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2357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docx

城市详细规划讲义

第一章城市规划的体系构成

1.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营建(规划)都城时,(选址时)城市平面边长九里,城门大小三个门(设立两个侧门)。

城内街道划分成九纵九横。

(纵向?

)街道宽度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

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

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

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原因——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病”。

居住条件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水平低下。

人们尝试改善这种情况,因此产生了现代城市规划学科。

3、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上一级国土规划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由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

城镇体系规划处在衔接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

城镇体系规划既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TRANBBS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空间布局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广场系统

5)、综合协调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提出城市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措施,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规划

12)、郊区规划

13)、进行综合经济技术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措施

14)、编制近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

(1)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类型

 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

■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

 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

 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城市详细规划类型

■详细规划分为: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

 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分地块以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规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面积与界线 

■规定各地块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

 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

 施的用地界线。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③控制指标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必须

 遵照执行,后者参照执行。

■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

 度、建筑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

 绿地率、交通出人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

 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人口容量及建筑形式、体量、

 色彩、风格、环境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

 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②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建筑空间布局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

 度、住宅建筑容积率、绿地率。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区

1.居住区规模:

(1)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指被小河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人类居住方式的变迁:

从低密度向高密度变化

从单纯居住到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

从漠视到关注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

2.居住区用地组成与分类

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一类居住: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

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体现总体设计构思。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规划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貌、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纳入其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

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

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为工业化、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为商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3.和各种用地有关的指标和规范

①住宅用地

(1)住宅层数

低层住宅:

1~3

多层住宅:

4~6

小高层:

7~9

高层住宅:

大于10层

6层以上的住宅要安装电梯。

建筑成本也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加。

(2)容积率: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3)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4)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5)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②公建用地

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米

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50米

千人指标:

以千人居民为计算单位,千人指标是根据建筑物不同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定额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居住区小区组团

教育600~1200330~1200160~400

1000~2400700~2400300~500

文体125~24545~7518~24

225~64565~10540~60

社区服务59~46459~29219~32

76~66876~32816~28

 

单位:

㎡/千人

③道路用地

(1)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

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2)道路坡度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

≥0.2

≤8.0

L≤200m

≤5.0

L≤600m

非机动车道

≥0.2

≤3.0

L≤50m

≤2.0

L≤100m

步行道

≥0.2

≤8.0

≤4.0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3)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场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组阁,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7、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各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④公共绿地

(1)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2)居住区绿地分类:

中心绿地

组团绿地

宅前绿地

道路绿化

居住区设计的方法

一、确定合理的、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和主题

主题影响——建筑风格、容积率、景观设计等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整个小区的开发有个大体的概念。

首先做好建筑选型,确定容积率,进而计算出大致所需的建筑栋数。

二、确定道路网结构

1.首先确定出入口的位置

①车行入口尽量不要开设在城市主干道上

②尽可能做到人车分离

③道路体系要尽量做到“通而不透”

④要注意转弯半径和道路的宽度

⑤要考虑停车场的设置

⑥道路网要完善

三.道路把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组团。

首先确定规划结构,然后确定绿心、公建的位置。

四.进行建筑布局。

要特别注意建筑间距。

建筑最好错列,既可以形成封闭式的院落空间,增强领地感和私密性。

同时可以增加建筑的迎风面,进而增加通风效果。

五.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1)景观的类型

①软质景观——主要以绿化配置为主。

②硬质景观——分为铺装和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又包括凉亭、花架、景观墙、雕塑等。

③水体——喷泉、小溪、小湖、人造瀑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