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53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中考语文 议论文 第1讲 论点复习教案doc.docx

学年中考语文议论文第1讲论点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议论文第1讲论点复习教案

【直面中考议论文】第1讲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议论文的概念

论点的概念

论点的提炼和概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概念与分类,学习议论文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议论文的概念,明确概念所指的范围,分析与此相关的考题类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了解议论文的知识特点,学会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论点的方法与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

学会提炼与概括论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已经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了,在这一年级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议论文这种文体有怎样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一新鲜的话题吧!

二、复习预习

1、复习:

(1)以往我们学习过《散步》、《老王》、《桃花源记》......请问:

这些作品属于哪些文学体裁呢?

(2)记叙文体有哪些特点呢?

(3)小说、散文、记叙文有什么共同点呢?

2、预习:

(1)熟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在哪里?

(2)认真阅读《孟子》两章,分析这两则文章阐述了什么道理?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一)议论文的概念:

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论题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

君子之交淡如水。

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三)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知识点2

一、论点的概念:

论点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

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如:

《怀疑与学问》中: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分论点①: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②: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因此,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二、把握中心论点

  1、从题目入手①题目即为观点。

例:

《抱着长不大》、《孝心无价》;②有的题目是论题,从文中找出直接回答这个论题的语句,就能把握论点。

例:

《美的断想。

  2、从文中运用的论据推断出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

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也能把握论点。

  例:

《什么是自制力》[先说明自制力是什么,再引用狐狸的事例论证是怎样的自制力,最后提出反问以结尾。

]

  3、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根据论点常见位置[一般在篇首或篇末,也有在篇

中的]来寻找。

[篇首]例:

《论事业成效及艺术修养的关系》[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谈骨气》审视开头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

[篇末]例:

《论各类老师》[举了四个不同老师类型的例子后,进而总结。

]

  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4、借助理清论证思路来把握论点。

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

  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论点常出现在篇末;总、分、总结构,论点一般是在开头。

[先分析、后归纳]例:

《不应该压制大胆的设想》[总分总结构]例: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审察论题。

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来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例:

《不应该压制大胆的设想》

  论点:

论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的判断]

  6、有的文章提出。

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

  \^O^/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

知识点3

论点的位置:

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注意: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知识点4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

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

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四、例题精析

【题干】1“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

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

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入”又

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

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答案】1、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或:

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

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3、第②段。

理由:

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是有规律的:

(1).在开篇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2).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3).在结尾归纳强调中心论点;(4).贯穿全篇,需要读者去归纳。

只要认真阅读本文首尾两段,就不难解答此题。

2、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主要有四种。

一是并列式,即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间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是平行的、并列的。

二是层进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先后顺序不能随意调动和改换。

三是总分式,即各层次之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后分说,或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之,它们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四是对比式,即在论证中,把两种意思(或事物)加以对比,或用另一种意思(或事物)来烘托另一种意思(或事物),使之形成对比关系。

非常3、本题考查将从文章中抽出的语句恢复原位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理解其含义。

其次,要认真分析。

通过认真阅读,不难发现第②段在阐述“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分论点时,与叶圣陶的话中通过文字“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一致。

【题干】2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