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2103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docx

《社会学概论》模拟五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模拟五)

社会学概论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取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称为()

A.竞争B.交换

C.调适D.冲突

2.在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中,政治主导型城镇化被称为()

A.墨印模式B.北欧模式

C.欧美模式D.南美模式

3.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典型调查

C.观察法D.个案研究

4.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是()

A.退缩主义B.形式主义

C.反叛D.革新者

5.美国学者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开创了社区研究中的()

A.人文区位学理论B.类型学理论

C.社区全貌研究D.空间结构理论

6.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被称为()

A.丁克家庭B.留守家庭

C.断代家庭D.残缺家庭

7.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被称为()

A.等级B.种族

C.阶层D.种姓

8.《区隔》一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A.米歇尔·福柯B.尤尔根·哈贝马斯

C.皮埃尔·布迪厄D.艾尔弗雷德·舒茨

9.问卷的主要类型有()

A.结构式和非结构式B.自填式和代填式

C.典型式和非典型式D.参与式和非参与式

10.呼吁组织采取民主而非集权专制的领导方式,认为民主型领导比专制型领导的组织效果更好,持这一观点的是组织管理理论中()

A.组织行为理论B.权变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11.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A.1949~1957年B.1958~1977年

C.1978~2000年D.1978年至今

12.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加速发展阶段是()

A.从1978年至今B.从1980年至今

C.从1984年至今D.从1992年至今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4.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勒庞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D.乌合之众理论

15.中国的局部现代化阶段开始于()

A.1840年B.1890年

C.1912年D.1949年

16.我国城镇建设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提出是()

A.1978年B.1980年

C.1989年D.1994年

17.科塞提出的冲突理论是()

A.功能冲突论B.结构冲突论

C.辩证冲突论D.唯物冲突论

18.在社会流动的类型中,子女相对于父母的地位的变动被称为()

A.垂直流动B.代际流动

C.结构式流动D.竞争式流动

19.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A.巴纳德B.梅约

C.麦克雷戈D.法约尔

20.《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的作者是社会学家()

A.米德B.霍曼斯

C.弗洛伊德D.布劳

21.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一书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可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

A.7个阶层B.8个阶层

C.9个阶层D.10个阶层

22.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23.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A.反向社会化B.重新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24.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的是()

A.搭便车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

C.资源动员理论D.乌合之众理论

25.将研究视角引入到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入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之中,这是教育社会学分析视角中的()。

A.冲突论视角B.互动论视角

C.后现代视角D.功能论视角

26.试图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达到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从个性发现共性,从特殊认识一般,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B.典型调查

C.参与观察D.结构访谈

27.20世纪80年代,麦吉等人发现中心城市主体及周边地区共同形成了“扩展大都市区”,他将这种新型空间形态称为()

A.田园城市B.城乡结合部

C.组合城市D.城乡融合区

28.“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克雷戈B.巴纳德

C.法约尔D.洛斯奇

29.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B.重新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

30.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有()

A.标签理论B.失范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D.文化传递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社会性B.必然性

C.前进性D.非直线式

E.全面性

3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属于“五脏”的有()

A.社会学概论B.学会组织

C.图书资料中心D.专业研究机构

E.社会心理学

3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A.生活技能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

C.价值观念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

E.角色社会化

34.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

A.时间资源B.参与者规模

C.金钱与物质资源D.外界支持

E.理念资源

35.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A.要求组织管理注重劳动效率

B.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

C.强调组织成员的群体身份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D.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等因素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E.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

37.简述实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38.简述怎样做好实地研究。

39.简述社会学的社会批评功能。

40.简述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论述家庭功能的变化。

42.试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43.试述如何促进中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答案:

D

解析过程:

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取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称为冲突。

2.答案:

A

解析过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有两种模式:

(1)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型城镇化,其起始和演进是产业革命引导的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化细分的自然结果;

(2)默印模式,属于政治主导型城镇化,在政府主导下向发展工业和少数城市倾斜,工业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3.答案:

B

解析过程:

典型调查是个案研究的扩展,具有个案研究的特质,但又有所不同,它强调一定的代表性。

典型调查是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

4.答案:

A

解析过程:

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5.答案:

C

解析过程:

美国学者林德夫妇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于1929年发表了名著《中镇》。

6.答案:

B

解析过程:

留守家庭,指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

7.答案:

B

解析过程: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肤色、发色、面容、体格、血型、头型等)的人群。

8.答案:

C

解析过程:

ABCD均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其中,皮埃尔·布迪厄是法国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区隔》《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等。

9.答案:

B

解析过程:

问卷的主要类型有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自填式问卷一般采用分发、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送给受访者,由受访者按要求自行填答,然后由访问员受罪或通过邮局寄回、电子信箱回复。

代填式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访问员依据问卷所列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询问逐一向受访者发问,然后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如实填写。

10.答案:

A

解析过程:

巴纳德提出“组织平衡论”的观点,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在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所维护的平衡。

应该不仅给工人以物质奖励,而且给工人以社会心理的满足。

组织行为学呼吁组织采取民主而非集权专制的领导方式,认为民主型领导比专制型领导的组织效果更好。

11.答案:

