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1840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课时作业2浙科版必修2

分离定律

目标导航

 1.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2.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和显性的相对性,充分理解遗传学中的概念。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

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测交法:

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

F1可形成C型和c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1∶1,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1的配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

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3.测交验证的遗传图解:

实验结论:

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完全相符。

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孟德尔基因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二、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3.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判断正误:

(1)运用假说—推理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

答案 

(1)× 

(2)√ (3)× (4)√ (5)√

一、分离定律的验证

1.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测交法:

F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

F1⊗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几种交配方式的比较

含义

作用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授粉

②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①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②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

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

检验是否遵守分离定律

1.测交时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与F1杂交?

测交实验除测定F1的基因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基因组成?

答案 隐性纯合子与F1杂交,能使F1中各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全部表现出来,从而推知F1中含有的基因种类。

测交实验最初是为了测定F1的基因组成,后来经过推广,通过测交后代表现的性状及性状分离比可以测定任何个体的基因组成。

2.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先后用到了哪些交配方式?

答案 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做的实验是杂交实验,其中有杂交、自交,且进行了正、反交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采用的是测交。

1.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基因组成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产生配子的数量D.是否为纯合子

问题导析

(1)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组成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

(2)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数与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数一致,即测交后代中基因的组合种类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答案 C

一题多变

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纯合子B.黑色杂合子

C.红色纯合子D.红色杂合子

答案 C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推理

分析与分离定律

1.假说—推理法的一般程序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推理分析

3.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

(1)内容

描述对象

遗传因子

发生时间

在形成配子时

实质

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如果出现某种配子致死或者某种个体不能正常发育,都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④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紫花和1株白花植株?

为什么?

答案 不一定。

3∶1的分离比是在对F2中紫花和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于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

2.假说—推理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问题导析

(1)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进行推导,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也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导过程。

(2)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推理过程是:

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比例接近1∶1的两种性状。

答案 C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生物性状是基因决定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2)“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

(  )

(4)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

答案 

(1)√ 

(2)√ (3)√ (4)×

三、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类型

F1的表现型

F2表型比

典型实例

完全显性

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3∶1

豌豆花色遗传

不完全显性

双亲的中间类型

1∶2∶1

金鱼草花色遗传

共显性

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1∶2∶1

ABO血型遗传

2.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状况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生物体的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因此,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完全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而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是不是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三者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研究的是形成配子时,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行为,三者遗传时,等位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

3.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问题导析

(1)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紫花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Cc或CC;

(2)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未必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的形态不相同;

(3)生物的表现型不仅受基因型控制,还受环境条件影响。

(4)只有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且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才一定相同。

答案 C

一题多变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称为不完全显性。

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红色)和r(白色)控制,遗传方式为不完全显性。

让红花(RR)紫茉莉与白花(rr)紫茉莉杂交得F1(开粉红花),F1自交产生F2。

下列关于F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

B.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

C.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D.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答案 B

解析 RR×rr→Rr⊗,1RR(红花)∶2Rr(粉红花)∶1rr(白花),故红花个体所占比例为

1.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基因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

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结论),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这些基因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故B选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

2.假说—推理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答案 A

解析 假说—推理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首先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3.人的i、IA、I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

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答案 A

解析 A选项中,子女之一为A型,一定含基因IA,故父母至少一方含有IA基因,其基因型可能为IAIA或IAi的A型血,还可能为IAIB的AB型血。

B选项中,孩子若为O型血,基因型为ii,父母双方都必须含有i基因,故不能是AB型血。

C选项中,子女血型为B型,当基因型为IBi时,父母中一方提供IB基因,另一方提供i基因,后者可能为A型血。

D选项中,双亲之一为O型血,子女基因型中一定含有i基因,一定不是AB型血。

4.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基因用A或a控制):

①爬行鸡×爬行鸡→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第①组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正常鸡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2)第②组后代中爬行鸡互相交配,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只。

答案 

(1)Aa×Aa AA、Aa aa 

(2)1500 1500

解析 由杂交组合①可知:

爬行鸡的短腿性状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正常鸡的基因组成为aa。

第②组后代爬行鸡的基因组成为Aa,Aa与Aa交配,正常鸡即aa占后代的1/4,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即AA占后代的1/4。

基础巩固

1.关于测交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1×隐性类型→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答案 D

解析 由于测交是指与隐性个体的杂交,所以可以检测另一个体遗传因子的组成,若发生性状分离,则另一个体是杂合子,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另一个体为纯合子;通过F1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可以证明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2.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B.25%

C.50%D.75%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组成为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

Aa×aa→

Aa、

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50%。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基因组成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中只显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答案 C

解析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隐性性状在隐性基因纯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合子后代中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5.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 杂交 测交B.测交 自交 杂交

C.杂交 自交 测交D.杂交 测交 自交

答案 C

解析 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6.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基因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 B

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说明了生物体形成配子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造成的。

7.完全显性遗传时,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②当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 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 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完全显性遗传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作用,它们在一个体细胞中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所以隐性基因要表现出来,必须是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细胞中,即纯合子状态。

巩固提升

8.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  )。

A.1∶1B.1∶0

C.3∶1D.2∶1

答案 C

解析 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基因组成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9.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基因组成

B.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

C.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

D.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子代个体表现的为显性性状

答案 B

解析 B项中若两亲本中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显性杂合子,则子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而且纯合子和杂合子也均可出现。

10.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  )。

A.b和cB.a和c

C.a和bD.只有a

答案 B

解析 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

11.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的可能性是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孩可能性是

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2.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基因用R、r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基因组成:

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或RR×RR

解析 

(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B组合:

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表现型类型接近1∶1,则为测交。

(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Rr或RR×RR。

走进高考

13.(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14.(2013·新课标卷,6,改编)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A项,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B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基因的分离,多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才有说服力,D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