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00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docx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

初级药士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5

A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物质不属于被动靶向制剂的是

A.脂质体

B.微球与微囊

C.纳米粒、纳米球与纳米囊

D.磁性靶向制剂

E.乳剂

答案:

D

[解答]脂质体、微球与微囊和纳米粒、纳米球与纳米囊、乳剂等都可作为被动靶向制剂的载体。

而磁性靶向制剂属于物理靶向制剂。

2.下列属于主动靶向制剂的是

A.普通脂质体

B.靶向乳剂

C.磁性微球

D.纳米粒

E.免疫脂质体

答案:

E

[解答]普通脂质体、靶向乳剂、纳米球属被动靶向制剂,在体内被生理过程自然吞噬而实现靶向;磁性微球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免疫脂质体属于主动靶向制剂,在脂质体表面上接某种抗体,使其具有对靶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

所以答案为E。

3.不具有靶向性制剂的是

A.口服乳剂

B.静脉乳剂

C.脂质体注射液

D.毫微粒注射液

E.磁性微球注射液

答案:

A

[解答]靶向制剂按靶向原动力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

常见的被动靶向制剂:

脂质体、微球与微囊。

主动靶向制剂:

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和前体药物与药物大分子复合物两大类制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靶向制剂和pH敏感的靶向制剂。

4.有关微囊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速效

B.长效

C.液体药物固化

D.提高药物稳定性

E.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答案:

A

[解答]药物微囊化的目的: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5.既是经典的微囊化方法又适合包封难溶性药物的是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非溶剂法

D.改变温度法

E.液中干燥法

答案:

B

[解答]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是经典的微囊化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所以答案为B。

6.下列不是影响微囊药物释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微囊粒径

B.药物的性质

C.pH值的影响

D.溶出介质的体积

E.制备的工艺条件

答案:

D

[解答]影响微囊药物释放的因素很多,包括微囊的粒径、囊壁的厚度、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性质、附加剂的影响、微囊制备的工艺条件、pH值的影响和溶出介质离子强度的影响,所以答案为D。

7.下列属于高分子囊材的是

A.明胶

B.乙基纤维素

C.羟甲基纤维素

D.硅橡胶

E.聚乳酸

答案:

A

[解答]微囊的囊材包括:

天然高分子囊材、半合成高分子囊材和合成高分子囊材。

其中常用天然高分子囊材有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与壳聚糖。

常用半合成高分子囊材有羧甲基纤维素盐、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

常用合成高分子囊材有聚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酰胺和硅橡胶等。

8.作为靶向制剂的微囊与微球的粒径范围应为

A.1~250μm

B.250~300μm

C.300~350μm

D.350~400μm

E.400~500μm

答案:

A

[解答]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药库型微型胶囊。

微球系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基质骨架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

作为靶向制剂的微囊与微球的粒径范围为1~250μm。

9.TDDS代表的是

A.药物释放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靶向给药系统

D.多剂量给药系统

E.靶向制剂

答案:

B

[解答]TDDS代表透皮给药系统。

10.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

A.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B.通过汗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C.通过皮肤毛囊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D.通过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E.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层,并在真皮积蓄发挥治疗作用

答案:

A

[解答]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11.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不包括

A.膜控释型

B.充填封闭性

C.骨架扩散型

D.微贮库型

E.黏胶分散型

答案:

B

[解答]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有膜控释型、黏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微贮库型。

12.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外观整洁

B.性质稳定

C.无刺激性

D.均匀透明

E.切口光滑

答案:

D

[解答]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要求是:

外观整洁、冲切口光滑、无锋利边缘、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有均匀一致的应用面积。

1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透皮给药制剂特点的是

A.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B.可维持最佳的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C.减少用药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D.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E.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答案:

C

[解答]减少用药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属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14.以下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

A.贴剂

B.软膏剂

C.涂剂

D.气雾剂

E.合剂

答案:

E

[解答]透皮给药系统除贴剂外,还可以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

15.以下不属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是

A.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B.分子大小及脂溶性

C.pH与pKa

D.TDDS中药物的浓度

E.皮肤的水合作用

答案:

