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668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docx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章末综合检测二

第五章生态工程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设计生态工程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其根本目的是()

A.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B.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

C.防治环境污染,追求生态效益

D.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答案:

D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

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

C.使土地优化利用

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

答案:

D

解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不能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答案:

B

解析:

建设生态工程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运用不同的原理,不可以照搬一个模式。

4.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

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答案:

B

解析:

虽然该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使库区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5.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A

解析:

引种时要注意所引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不能盲目引种或栽种,这主要运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6.“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

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

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

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

A

解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7.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可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①饲料作物②观赏作物③能源植物④纤维植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由于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传递,从而危害当地人健康,因此将食用作物改种为非食用的观赏作物、能源植物、纤维植物等。

8.《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

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要理解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9.下列哪种措施不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秸秆还田

B.大量施用有机肥

C.用作物秸秆等残留物作燃料

D.采集河泥作肥料

答案:

C

解析:

在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是不会有废弃物和污染物产生的。

因为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废料,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生态工程遵循了这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使用河泥或其他有机肥,就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废弃物,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秸秆燃烧挥发掉大量的能被作物利用的成分,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浪费和环境污染。

10.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利用有机物,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

B

11.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答案:

D

12.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解析:

大量使用化肥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属于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生态农业提倡使用有机肥,故C项错误。

1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解析: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物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4.“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

C

解析:

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的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A项正确;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B项正确;菌渣作为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只能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有机肥中直接获取能量,C项错误;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D项正确。

15.如图是苏南某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该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该人工湿地的构建充分运用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的原理

答案:

D

解析:

城市污水的流入,带入一部分有机物,而有机物含有能量,A项正确;由于地形高低不同,芦苇分布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16.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答案:

A

解析: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17.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18.我国的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因此它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是()

A.是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

B.调节区域气候

C.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D.蓄洪防旱

答案:

A

解析: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场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但它的生产能力并不是最强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19.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

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C

解析:

A、B、D都是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不是生态工程。

20.下列关于水利工程及其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质是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

B.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筑坝蓄水与跨流域调水两大类,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属于筑坝蓄水水利工程

C.水利工程应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D.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为诱发地震创造了条件

答案:

B

解析:

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筑坝蓄水与跨流域调水两大类,其实质是为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应属于跨流域调水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打破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给流域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如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为诱发地震创造了条件,因此,水利工程应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21.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30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峡工程属于筑坝调水的水利工程

B.三峡工程经过国内外科学家的专题研讨,不会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C.三峡工程集蓄水、发电、防洪、航运于一体,具有综合效益

D.三峡工程的建设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答案:

B

解析:

水利工程是人类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水利工程对河流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必然的,人类能够做的是通过合理地、科学地规划设计和管理,将这些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22.“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

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

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答案:

D

解析:

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等。

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3.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

B

解析:

该题属于信息给予及新情景题目,但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该反应器没有生产者,不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24.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能量、物质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生态农业的结构。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答案:

B

解析:

以作物等秸秆为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

25.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

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P好于N

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是同步的

D.从l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去除效果要好于P。

在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的N的含量在9月至11月是持续下降的,但P的含量呈波动趋势,所以不是同步的。

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图中没有信息能反映出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

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解者

(2)不正确(3)信息传递

(4)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顺序可以颠倒,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蘑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其利用的是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2)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光照、性外激素分别为物理、化学信息,这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4)与果园相比,森林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5)生态农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27.(10分)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

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至少举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

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2)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物种多样性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只要求答出一项)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农作物秸秆的燃烧,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家畜粪便中的能量也浪费了,实质上植物只是利用了粪便经分解后的无机盐。

(2)生态农业的建立,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3)按照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增加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28.(10分)苏南某县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桑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蚕、禽、畜

(2)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3)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投入)

(4)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任选两种即可)

解析: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例如桑等农作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消费者,如蚕、畜、禽。

(2)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系统对物质进行了多级利用,如利用粪便等合成有机肥,减少了对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投入减少,使物质循环利用,使产量提高。

(4)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从而使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利用性引诱剂进行害虫防治等。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下图)太湖蓝藻往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边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

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但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

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__________。

(2)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

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顺序可以改变)氮、磷富营养化

(2)优点:

预处理的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使剩余的氮、磷等物质被充分吸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必须含有生物净化的意思)。

缺点:

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不仅要有巨大财政投入,且要协调各方力量(含相关内容即可)

解析:

(1)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中N、P等物质增多,从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污染。

(2)为开放型答案,所述内容合理即可。

30.(10分)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