D

解析过程: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城镇化道路跌宕起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为平稳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7),为大起大落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2.答案:

A

解析过程: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城镇化道路跌宕起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为平稳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7),为大起大落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3.答案:

C

解析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14.答案:

D

解析过程:

1896年,古斯塔夫·勒庞初版了《乌合之众》一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解释集体行为。

15.答案:

C

解析过程:

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

16.答案:

B

解析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改进大城市社会问题严重、小城镇长期发展缓慢的状况,于1978年提出“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

为了更加明确,于1980年10月,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建设方针。

17.答案:

A

解析过程:

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冲突理论是在批判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中形成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塞的功能冲突论和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18.答案:

B

解析过程:

代际流动是指子女相对于父母的地位变动;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中的社会地位变化。

19.答案:

D

解析过程:

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

人际关系理论是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

组织行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20.答案:

D

解析过程:

布劳对霍曼斯的交换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她在其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中指出,交换常常是在资源和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基础上展开的。

21.答案:

D

解析过程: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一书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个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22.答案:

D

解析过程:

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23.答案:

B

解析过程: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重新社会化。

24.答案:

A

解析过程: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逻辑》一书中详尽探讨了他提出的搭便车理论。

25.答案:

B

解析过程:

功能论强调对教育的社会学考察,首先应当关注其功能及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

冲突论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利上。

互动论视角下的教育与之前的宏观社会制度不同,它将视角引入到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入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之中。

所以B正确。

26.答案:

B

解析过程:

典型调查是个案研究的扩展,具有个案研究的特质,但又有所不同,它强调一定的代表性。

典型调查是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一种研究方法。

故本题选B。

27.答案:

D

解析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群研究的理论。

其中麦吉提出的是城乡融合区理论。

A选项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是霍华德。

B选项理论不存在,是迷惑选项。

C选项组合城市理论的提出者是格迪斯。

28.答案:

A

解析过程:

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对不同管理模式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区别和分析。

29.答案:

C

解析过程:

社会化的主要类型包括:

(1)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也成为一级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3)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4)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30.答案:

C

解析过程:

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

心理学解释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答案:

B,C,D,E

解析过程:

社会变迁的特点:

必然性、前进性、非直线式、全面性。

32.答案:

B,C,D

解析过程:

“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比喻社会学的建设。

所谓五脏,是指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

33.答案:

A,B,C,D,E

解析过程:

社会话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34.答案:

A,B,C,D,E

解析过程:

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运动所需要的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五种:

时间资源、参与者规模、金钱与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

35.答案:

B,D,E

解析过程:

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为:

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等因素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答案:

(1)必然性。

社会变迁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2)前进性。

社会变迁的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3)非直线性。

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并非是直线的,往往有曲折,呈波浪式的态势。

(4)全面性。

社会变迁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37.答案: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通常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知识的内化与积累是一个以教化和互动为前提、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内化能力将愈来愈强。

个人是怎样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呢,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观察学习、角色扮演和知识积累。

观察学习又称为模仿学习,模仿需要榜样,榜样对个体的作用表现为直接的模范与反模仿;角色扮演是亲自实践的具体化,表现为三中情况:

扮演真是角色、扮演假想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

知识积累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把他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把感性的知识加工成理性方面的知识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社会化的根本环节,但是个人对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创新,都是超越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人类的知与行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超越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超越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实践,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社会化过程中,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广泛拓展生活时间的空间,是尤其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38.答案:

(1)要有准备,搜索相关的文献,了解研究对象的背景;

(2)要制定实地研究方案;

(3)要做好个体或小组的定性访谈;

(4)要尊重对方,忠实于所研究的问题,认真作好观察记录;

(5)要分析综合,撰写研究报告,概括总结出新的理论和范畴。

39.答案:

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目的是通过矛盾的分析,更好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学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应该敢于拿起匹配的武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有社会矛盾,就有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克服和解决,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0.答案:

(1)新观念多元化。

婚前性行为、非婚同居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2)地位平等化。

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3)行为理性化。

在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家庭成员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家庭利益纸上的传统观念已经动摇;在恋爱择偶问题上,注重个人的内涵素质和家庭背景等。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答案:

(1)家庭功能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演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

当社会发生变革时,家庭功能相对来说是最先随之变化的。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许多功能在发生着变化。

(2)经济功能弱化。

(3)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

(4)家庭的生育偏好开始改变。

(5)养老功能的挑战。

42.答案:

(1)社会控制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加以指导和约束的过程,因而涉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美国学者罗斯在其名著《社会控制》中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社会控制过强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而社会控制过弱会牺牲社会的利益。

由此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也就是说,要避免社会“失控”或者社会“过控”。

(2)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关系的协调,不利于社会整体效应的发挥,应当努力避免,一旦发现要及时克服和纠正。

(3)但是,什么情况属于过控,什么情况属于失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看到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绝对意义上看,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一对矛盾,社会控制总是制约和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个人的绝对自由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

(4)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

反之,则是对个性的压抑,不利于社会进步。

43.答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给城镇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1)小城镇建设要有科学规划。

(2)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

(3)小城镇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4)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