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3508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docx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财政学复习重点整理

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含义:

我们把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

称为市场失灵。

表现:

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

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

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2(什么是外部性,试用图说明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定义:

外部性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性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3(什么是公共产品,其社会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

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即MC=0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消费之外,可能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排他成本太高。

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由私人需求曲线纵向加总而得。

4(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

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道德风险:

在购买了全额保险之后,人们的行为会变得不合情理。

如购买了家庭财产盗窃险的人不愿花钱加固门锁;购买了汽车偷盗保险的车主不再愿意安装先进的防盗装置。

这些行为都是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由于属于道德范畴,故无法用法律对投保人实施强制性约束。

5(试解释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茨曲线是表示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图像;它表示在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里,占人口一定百分比的人究竟得到了多少百分比的收入。

可见,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衡量一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

g<0.2绝对平均g=0.2~0.3比较平均g=0.3~0.4基本合理

g>0.4差距较大g>0.5差距悬殊

6(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市场失效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社会资源配置过程,弥补市场功能缺陷,承担起那

些市场不能或不宜承担的资源配置任务,以克服资源配置的浪费现象,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收入分配职能:

它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维持自己的存在,把财政作为一种收入分配手段,从社

会再生产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然后供应安排出去的客观功能。

经济稳定职能: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

了平衡,物价水平就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难实现的。

以,运用财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首要的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7(试述瓦格纳法则的内容及瓦格纳对其的解释。

德国财政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财政支出的增长情况作了

考察后认为,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是可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

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原因如下:

政治原因:

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

经济交往复杂化?

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

要求更多的商业、法律和契约,并要求建立完善的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经济原因: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人口居住将密集化并导致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要求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

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增长源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8(试述阶梯增长理论。

在对1890-1955年间英国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茨曼在1961年,提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外因素说。

内因:

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

外因: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如战争、大灾害、大危机

等,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时增税对选民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危机过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9(农业支出的理论依据。

(简答)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最基础的食品。

2.上游产品,提供原材料,其价格稳定影响到整个社会物价的稳定。

3.其生产率提高,解放农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弱质、低效产业。

1.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2.市场风险:

一是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且在生产周期内规模无法改变;二是因为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导致农产品市场的发散性,自身难以达到均衡的效率最优点。

(三)农产品偏好的同一性和需求弹性小的特征导致“消费性陷阱”和“谷贱伤农”。

价格降低,消费提高不大,降低到一定程度,消费已不可能提高。

(四)农业的外部性特征明显。

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10(农产品市场上为什么存在“谷贱伤农”,

通常人对一般产品的偏好可以是多元化的,其需求弹性也一般较大,在价格较低时可以增加消费,在价格较高时可以减少消费甚至拒绝消费。

但对于农产品而言,在需求方面的弹性较小,经常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在供给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加之人们的偏好也具有同一性,因而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

即使价格下降,农产品的消费也不可能很高,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消费性陷阱”,即使价格再降,农产品的消费已不可能提高。

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还会挫伤生产者积极性,导致“谷贱伤农”,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11(什么是税负转嫁,其条件是什么,

税负转嫁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收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

条件:

在税负转嫁过程中,需求方和供给方谁承担的税收多取决于需求方和供给方曲线的弹

性大小。

谁的曲线越平缓,谁的弹性就越大。

谁的弹性大,谁在纳税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需求弹

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税负不易转嫁,税收主要有纳税人自己承担;需求弹性较小,供给

弹性较大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税收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12(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捐献

自己应分担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就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

佳水平。

两个假设前提:

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第二,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掌控,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或劳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收益的可能。

林达尔均衡的假设条件的局限性:

社会的成员有成千上万。

对他人不了解。

低报边际收益的同时,不会减少获得的效益。

故免费搭车者freerider是一种理性选择.

