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9470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2分子与细胞含答案解析

分子与细胞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可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答案】D

【试题评析】本题对真核细胞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考查,看似简单,却隐含着考生的理解误区,尤其是B选项,许多考生误认为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人教版生物教材明确提到: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这表明内质网也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

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是课标教学和《考试大纲》的明确要求,因此考生复习备考时要增强“注重基础重视教材”的意识。

9.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问题。

(1)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推测这些细胞具有较多的_______(细胞器种类)。

(2)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用同位素3H标记的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

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在细胞内的位置。

不用同位素32P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随着____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地变化,据此可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

【答案】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氨基酸核糖体同位素标记物(标记蛋白)蛋白质不含P元素

(3)追踪时间

【解析】

(1)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细胞中具有较多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根据放射性物质出现的位置可判断分泌蛋白的运输经过的细胞器。

不用同位素32P标记的原因是蛋白质不含P元素。

(3)据图可知,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放射性颗粒在不同结构的多少,可以确定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为: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专题03细胞的代谢

本专题包括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

命题规律:

从近5年高考的考查情况来看,细胞代谢相关知识仍是命题的重点,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相关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等。

命题趋势:

预计2019年高考会借助图解和实例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酶相关知识的考查会以某种酶为例考查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坐标曲线图为载体考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酶相关实验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对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一般借助图表、坐标曲线等形式,将其与实验设计和分析相结合,考查物质变化、影响因素等内容。

10.小肠上皮细胞跨膜运输某些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图中同向转运蛋白可同时转运Na+和葡萄糖,所以该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C.人体体温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Na+排出的方式和神经细胞K+外流的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A错误。

同向转运蛋白可同时转运Na+和葡萄糖,但不能转运其他离子或小分子,因此该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B错误。

由题图可知,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人体体温变化会影响细胞呼吸,从而影响能量供应,因此人体体温变化会影响Na+的运输,C错误。

小肠上皮细胞Na+排出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而神经细胞K+外流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试题评析】高考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的考查,常借助示意图综合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及其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关系,或借助曲线图考查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等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本题借助小肠上皮细胞示意图考查葡萄糖、Na+、K+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对识图、分析等能力的考查。

11.如图表示在一定的pH范围内,酶相对活力(酶活性)随pH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相对活力随pH的变化曲线都呈“钟形”

B.在pH为4~8的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

C.所有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过低的pH及低温会导致胰蛋白酶变性失活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木瓜蛋白酶和胆碱酯酶的相对活力随pH的变化曲线并不呈“钟形”,A错误;由图中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曲线可知,在pH为4~8的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相对活力基本不受pH的影响,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类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RNA类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过低的pH能破坏胰蛋白酶的分子结构,使胰蛋白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暂时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恢复胰蛋白酶的活性,D错误。

【试题评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酶活性,涉及低温、过酸对酶活性影响的本质区别,以及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等知识。

纵观历年高考,对酶相关知识的考查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文字描述类,侧重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酶的特性和应用;二是坐标图形类,侧重考查酶的活化能和各种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三是表格分析类,重在探究酶的特性。

所以考生备考时,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复习,并且注意提炼相应的解题方法,总结特例和易错点,从而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12.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答案】C【解析】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

增加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使反应速度加快。

一段时间后,因底物过氧化氢全部被消耗分解掉,产生的氧气(气体)量不再增加,C错误。

13.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题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同时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

据图分析t1~t2时段,氧气的含量迅速下降,因此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可大量增殖,t1时刻氧气消耗量大,产生能量多,酵母菌增殖产生的后代数目多,t3时刻氧气含量少,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在消耗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有氧呼吸会比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CO2,据图分析,t3时刻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刻几乎一致,则说明t3时刻葡萄糖消耗的速率比t1时刻快,B正确;题中信息说明酵母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降低温度则酶的活性下降,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延长,C错误;实验中由于氧气含量的下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1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属于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还原氢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③吸收了氧气,产生了水,表示线粒体内膜,属于生物膜,A正确;在①②内进行的反应不同,因此所含的酶种类不同,B正确;③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②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少,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D正确。

