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11、《第八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
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布鲁斯王子率领军队抵抗侵略军,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
第二段写布鲁斯看见蜘蛛在风中结网,直到第八次才成功,受到启发和鼓舞。
第三段写布鲁斯重新召集军队,组织力量,终于在第八次战斗中打败了侵略军。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课时
第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板书)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第八次干什么?
为什么要第八次呢?
怎么起这样一个题目呢?
)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渗透提问的价值提升问题。
二、集中识字,理解词义。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抽读:
侵略打仗磨坊动员 受伤
信心招集 抵抗几乎欧洲
遭到蜘蛛猛地唉声叹气布鲁斯
2、分小节朗读课文。
3、根据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说出侵略、信心、动员、抵抗的意思。
看图讲意思:
打仗、受伤、蜘蛛。
联系上下文讲意思:
遭到(遇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几乎(差点儿)、唉声叹气、布鲁斯、猛地(突然地)
查字典了解:
侵略、信心、动员、抵抗
扎根字词,培养学生通过选择各适合的方式理解字词,把文章读通顺。
三、指导初读,理解脉络。
1、这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
谁能
说说课文大意。
2、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请学生按照“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信心——蜘蛛启发,重振精神——招集军队,赶跑敌人”的内容提示,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理清脉络基础上齐读全文。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后续背诵课文和“写”作准备。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
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练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外国故事——第八次
词语内化——出示词语“侵略——抗击”,请同学用上这两个词把第一小节的内容回忆一下。
2、古老美丽的苏格兰正经受着别国的侵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英勇的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和外国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可是,结果怎样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二小节。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情绪、思维融入到故事中,为故事后续发展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品读课文
(一)研究第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
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2、什么是“唉声叹气”,不断地呢?
学一学。
3、王子为什么要唉声叹气?
4、请用上“因为……所以……”把原因说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出关键词)
5、请同学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王子的心情。
5、(出示王子挂图)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在一连遭受了七次失败后,你的心情怎样呢?
6、看来,对于这场战争,王子已经失去了信心,是吗?
(引出比较“几乎”)
出示——对于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二)、直奔结尾,比较学习
看来,这场让大家几乎失去信
心的战争肯定是彻底失败了。
然而,世事常常会出人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很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出示——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比较刚才出示的两句话)
师:
仔细读读、想想,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寻找原因,学习第三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使王子重新鼓起信心的?
⑴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找出蜘蛛结网过程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
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蜘蛛结好这张网容易吗?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语:
读好这些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蜘蛛结好网的不容易。
(4)蜘蛛一共结了几次网?
(5)第一次是怎么失败的?
出示填空:
一阵大风(),丝()了,网()了。
(6)能不能写网破了,丝断了?
(板书:
有条有理)
当它第一次结网失败以后,蜘蛛是怎么做的?
出示填空:
蜘蛛重新扯起细丝,()
(7)第二次结网失败了,蜘蛛又是怎样做的呢?
第三次呢?
(8)每次失败后,蜘蛛都是重新开始,但为什么没有每次都一样的写呢?
后面的结网是怎么写的?
(就这样……)
板书:
有详有略
(9)如果第八次仍然失败了,你认为它还会结第九次吗?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蜘蛛?
(出示相关词语)
(四)、学习第四段
看到了这一切,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哪儿看出他感动极了?
(1)他当时会怎么想?
是啊,他太激动了,让我们也来激动地喊一回。
(2)他是怎么做的?
(3)说话练习:
如果你是王子,你会怎样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呢?
(4)王子最后成功了吗?
出示:
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
教学时打乱顺序,先学习首尾,通过质疑,引出重点段落,把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以点及面,体会王子几乎要失去信心的心情
在学生已有情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设问,更使学生与主人公达到同化,初步感受到蜘蛛的坚持不懈,引起学生对蜘蛛织网结果的关注。
三、问题延伸,深化主题
思考:
如果王子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会怎样做呢?
再次出示词语: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水滴石穿
四、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科学家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类似的事情呢?
2、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格言。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
一定能成功。
——钱学森
不怕失败第七次,因为还有第八
次……——庄伟
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写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当你们遇到失败准备放弃时,希望这个故事,这些名言给你信心和勇气!
2、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
运用名言来对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和提炼。
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言的感悟,既巩固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
五、作业
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1、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
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2、以“第二次”、“第三次”……为题,写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一件事。
注意有条有理,有详有略。
写是读的扩延和加深,读为写积蓄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材料,读与写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同时,这一环节也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11、 第八次
七战七败 几乎丧志
第一次详写
蜘蛛结网 得到启示
后七次略写
重整旗鼓 获得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反思重建
12、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
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重点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时
第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理解脉络。
四、布置作业。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
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
“胆”指什么?
谁卧薪尝胆?
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
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1、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思考:
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他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提纲: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⒈熟读全文。
⒉练写生字词。
对两国的提问如果有学生可以回答,应大加表扬,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面,激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扎根字词,培养学生通过选择适合的方式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文章读通顺。
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结构,培养学生概括提炼提纲的能力。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感悟艰辛。
三、了解背景。
四、体会屈辱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出示投影片:
通过昨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谁?
他正在
干什么?
2、提问:
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
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
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3、出示:
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
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他亲自
下田耕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
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4、提问: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
句话说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
刻不忘报仇雪恨?
