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9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 干 意 见.docx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

若 干 意 见

豫政〔2014〕4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了广阔空间,全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但总体上看,我省服务业仍然存在增速低、比重小、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当前,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过程中仍着力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弥补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的新动力。

随着国内外服务经济加速转移,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我省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难得机遇。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就是要立足省情和现实基础,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我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建设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产业规模大、业态模式新、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国重要现代服务业基地,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支撑力。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是扩需求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大举措,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选择,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对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建设,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实行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大力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服务业,提升发展载体,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企业活力,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充分融入产业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具有多元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产业联动,增强动力。

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深化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扩大服务业市场需求,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和农业发展水平,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城互动,强化支撑。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城镇产业、人口集聚带动的消费需求和就业需求拉动服务业发展,以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实现服务业与城镇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打破垄断,加强引导,优化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扩大开放,拓展空间。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承接服务业转移,不断拓展开放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融合创新,提升水平。

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大力推动服务业交叉渗透、跨界融合,加快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抢占发展先机,提升综合竞争力。

  ———强化载体,引领发展。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突出特色,明确产业定位,增强区域服务功能,形成服务业发展高地。

丰富服务业发展载体,构筑资本、技术、信息、人才集聚平台,促进特色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四)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构建形成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便利化、基础服务网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对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强有力支撑,基本建成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速度明显加快。

服务业年均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2013年翻一番,超过2万亿元,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比重明显提高。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结构明显优化。

高成长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传统支柱服务业改造升级成效明显,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和区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增强。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主要行业管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骨干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区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服务业协调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郑州市服务业首位度和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和增强,现代物流、金融、文化、信息、会展、医疗等区域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心。

  二、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提速升级

  围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承接转移与培育新兴相结合,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创造需求,着力发展壮大高成长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谋划30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分三年滚动实施,力争完成投资6000亿元,为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一)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强化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着力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旅游、文化、科教、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服务业扩量提质发展,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支撑。

  1.现代物流。

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铁路、公路、航空网络优势,强化中心、提升节点、产业联动,形成大枢纽促大物流、大物流带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50万吨。

全面增强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功能,加快航空港、国际陆港和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增加、加密国际货运航线航班,支持航空公司和大型货运货代企业在郑州市设立航空物流基地和区域转运分拨中心,推进全国性高铁快运中心和卡车航班基地建设,构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建成全省联网、与国家边贸口岸联接的电子口岸,拓展综合保税区功能,建设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展示平台和肉类、药品、汽车等进口特定口岸,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建设进出口快递分拣平台,推动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规模化运营,打造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集散中心。

构建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郑州核心节点,建成京东运营中心、河南快递集散交换中心等重大项目,打造全国快递转运集散中心和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

完善区域物流节点体系,依托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口岸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20个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争取1-2家重点物流园区成为国家级物流园区,推进郑州市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在全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增强区域物流集散、分拨和城市配送功能。

加快发展冷链、邮政快递、电子信息产品、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家居建材、农产品及农资等优势专业物流,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全面提升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水平。

  2.信息服务。

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新兴业态培育为抓手,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建设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规模商用,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加快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郑州)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知名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枢纽。

推进“三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扩大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手机游戏等新兴增值业务规模,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加快通信、金融、旅游等领域呼叫中心、后援中心、灾备中心项目建设,建成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中国电信(信阳)呼叫中心。

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与地理信息产业。

加快提升软件业支撑能力,高水平建设郑州软件园、郑州金水科教园、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园区。

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平台建设、网商培育、名品推广等工程,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培育中华粮网、众品商城等综合性、行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善物流配送、金融结算等配套体系,推动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联动融合,吸引境内外电子商务巨头和中小网商集聚集群发展。

力争到2020年,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内外贸易的企业达到85%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以上。

  3.金融。

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入驻,建设金融后台与外包服务产业园区,打造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

壮大金融机构,推动中原证券公司、万达期货公司等上市融资,支持中原信托公司增资扩股,完成省级银行组建,推动设立地方保险法人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大型基金公司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鼓励民间资本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改造,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推动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

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丰富期货品种、争取开展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试点,在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

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引进保险资金,做好永续债券、债贷组合、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信托、委托贷款和承销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业务。

深化郑汴金融同城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积极发展交通运输、施工、制造等大型设施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适时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支持实验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设立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

  4.旅游。

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创新服务,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精品线路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著名景区和优秀旅游城市。

争取到2020年,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00亿元。

深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整体策划、连片开发,着力打造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山水度假旅游集群和沿黄河、南水北调生态旅游带,重点开发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核心旅游景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旅游,规划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依托各地文化历史资源,重点推介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古都、古城、根亲、功夫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叫响“老家河南”形象品牌。

培育发展城市游憩旅游,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休闲街区和环城游憩带,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需求。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与开发朱仙镇、神垕镇、荆紫关镇等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名镇名村,加快培育休闲农庄,积极开辟山居游、民俗游、近郊游、生态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示范乡镇和400个特色旅游村。

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