E

[解答]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TDDS中药物的浓度、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16.一般分子量大于多少的药物不能透入皮肤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E.5000

答案:

C

[解答]一般分子量大于3000的药物不能透入皮肤。

17.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性质

B.基质的性质

C.透皮吸收促进剂

D.贴片的防黏层

E.皮肤状况

答案:

D

[解答]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剂型因素和药物性质。

生理因素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和代谢作用;剂型因素和药物性质包括药物剂量和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和脂溶性、pH和pKa、熔点和热力学活度。

18.透皮给药系统的候选药物,日剂量最好不超过

A.10~15mg

B.15~20mg

C.20~25mg

D.25~30mg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解答]TDDS的候选药物一般以剂量小、半衰期短需要频繁给予的药物,用常规口服或注射剂型药效不可靠或具严重副作用,日剂量最好在几毫克的范围内,不超过10~15mg。

19.下列属于药物性质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的是

A.皮肤的位置

B.角质层的厚度

C.药物的脂溶性

D.皮肤的水合作用

E.皮肤的温度

答案:

C

[解答]药物性质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剂量和浓度、分子大小、脂溶性、pH和pKa、熔点、热力学活度等。

20.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A.皮肤的水合作用

B.角质层厚度

C.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

D.金属离子的影响

E.pH与pKa

答案:

D

[解答]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①生理因素:

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②剂型因素:

包括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TDDS中药物的浓度、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21.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药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

A.背衬层

B.药物贮库

C.控释膜

D.黏附层

E.保护层

答案:

B

[解答]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贮库既能提供释药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22.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DMSO的作用是

A.促进药物的吸收

B.增加塑性

C.起分散作用

D.起致孔剂作用

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答案:

A

[解答]DMSO是二甲基亚砜,是应用较早的一种促进剂,有较强的渗透促进作用。

23.不作吸收促进剂使用的物质是

A.卵磷脂

B.乙醇

C.二甲亚砜

D.Azone

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答案:

E

[解答]透皮给药制剂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包括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卵磷脂),有机溶剂类(如乙醇、丙二醇、二甲基亚砜等),月桂氮酮及其同系物,有机酸、脂肪醇,角质保湿与软化剂,萜烯类。

24.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作用是

A.增加塑性

B.产生抑菌作用

C.促进主药吸收

D.增加主药稳定性

E.起分散作用

答案:

C

[解答]Azone是氮酮类化合物,在透皮吸收制剂中用作吸收促进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作用于角质层中存在的细胞间脂质的胆固醇、神经酰胺等物质。

25.经皮吸收制剂中胶黏层常用的材料是

A.EVA

B.聚丙烯

C.压敏胶

D.EC

E.Carbomer

答案:

C

[解答]EVA为控释膜材,丙烯为保护膜材,压敏胶为胶黏材料,EC为缓控释制剂、固体分散体等的不溶性骨架材料,Carbomer为药库材料。

所以答案为C。

26.FDA批准,可用于制备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生物降解骨架材料是

A.PLGA

B.壳聚糖

C.淀粉

D.乙基纤维素

E.HPMC

答案:

A

[解答]目前用于制备缓释微球和骨架材料主要是PLGA和PLA,其中又以PLGA更常用。

二者均被FDA批准的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性材料。

蛋白多肽药物的注射给药、蛋白多肽药物的缓释、控释型注射制剂中蛋白多肽药物的微球注射制剂中有提到。

27.蛋白多肽药物的非注射制剂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口服制剂与黏膜制剂

B.黏膜制剂与经皮制剂

C.鼻腔制剂与经皮制剂

D.肺部制剂与口腔制剂

E.口服制剂与直肠制剂

答案:

B

[解答]蛋白多肽药物的非注射制剂可以大体上分为黏膜制剂和经皮制剂两大类。

28.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蛋白质类药物注射剂(溶液型),需在什么温度下保存

A.-20℃

B.0℃

C.2~8℃

D.10~20℃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C

[解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蛋白质类药物注射剂,一类为溶液型注射剂,另一类是冻干粉注射剂。