出示:
回国以后。
越王勾践时刻
不忘报仇雪恨。
5、归纳:
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6、这一段用了两个“不忘”,分别是——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7、指导朗读: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
试试看?
1、激发思考: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
之君,他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他要报什么仇恨?
让我们回到三年前,和勾践一起重温往事。
自由读第1—3自然段,完成填空:
__、__两国国君想征服对方,成为霸主,发动了___之战,结果__兵败求和。
__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住进了___,给吴王____,__受尽了屈辱。
2、提问: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
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他办法吗?
从哪些词中可看出?
3、指导朗读: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
只好求和的样子。
4、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5、指导朗读:
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
6、齐读这一节,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给表达出来。
1、指名读、思考:
勾践夫妇来到
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画出有关的语句。
2、提问: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穿:
粗布衣;住:
石头房;做: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
粗茶淡饭。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3、指导朗读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4、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
1、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问题
3、交流后总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上一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1、推荐阅读《创造奇迹的人》
2、用“表示”“建议”造句。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从挂图入手,直接质疑激趣,将教学引入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卧薪尝胆”之艰辛。
再从中引发更多思考,更多疑问,顺着学生的探究心理自然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正可谓“教学无痕”。
与上面的教学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紧密。
对比教学能引发学生更多思考,更能深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主人公的心境。
紧紧抓住“屈辱”,让学生抓“吃穿住做”几方面及时间的长久进行体会,在刚才的情境烘托教学之后,学生应能渐入佳境。
学有所获,可以通过各自的回答中,得到更多启发,取长补短。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反思重建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分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科学故事,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
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录音、卡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实物,诱发兴趣。
二、指导初读,理解词义。
三、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四、布置作业
1、出示听诊器并板书:
听诊器
领读“听诊器”。
谁能来说说听诊器有什么作用?
2、再板书:
世界上第一个。
提问:
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3、简介雷奈克医生:
法国医师。
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
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提问:
他是怎么会取得这么多成就的?
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讲解词义:
内脏:
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
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结核:
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有时咯血。
俗称痨病。
2、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讲解:
胸腔:
(指着人体具体部位,大略地讲)体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围成的空腔,上部跟劲相连,下部有横膈膜和腹腔隔开。
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内部。
3、让学生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分析、效果、喇叭状。
1、出示生字词:
听诊器 雷奈克 思索 木棍
分析 肺结核 喇叭状 沿着
效果 胸腔 靠 跷跷板
疾病 内脏 一枚 铁钉 凑
2、讨论:
怎样记住生字字形?
3、特别提醒:
肺,左边是“月”字旁,右边上一“市”,四笔写成。
1、词句摘抄积累。
2、跟家长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故事。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学,读通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反思重建
第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二、精读课文、引发探究
三、理清脉络。
四、造句练习。
五、总结课文
听写词语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认为文中写雷奈克医生能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画出相关的词句
2、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不妨开展争论,最后共同归纳“整日思索”。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他整日思考着。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练习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2)比较:
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练习朗读
(3)他把小木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啊!
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练习朗读,突出惊喜激动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练习朗读,突出“又发现”。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指名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3、提问:
雷奈克是用什么来听病人的胸腔的?
1、指名读读下面的句子:
(1)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2、指名仿照造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
4、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复习巩固旧知
读讲结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
理清文章条理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感悟文章内涵
板书设计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思索——启示——发现——做成
反思重建
习作4
教学目标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小作者在山坡上看见那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
注意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有动有静地写。
2、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描写秋景。
教材提供了冯长柱同学的一篇描写秋景的习作。
作者漫步在山坡上,看见各色的花草,还有花草丛中的蚂蚱和蝴蝶,有动有静,写得饶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步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二、组织讨论,领悟描写方法
三、学会观察,丰富生活感受。
1、自主阅读例文,看看冯同学在山坡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自由读,用笔标示出冯同学在山坡上看到的景物
2、指名读,指名说
草、野花、蚂蚱、蝴蝶
1、再读例文,看看作者是这么样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
一组:
草(高矮、颜色多而美)
二组:
野花(数量、颜色美)
三组:
蚂蚱(惊起胆小)
四组:
蝴蝶(活泼大胆)
讨论:
1、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花草的颜色数量大小等
2、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蚂蚱的胆小,蝴蝶的大胆等
3、长满了野草的山坡是再平常不过的,可在冯同学的笔下竟是那么美。
他是怎样把普通的事物写美的呢?
1、同学们,秋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
前几天老师特意让大家观察了校园的秋景。
校园你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说说你是怎样观察的?
你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3、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
公园里,田野里,到处都有迷人的秋景。
你还去了哪里?
看到那些景物?
给大家描述一下,同时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
(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命题
二、互评互改,提高表达能力
1、教师指导命题方式:
⑴直接以地点名称命题,如“山坡上”
⑵以事物特点命题。
如“美丽的小山坡”“迷人的红梅公园”等。
2、提供优美词句
1、、交流评价。
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2、、再次修改
3、、认真誊写
重申誊写要求:
题目居中;自然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写正确,规范;字迹工整清楚。
反思重建
练习4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了解秋天的天气、植物、人们的活动习俗。
2、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内容
分析
此练习的学习重点、难点是:
1、积累成语、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感悟秋天的美丽,理解成语、古文的意思。
重点难点
1、积累成语、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感悟秋天的美丽,理解成语、古文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二、教学第三题:
学写钢笔字
1、第一部分
(1)出示:
美丽秋景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
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要求:
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