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0745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

古诗两首——《无日》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预习要求

预习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

“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

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

爆竹。

   师:

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

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

没错!

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

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

屠苏:

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

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

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

师告知:

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

(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

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

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查于网络)

  “曈曈日”:

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

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

“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

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

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课题

古诗两首——《江雪》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预习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

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

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附巩固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B、绝迹,不存在C、死D、达到极点的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B、停止燃烧或发光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

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

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

(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

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

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陆游《木兰花元日》

(第篇)

 

课题

练习7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运用春联的特点,对对子,充分感知春联的对仗美。

2、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成语和春联

教学难点

运用春联的特点,对对子,充分感知春联的对仗美

教学准备

对联

预习要求

练习读春联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学习“处处留心”

1、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可以填些什么字?

(打、洒、浇、灌、润、沐、浴……)

2、你认为哪个字最合适?

为什么?

3、读读填好的对联。

4、如果改一个字呢?

出示:

风绿千条柳

雨()万朵花

什么字最合适?

5、齐读两副对联。

6、照样子对对子。

(自由对)

7、交流:

对什么最合适?

为什么?

8、齐读对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成语,读准字音。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成语的意思。

3、说说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成语来形容。

4、指导背诵。

5、背诵比赛。

6、自由朗读春联,注意声律美。

7、再读春联,想想春联的意思。

8、指读。

9、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联背一背。

三、作业

朗读背诵练习中的成语和春联。

 

(第篇)

 

课题

练习7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压岁钱的使用,学习用通顺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养成计划用钱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通顺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学难点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养成计划用钱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预习要求

同学之间了解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

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随机板书课题:

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

  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

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

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

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

  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

  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

(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

  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

  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第篇)

 

课题

春联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

对联5副、ppt

预习要求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

候能经常听见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

下面我们

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

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

(芳草绿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

(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

(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

“门第”指的是人家。

“竹”指的是爆竹。

(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

各种各样

9、出示:

“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

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

“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

边读边想:

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第篇)

 

课题

春联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预习要求

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复习回顾春联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

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

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

第二、三自然段。

板书:

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指名交流。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读这幅春联,体会对仗的朗读感觉,从哪几个词中可看出(舒眉辞开口贺)

适当点拨辞:

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引读:

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

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

对仗

3、出示: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齐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读第二幅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交流——这就是抑扬顿挫。

和谐悦耳。

板书: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

板书:

声律美

5、对春联:

出示:

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小结过渡: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

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

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板书:

值得一学

四、小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l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

你们千万二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哩!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六、板书:

内容各种各样

23春联对仗

特点值得一学

声津美

 

(第篇)

 

课题

雾凇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要求

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

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

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

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

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

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姿态?

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

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

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篇)

 

课题

雾凇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2、投影片3、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预习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出示)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俗称最初摄氏度

3、读好句子:

(出示)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

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

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

(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

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

小结:

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板书:

凝结

再读这句话。

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

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

(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

(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

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