溶液型使用方便,但需要在低温(2~8℃)下保存。

29.蛋白质药物的冷冻干燥注射剂中最常用的填充剂是

A.氨基酸

B.甘露醇

C.十二烷基硫酸钠

D.氯化钠

E.麦芽糖

答案:

B

[解答]在制备蛋白多肽药物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冷冻干燥制剂更常用)时,由于单剂量的蛋白多肽药物剂量一般都很小,因此为了冻干成型需要加入填充剂。

常用的填充剂包括糖类与多元醇,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乳糖、海藻糖和右旋糖酐等,但以甘露醇最为常用。

30.以下不属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是

A.分子量大,不易吸收

B.结构复杂

C.易被消化道内酶及胃酸等降解

D.从血中消除慢

E.在酸碱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失活

答案:

D

[解答]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即B结构复制),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1.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研制关键是解决这类药物的

A.溶解性问题

B.毒性问题

C.导电性问题

D.稳定性问题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D

[解答]蛋白质类药物易失活,因此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研制关键是解决这类药物的稳定性问题。

32.通过注射给药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

A.溶液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和混悬型注射剂

C.缓释微球和缓释植入剂

D.注射用无菌粉末与缓释微球

E.普通注射剂与缓释、控释型注射给药系统

答案:

E

[解答]在制备蛋白多肽药物的普通注射剂时,是选择溶液型注射剂还是注射用无菌粉末,主要取决于蛋白多肽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33.关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A.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B.蛋白质大分子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

C.蛋白质大分子具有旋光性

D.蛋白质大分子具有紫外吸收

E.保证蛋白质大分子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强相互作用,如肽键来维持的

答案:

E

[解答]蛋白质大分子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水中表现出亲水胶体的性质,还具有旋光性和紫外吸收等。

蛋白多肽药物结构复杂,特别是保证其生物活性的高级结构主要是由弱相互作用来维持的,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蛋白质的变性是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所以肽键没有断裂。

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稳定的作用力被破坏,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当这些作用力被破坏时空间结构就被破坏并引起变性,所以与变性有关。

34.下列有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证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变化

B.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C.确定药物制剂使用期限的主要依据

D.保证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E.保证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答案:

A

[解答]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储藏、周转,直至临床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临床应用时可以发生变化。

35.下列不属于螯合剂的是

A.依地酸钠

B.枸橼酸

C.酒石酸

D.二巯乙基甘氨酸

E.维生素E

答案:

E

[解答]微量金属离子对自动氧化反应有显著催化作用,要避免金属离子的影响除了选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同时还可加入螯合剂,如依地酸盐、枸橼酸、酒石酸、磷酸、二巯乙基甘氨酸等。

维生素E为常用的抗氧化剂。

36.预测发生一级反应的药物,其半衰期

A.与初始浓度C0无关

B.与t时反应浓度有关

C.与反应常数k无关

D.与初始浓度C0有关

E.与反应时间有关

答案:

A

[解答]一级反应的药物半衰期方程:

半衰期=ln2/k,故一级反应的药物半衰期有C0无关。

37.下列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属于氧化降解的是

A.肾上腺素

B.维生素C

C.利多卡因

D.左旋多巴

E.吗啡

答案:

C

[解答]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药物,其化学降解途径是水解。

38.影响固体药物氧化的因素有

A.温度

B.光线

C.离子强度

D.湿度

E.pH值

答案:

B

[解答]光能激发氧化反应,加速药物的分解。

有些药物分子受辐射(光线)作用使分子活化而产生分解,此种反应叫光化降解,其速度与系统的温度无关。

39.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

A.水解

B.氧化

C.异构化

D.结晶

E.脱羧

答案:

D

[解答]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包括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和脱羧。

40.维生素C降解的主要途径是

A.脱羧

B.氧化

C.光学异构化

D.聚合

E.水解

答案:

B

[解答]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醇式结构,极易发生氧化反应,有氧条件下先生成去氢维生素C,然后水解为2,3-二酮古罗糖酸,再进一步氧化成草酸和L-丁糖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