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学期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数一数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3课时
第1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掌握点数的方法,达到准确、快速地数清物体数量,并能将点数的物体数量准确地表示出来。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图片、做游戏、寻找生活中数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准确数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
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
分别在哪里?
a)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b)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
c)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1.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2.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讲述: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反思
: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
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
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虽然看的是同一幅图,但活动要求不同,学生诮 新鲜感、有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引向校外。
3.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
学习数学为了什么?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为此,通过数学的学习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
比一比)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
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
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
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
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
在p6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
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
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
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
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
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
(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
在p6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8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教学板书
:
比多少
同样多
小猪和兔子比多少 兔子和金鱼比多少
苹果和胡萝卜比多少 小猪和木头比多少
教学反思
:
这部分知识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上,都给我和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整堂课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实际操作,感知“多少”的概念。
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这节课力争突出以下特点:
1.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2.多种活动,多种收获。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位置P9-13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
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
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
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是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通过挂图和课件等直观教具,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课前准备:
挂图 投影 课件 动物卡
第1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
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
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
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
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
板书设计
:
上、下、前、后
小宁家在小英家的上面 方方在小英的前面 王阿姨在小宁的前面
小英家在小宁家的下面 小英在方方的后面 小宁在王阿姨的前面
马老师家在小宁家的下面,在小英家的上面。
教学反思
:
1.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精神。
学生是在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的,学生在这些真实熟悉的情境和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体验比较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上、下”“前、后”相对性的理解。
把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的提升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如果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操作活动、经验性思考,而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借助比较、分析,将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而上长为理论性的数学思考,这样的教学显然不是真正有效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思考“马老师家怎么既在上面也在下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体会方位的相对性,对原本浅显的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思考。
3.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熟悉的现实的教学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课时左、右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左手、右手”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
师: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
左右。
师:
咦!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
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2:
妈妈告诉我的。
生3:
我猜的。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左右”两个字。
师:
关于“左右”你知道些什么?
生:
我们身上有左手、右手。
(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体系。
)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
想一想,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1:
我们用右手写字。
生2:
我们用右手拿筷子。
师:
在做这些事时,左手在干什么?
生:
吃饭时我们用左手端碗、用右手拿筷子。
师:
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下面,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兴趣盎然:
“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脚、右脚……”有的同学还边说还比划。
)
3.小游戏: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
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
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
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开始!
(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学生玩得特别开心,有的学生不小心左右搞错,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
通过游戏,在欢声笑语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为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奠定基础。
二、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
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
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
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同桌合作完成。
屏幕出示摆放顺序:
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
师: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
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
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
第2个。
师:
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
第4个。
师:
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生:
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
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
同样东西,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
掌握以“谁”做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
3.“小考官”游戏
师:
我们一起来玩个“小考官”的游戏。
×××,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生:
是橡皮。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生:
是文具盒。
师:
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
(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师:
如果把学具打乱,你会玩吗?
好!
看哪组玩的最好!
4.说一说:
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生:
我左边的同学是XXX、右边的同学是XXX。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33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 1―5的认识…………………………3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
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
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
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学生随意回答)
师:
凡是象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4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5 板书:
1、2、3、4、5(全班齐读:
正、反读)
问:
3的前面是几?
后面呢?
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
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把复杂的问题教得简单,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
1.简单的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1-5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几个数上,空间要让学生感悟到什么?
不断地追问与思考使我逐渐发现,如此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深邃的思想。
(1)一一对应的思想。
(2)数形结合的思想。
2.简单的内容却能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问题。
本节课重点关注了“1”的教学,“1”是最简单不过的数了,学生对数量1的物体可以用“1”表示这一点,认识很清晰,即使教师突出了某些非本质特征,出示图时,学生仍然能够排除这些非本质因素,抓住本质:
不管大小、形状、颜色有什么不同,只要数量是1,就呆以用1来表示。
第2课时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
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
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
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
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1.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第3课时 第几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
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
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
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
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
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
这时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