13(什么叫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正是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自己承担,而受益却为大家所共享,所以大家都想成为“搭便车”者。

解决:

强制性的融资解决免费搭车者问题:

政府征税手段获得资金;征税获得的资金用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根据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支出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征收标准。

14(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

税收制度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管办法的总称。

有广义和狭义税收制度之分。

其属于上层建筑范围,以法律形式规定税种设置及每个税的征税办法,确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以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主体,可以为法人和自然人。

与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区别。

(二)征税对象。

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三)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四)税率。

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3)全率累进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五)纳税环节。

是指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六)纳税期限。

是指纳税人在取得各种应税收入和发生应税行为之后,向税务机关交纳税款的时限。

(七)减免税。

是指减少或免除纳税人应纳税额。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八)违章处理。

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

15(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异同。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征税对象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后全部征税对象数额都要征税。

免征额是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规定免于征税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超过免征额的,只就其超过部分征税。

起征的设置前提主要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是对纳税能力小的纳税人给予的照顾。

免征额的设置,虽然也有照顾纳税纳税能力弱者的意思,但其他因素却是考虑的关键因素,如个人所得税的赡养老人税前扣除免征额,子女教育费用税前扣除免征额等,考虑的是社会效应和公平原则。

16(全额累计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异同。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

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

(如表所示)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

补充:

表7-1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应税所得额(0,1000](1000,3000](3000,5000]

适用税率5%10%15%

所得额(元)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10001000×5%=501000×5%=50

20002000×10%=20050+1000×10%=150

50005000×15%=75050+200+2000×15%=550

17(税收中性及税收超额负担的含义。

税收中性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

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

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

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应当主要依靠市场机

制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额外负担指如下的两类负担:

一类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

政府的征税过程将减少私人部门支出,增加政府支出。

果这一过程导致的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产生了资源配置方

面的税收额外负担。

另一类是市场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

税收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各种影响,如果由于征

税,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决策,就产生了市场运行方面的税收额外负担。

产生这些方面

的额外负担,说明经济处于无效率或低效率的状态。

18(试论述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原则。

其评价标准为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

(1)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horizontal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vertical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2)受益原则(benefitprinciple)

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

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

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

(3)纳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principle)

即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

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

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

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

衡量纳税能力的最优标准:

客观说与主观说

客观说:

以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

财富的表示方式:

收入、消费、财产。

主观说:

衡量纳税能力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如果征税使每一个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税制就是公平的,否则就不公平。

衡量效用牺牲的三种理论:

均等绝对牺牲、均等比例牺牲、均等边际牺牲。

19(试论述税收的效率原则。

(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行政效率包括降低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即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经济效率可按教材回答也可按课件回答)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1)税收的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

(2)经济效率原则(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

税收中性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中性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受其他的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其二,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应当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额外负担指如下的两类负担:

一类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

政府的征税过程将减少私人部门支出,增加政府支出。

如果这一过程导致的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产生了资源配置方面的税收额外负担。

另一类是市场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

税收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各种影响,如果由于征税,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决策,就产生了市场运行方面的税收额外负担。

产生这些方面的额外负担,说明经济处于无效率或低效率的状态。

(3)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这就是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税务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

比率越低,表明税务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

税收成本的构成

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cost)指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

遵从成本(compliancecost)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税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

20(试分析局部均衡下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

21(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equivalencetheorem):

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税收不足时,具有理性预期行为特征的人就会同时认识到政府为了还本付息将要征收更高的税收,政府借债只是推迟了纳税。

并且未来的税收通过贴现和资本化过程计算出的现值与当前的税收(举债)是相等的。

其政策涵义:

无论政府采取征税方式还是举债方式,或者是采取二者的某种结合方式,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遇到的难题:

每个人都会死去,不会按长生不老的假设安排消费和储蓄。

要是一些消费者在公债到期偿还之前就去世了,他们就会享受到政府以公债代替征税而带来的减税的好处,从而增加自己的消费支出。

22(政府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即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一)公开性

如前所说,国家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因此,国家

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二)可靠性

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三)完整性

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四)统一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但这些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

