目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云南环保视频会议系统等一批与环境管理业务紧密结合的项目完成建设并得到深入使用,标志着云南省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已经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虽然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离环保部的要求、离云南省环保工作所面临的重任需求还存在巨大差距。

具体体现在工作机制不够顺畅,基础能力薄弱,机构队伍不够健全等方面,大大制约了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工作更加紧密、更加全面地融入云南省环境保护中去,无法充分提供更加高效、更加高质的服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十一五”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需求,争取“十二五”期间使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1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中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先进完备“数字环保”体系,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重要信息支撑。

环境信息化建设要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服务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服务中心工作提供更好平台。

因此,加强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建设也是对国家有关环境信息化推进精神的响应和落实。

为了统筹“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在未来发展中既满足客观需求,又不至于偏离方向,开展云南省环境信息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

1 总则

1.1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实施信息强环保的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相融合,以信息网络设施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效能为核心,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整合、广泛共享和充分运用环境信息资源,提升环境保护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先进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为探索云南环保新道路提供坚实的保障。

1.2规划依据

《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2006]11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006]2号;

《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文件汇编,2010年1月;

《关于全面加强环境信息基础能力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环发[2010]87号;

《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函[2010]909号);

1.3规划时限和规划范围

规划时限:

2011-2015;2011-2013年为近期规划,2013-2015年为中期规划,并对2011-2015的近期重点任务单独提出进行部署。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省属环境保护部门、单位及云南省行政区划省辖十六个地州市,以及129个县级环保部门。

2、规划目标与总体框架

2.1规划目标

2.1.1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云南省环境信息化总体框架,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到2015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覆盖全省,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境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的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数字环保”的体系,提高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和社会监督,为贯彻落实减排工作,加强环境监管和综合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2.1.2具体目标

1.基础网络建设目标

在初步建成的国家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外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省级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通信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

扩大省辖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能力,省级网络连接全部州市级环保局,完成所有县级环保局通过ADSL网络接入能力建设。

形成国家、省、州市三级环境信息网络体系。

省级环境信息基础网络连接省控监测点和省级重点污染源,实现动态数据在线传输。

加强环境信息基础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应用策略,全面提高基础网络安全等级;完善环境信息运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规范环境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

2.业务应用建设目标

建设各类环境保护业务应用系统,为云南省环境保护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应用平台。

以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为重点,围绕五大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在国家级建设统一的应用架构体系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80%以上核心业务信息化。

建设省级环境管理应用支撑平台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50%核心业务信息化。

有条件的地(市)级环保局在省级应用建设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开展环境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3.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标

省环保厅以环境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在国家级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指导下,建设省级环境数据中心和信息资源共享体系,80%业务应用基础数据实现共享;有条件的州市级环保局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

4.信息资源服务建设目标

依托国家环境保护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省级环境保护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大力推进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环保部、省环保厅、80%以上州市环保局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互联互通。

加强省级环保政府网站建设,实现100%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受理和审批;80%以上州市环保局完成政府网站建设,以政务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为重点,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环境信息服务。

5.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初步建立环境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并完善环境信息应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在环境信息化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先导作用;初步构建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加强环境信息基础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和应用策略,进一步提高基础网络安全等级,确保环境信息化安全、可靠发展;以环境信息运行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为重点,初步建立环境信息运行管理体系,保障环境信息化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6.信息管理机构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中心机构建设,确保人员和经费到位,全面达到省级环境信息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50%以上州市级环保局完成环境信息中心机构建设,有能力的州市级环境信息中心达到州市级环境信息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3. 主要建设任务

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是“重点突破”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着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环境业务信息化建设、环境政务信息化建设三项重点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全面提升云南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3.1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

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信息平台基础的主要建设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建设项目。

3.1.1 基于网站的环境保护政务公开能力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和交换系统,环境保护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资料知识管理(KM)系统,环保GIS资源中心等,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管理平台,满足环保系统政务管理和业务应用的需求。

(2)建设省级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政民互动交流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和交换系统,舆情信息采集系统等。

(3)在政府网站上建设“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系统,满足环保系统政务公开的需求,为社会公众和企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开展包括网上申报、项目公示、建议与举报、信访、下载服务等电子政务应用。

建设政府网站环境信息共享数据库,通过因特网提供对环境保护各类文档、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等数据库的查询服务,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各类公共环境数据和信息服务。

3.1.2 省级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全省环境信息资产,有效支持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全省环境数据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建立公共数据模型体系和分析主题,为统计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2)以业务需求驱动数据架构的发展,数据架构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未来发展对数据的需求,提供对省级环境保护数据的标准化维护管理,提高对数据的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数据架构和应用系统技术无关,数据架构可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3)充分利用数据整理手段对各种来源和形态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形成对各业务系统的统一数据支持。

(4)建立高度可视化的环保业务分析系统,有效地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和展现手段来完成专业、科学的环保数据利用。

3.1.3 省级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程

以省级基础电子地图(包括各种比例尺矢量地图、卫星图片、航拍图)为基础,以空间信息平台为纽带,整合改造环保专题信息资源,为上层环保业务信息系统和终端用户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整个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环保空间信息数据库

(2)空间信息管理平台(3)空间数据采集平台(4)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包括网上地图发布、三维空间专题信息展示、环保专题应用服务支撑、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资源管理平台、门户服务等,是系统展示的平台。

(5)系统用户:

主要包括终端用户和业务应用系统,不同用户和业务应用系统获得信息和功能不一样。

(6)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保证系统日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包括网络层的防护和应用层的CA认证等。

(7)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3.1.4 环境信息安全保障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Web信息防篡改、非法外连监控、物理安全等基础安全技术,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和因特网接入网的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

建立系统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结合使用安全过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内容监控与恢复技术来实现对非可信信息的安全隔离。

建立完善的网络病毒防治服务体系,实现网络病毒的有效防控。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提供基本数字证书机制的实体身份鉴别服务,建立全系统范围内一致的信任基准,为实施“一次登录,全网通行”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方案等。

建立省级网络管理中心,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因特网接入网的管理和监控;通过建立系统监控平台,加强对各类系统软件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环境业务信息化建设

3.2.1 污染减排监督管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新建环保内网,并根据需要对专网设备进行扩容。

(2)购置新服务器、存储设备,同时根据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对现有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进行升级。

(3)新建和完善9个应用系统(污染减排服务门户、主要污染物排放预测预警系统、主要污染物控制和指标管理系统、污染减排调度系统、污染减排核查核算系统、污染减排实施评估系统、污染减排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污染减排决策支持系统、信息资源库系统),以及采购配套的系统软件等基础软件。

3.2.2 全省污染源普查

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和数据发布平台。

具体包括:

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软件、现场调查系统、污染源普查协同办公系统、污染源普查中心数据库、数据交换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测数据处理、污染源空间数据分析、污染源普查指标计算和汇总统计、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