15.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两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某植物在适宜温度和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在B点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C5)的生成、消耗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1)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_______ (物质),C5不断生成和消耗的场所是 ______ 。

在BD时间段内,C5和C3含量的变化趋势 _______ (填“相同”或“相反”)。

(2)图中C5的生成速率在B点后立即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 ,C5的消耗速率在BC段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_______ 。

据图推测,D点后叶绿体内C3和C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

II.将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均分为四组,保证各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对各组的处理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光合作用产物相对含量

A

持续光照135s

100%

B

持续光照67.5s后暗处理67.5s

50%

C

光照和暗处理交替进行,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共持续135s

D

光照和暗处理交替进行,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共持续135s

94%

(1)请推测C组数据范围:

 _______ ;表中的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________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相对含量随着 ______ 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在光照时,光反应阶段的产物能够被 ______ (填具体过程名称)及时利用并产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答案】Ⅰ.

(1)H2O叶绿体基质相反

(2)降低光照强度后,ATP与[H]减少,C3的还原速率下降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不变

2:

1

Ⅱ.

(1)50%~94%光照

(2)光照和暗处理交替的频率C3的还原

【解析】I.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H2O分解产生[H]和O2,C5在暗反应阶段不断生成和消耗,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当B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ATP和[H]产生量减少,C3的还原过程降低,C5的生成量减少;而CO2含量不变,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不变,则消耗的C5不变,因此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

即在BD时间段内,C5和C3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2)图中B点后,降低光照强度后,ATP与[H]减少,C3的还原速率下降,C5的生成速率在立即下降;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不变,C5的消耗速率在BC段保持不变。

据图D点后五碳化合物(C5)的生成、消耗速率的变化相当,推测固定的速率和还原速率相当,即叶绿体内C3和C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II.

(1)B、C、D三组中光照与黑暗交替频率依次增加,B和D两组比较可发现:

光合产物也依次增加,因此C组数据范围:

50%~94%。

A组与D组相比,D组的光照总时间为A组的一半,而光合产物接近A组的光合产物,说明D组在单位光照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A组,从而也说明光合作用的有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这些过程属于暗反应。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B、C、D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ATP与[H]能够及时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被利用并及时再生,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试题评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考查内容涉及暗反应的场所、在降低光照强度条件下C5和C3含量的变化,以及C5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变化的原因分析等知识。

试题难度较大,难点在于“C5的生成速率在B点后立即下降的原因”“C5的消耗速率在B~C时间段内保持不变的原因”的分析,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

针对“物质含量变化”的问题,考生可以沿用“外因→直接相关反应→分析物为原料看乘余量的变化、分析物为产物看生成量的变化→确定结果”的分析思路来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

16.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成正比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2)从图甲可见,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且有稳定发展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3)图乙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甲、乙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实验进行30分钟后,记录的甲、乙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情况如下表: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

吸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__(填“左”或“右”)移1.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测定植物净光

合作用强度

甲装置

________(填“左”或“右”)移4.5cm

乙装置

右移0.5cm

(4)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g/h;白天光照15h,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__________g(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答案】

(1)①NaOH溶液 ②遮光 

(2)①NaHCO3溶液,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3)左 右 

(4)4 84

【解析】

(1)要测光合作用强度必须先测呼吸作用强度,在测呼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使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用NaOH溶液除去玻璃钟罩内的CO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一定量的O2,释放等量的CO2,而CO2被NaOH溶液吸收,根据一定时间内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即可计算出呼吸作用强度。

(2)在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要满足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充足的光照、一定浓度的CO2(由NaHCO3溶液提供),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一定量CO2,产生等量O2,而NaHCO3溶液可保证装置内CO2浓度的恒定,因此,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只受O2释放量的影

响,而不受CO2气体减少量的影响。

(3)若该装置测定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液滴的移动就来自氧气的吸收量,液滴向左移动;若该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液滴的移动就来自氧气的释放量,液滴向右移动。