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五)年度性

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

(六)法律性

23(财政体制的概念。

财政体制是处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在财政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从其具体的内容构成来看,主要涉及到各级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财权的划分以及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项内容。

24(试根据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对财政职能进行划分并对其进行解释。

1.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依据之一:

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即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划分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职能。

依据政府职能划分事权,是合理划分财权、税权的出发点。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地区性公共产品这一资源配置职能,应该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因为这一类产品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能了解地方居民对其的偏好。

而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来提供。

(2)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即通过分配政策和手段对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社会成员(个人、企业、地区)在收入或财富分配上的差异较大的状况进行再分配,以缩小差别,均等收入和财富,消减不公平的负担,实现社会公正。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

在多级政府制度中,这一职能应主要由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来承担。

由中央政府履行收入分配职能,就不会产生流动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所带来的任何负面影响。

(3)稳定职能的分工

市场经济下稳定职能也只能归中央政府,其原因如下:

首先,稳定职能即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一般涉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问题。

其次,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预算周期性地发生赤字或盈余(经济衰退时期,扩大政府开支,减少税收,以扩张经济,形成财政赤字;经济增长过快时期,增加税收,减少政府开支,形成财政盈余。

),而财政赤字,尤其是长期性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大体上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够实行。

2.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依据之二:

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标准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必须由政府提供。

但是,多数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具有特定的受益区域,而没有绝对无限的受益区域。

这就意味着,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享用程度,要受到来自地理空间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般来说,公共产品按其受益范围或效用溢出的程度可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1)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

所谓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与国家整体有关,各社会成员均可享用,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

如国防,这样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应当是由中央政府提供。

理论意义上的全国性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

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受益范围都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疆域之内。

它表明,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来说,外溢性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

所谓地方性公共产品是指在地方的层次上被消费者共同地享用,受益范围是地方性的。

如城市的消防队、治安警察、路灯等。

地方性公共产品一般而言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的公共消费需求,其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居民,提供者是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

25(试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的或原因。

(1)纠正地区间的外溢性问题

(2)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

(3)解决财政横向不平衡

(4)使地方支付的支出结构和水平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一致

(5)激励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

26(什么是分税制,其形式有哪些,

分税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划分税收收入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由于税收的划分涉及财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是各级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地划分税收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形式主要有:

(1)分税种式

(2)分税源式(3)分税权式

27(试作图说明无条件转移支付和不封顶配套拨款的经济效应。

在没有拨款时,地方社会的预算约束线为,为均衡点,即预算线与可能的最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此时,公共消费或公共产品的支出为,私人产品的支出为,单位的私人产品换来了单位的公共产品。

若以私人产品为单位,地方政府的无拨款下的收入为单位,税率为。

现在,将单位的无条件拨款给予该辖区,则地方政府收入增为,预算约束线右移至,新的均衡点为。

公共支出增加了单位。

可见,无条件拨款对公共支出扩张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税率也降为。

在没有拨款时,受补公共产品的预算约束线是,均衡点是;如果引入配套率为的配套拨款后,预算约束线移至,且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此时,受补公共产品的支出比过去增加了,私人产品的消费增加了,如果转移支付为的话,则地方政府的配套财力为。

由此,拨款产生了收入效应。

并且拨款前的税率为,拨款后的税率为,因为大于,税率降低,公共产品的价格相对于私人产品来说下降了,产生替代效应。

28(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总需求,促使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达到增加和刺激总需求的效果。

扩张性财政政策经常导致财政赤字。

(2)紧缩性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促使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过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减少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达到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效果。

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结余。

(3)中性财政政策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政策的实施则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

中性财政政策的特点在于对总供求产生不具倾向性的调节作用。

29(试论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政策

指在经济波动时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能够自动发挥调控作用,不需要政府的任何干预行

为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的财政政策。

包括两个方面:

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有针对性地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总需求的平衡和充分就业等。

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