(4)对照实验装置乙中红墨水滴右移是环境因素(如气压等)对实验产生影响的结果。

实验装置甲同样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O2量等于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改变量,即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5+0.5=2(g/半小时);净光合速率为4.5﹣0.5=4(g/半小时),白天光照15h的净光合作用量是(4×2)×15=120(g),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15h的光合作用实际生产量减去24h的呼吸作用消耗量,等同于15h的净光合作用量减去9h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即120﹣4×9=84(g)。

18.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表。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

(mg/cm2)

叶绿素b含量

(mg/cm2)

类胡萝卜素总含量

(mg/cm2)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m2·s)]

A

正常光照

1.81

0.42

1.02

4.59

A

弱光照

0.99

0.25

0.46

2.60

B

正常光照

1.39

0.27

0.78

3.97

B

弱光照

3.80

3.04

0.62

2.97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    ,导致其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    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膜中。

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

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    ,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    光。

(3)实验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    来适应弱光环境。

品种    的耐荫性较高。

【答案】

(1)下降 RuBP 

(2)类囊体 宽 蓝紫 

(3)比例 B

【试题评析】本题以表格为载体,探正常光照和弱光照条件下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考生可以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作为复习的一个切入点,深入分析各种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找到外因影响内因的关键点,明确分析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

本专题包括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4)细胞的分化,(5)细胞的全能性,(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命题规律:

对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考查一般都会结合当前科技新成果,考查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衰老细胞的特征、衰老机理,细胞癌变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癌变的机理等。

命题趋势:

预计2019年高考对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考查,有可能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着眼点考查基础知识或结合突出成就或热点问题如癌症的防治与人类健康问题进行命题。

19.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答案】D

【解析】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连续分裂的动物组织细胞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在末期,C正确;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D错误。

20.如表所示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间(h)

1.3

2.7

2.9

0.6

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1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C.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A

【解析】G1期的细胞中主要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

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细胞1.3h后,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被阻断在S期,如有些细胞刚刚进入G2期,在培养1.3h后这些细胞仍处于G2期,B错误。

G2期的细胞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此时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由2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但这2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为1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C错误。

胡萝卜的一些组织细胞无细胞周期,而具有细胞周期的组织细胞其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试题评析】细胞周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2017年课标全国卷Ⅲ第29题考查了用“DNA合成阻断法”“秋水仙素阻断法”和“血清饥饿法”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以及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试题难度较大。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的重要内容,可结合实验分析等进行命题,考生应对与此相关的实验、图例进行整理,通过对多种考查角度的归纳、整理,实现快速解题的目的。

预计2019年高考会结合影新研究成果对细胞增殖等内容进行考查。

21.2017年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

下列有关肺癌和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染色体上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C.环境中致癌因子会使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在治疗肺癌方面,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

【答案】C

【解析】人体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与癌有关的基因,A正确;癌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性减弱,所以易发生转移,B正确;环境中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C错误;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措施,这些措施能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对组织细胞造成伤害,D正确。

【试题评析】这是一道以人类健康与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为载体的综合试题,试题难度中等,较好地体现了“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间题”的能力要求。

复习备考时,考生要弄清几组差异: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功能的差异、癌细胞与衰老细施特征的差异、细胞癌变与正常分化在遗传物质方面的差异、癌症预防和治疗的差异等,癌症因与人体健康,生命质量密切相关,而成为了生理学和医字的研究重点,预计2018年高考将结合新的研究进展考查细胞癌变。

22.某红眼(X染色体上)雄性果蝇个体(2n=8)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数目比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则需测定8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该图示的分裂过程可以保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正常情况下,EF段只能含0个、1个或2个红眼基因

D.CD段可能有1、2、4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要研究雄性果蝇个体的基因组,要测定3+XY共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该图即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只有有丝分裂过程可以保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错误;读图可知,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若是第一种情况,EF段可能有2个或1个红眼基因,若是第二种情况,EF段;可能有0个、1个或2个红眼基因,C正确;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若是前者,CD段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后者,CD段含有2个或1个染色体组,不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

【试题评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