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31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docx

学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是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结合的一种移动式小型核电站,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偏远岛屿、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等提供稳定的电力。

我国计划于2021年率先在渤海和南海部署此类核电站。

据此完成1、2题。

1.与传统的海上柴油发电站相比,浮动核电站的主要优势是(  )

A.发电成本低B.清洁可再生

C.建设难度小D.资金投入少

2.我国选择在渤海和南海率先部署浮动核电站,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B.能源C.原料D.市场

【解析】1选A,2选D。

第1题,海上浮动核电站为小型核反应堆利用核原料发电,高效、发电成本低;核电不是可再生能源、建设难度比普通发电难度大、资金投入大。

第2题,海上浮动核电站是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结合的一种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我国在渤海和南海率先部署浮动核电站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需要,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偏远岛屿、大功率船只提供动力。

  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Ⅰ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A.著名旅游胜地B.河流中下游平原

C.铁路交会处D.矿产资源富集地

4.在Ⅲ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布局集中B.人地关系紧张

C.科学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发展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读图,Ⅰ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经济发展作用大,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为农业社会阶段。

该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旅游业极为落后,极少有因旅游发展形成的城市;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发达,人口数量多,容易发展形成城市;农业社会阶段以水运和陆路为主,铁路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形成的城市为工业(工矿)城市,Ⅰ阶段属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水平低,没有形成大量工业城市。

第4题,Ⅲ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下降,为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后期,产业活动既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且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地关系有所缓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各种后天性资源如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地位迅速上升;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更加便利,但这不能直接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下图表示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

D.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6.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④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5选D,6选B。

第5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种类、利用深度不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能源利用以生物能为主;后三个阶段,能源利用由生物能为主转为以矿物能源为主;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6题,现代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为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矿物能源是地质时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在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后形成的,其本质属于太阳能。

  读我国某种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自然资源最可能是(  )

A.耕地B.煤炭C.石油D.水资源

8.M市成为该资源严重缺乏区,其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促进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

B.围海造陆,提高资源供应量

C.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

D.控制制造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7选D,8选C。

第7题,读图从该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分布来看,南方地区充足,西北地区充足,东北地区也较丰富,严重短缺地区主要为华北地区,可以判断为水资源。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地表径流丰富,所以人均拥有量大。

西北和青藏地区降水量虽然较少,但是人口密度小,所以人均拥有量大;而我国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降水量相对较小,且地表径流少,所以人均拥有量少;耕地、煤炭、石油资源在我国都是北多南少,华北地区的人均拥有量多于西北、青藏等地区。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资源为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会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能缓解水资源紧张;围海造陆,提高资源供应量是解决人多地少的途径,不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措施;控制制造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对于水资源紧张状况没有改善作用。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该条例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此条例对垃圾的分类,有利于公众(  )

A.明确分类方法B.减少分类成本

C.减少分类工具D.降低分类要求

10.最适合处理“湿垃圾”的方式是(  )

A.焚烧B.填埋C.发电D.堆肥

11.上海市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意义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9选A,10选D,11选B。

第9题,阅读材料可知,此次立法明确了具体的垃圾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公众提高分类效率。

第10题,由题中材料可知,“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适合堆肥。

第11题,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减少了垃圾乱扔,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废纸和废塑料可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自然资源。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完成12、13题。

12.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13.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解析】12选C,13选B。

第12题,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且湖泊面积减小,盐度会有所上升;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

第13题,从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来看,修建水库会截留水源,导致艾比湖更加萎缩;根据材料,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新增了大量的耕地和灌渠,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水产养殖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其对防止艾比湖萎缩没有作用;种植芦苇会改善水质,但也会加大水分消耗,

因此不能防止湖面萎缩。

  位于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生活着成群的海鸟。

19世纪老鼠被带至该群岛的部分岛屿,其中鼠患严重的岛屿珊瑚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科研人员发现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2.5倍。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鼠患岛的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老鼠啃噬珊瑚礁

B.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

C.老鼠导致鸟类大量减少

D.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

15.恢复鼠患岛上含氮量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B.从邻岛引进鸟粪

C.加强鸟类的监测D.大规模灭鼠

【解析】14选C,15选D。

第14题,根据材料“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2.5倍”分析可知,鼠患岛的老鼠使海鸟大量减少,其海鸟粪便相应减少,最终导致鼠患岛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

而老鼠啃噬珊瑚礁,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都并不是主要原因。

第15题,根据上题分析,鼠患是导致鼠患岛含氮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恢复鼠患岛的含氮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灭鼠。

而植树造林、从邻岛引进鸟粪、加强鸟类的监测,并不能有效恢复鼠患岛上的含氮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英国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区,其原油储量为59亿吨,天然气储量34670亿立方米。

北海石油主要以含硫低、含蜡少的轻质原油为主,可以炼制高级成品油。

下图为北海油气分布简图。

(1)简析北海油气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西欧气候对北海油气开采的不利影响。

(3)说出北海油气的开采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北海油气开采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解析】第

(1)题,油气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来回答。

(2)题,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高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作业。

第(3)题,油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从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4)题,油气开采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带动相关工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油气资源储量大,品质优良;位于浅海大陆架,利于开采;临近发达地区,市场广阔;有油气管道连接各国,运输条件好。

(2)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风高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作业(安全隐患较大)。

(3)石油开采易泄漏,造成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

(4)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国家收入;带动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2018年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

微塑料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粘附污染物。

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如今,微塑料已遍布地球各个海域,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

下图为“污染物迁移模式图”。

(1)推测微塑料的来源。

(2)解释微塑料出现在南极海域的原因。

(3)分析微塑料产生的危害。

(4)简述防治微塑料危害的措施。

【解析】第

(1)题,人口越稠密的海岸地带,微塑料越多,说明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人类活动中废弃的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生活中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排入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如化妆品)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

(2)题,南极海域人类活动较少,应该是随洋流、大气环流及南极科考带来的。

第(3)题,微塑料体积小,数量大,污染面积广,可吸附有毒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

第(4)题,从全球层面来看,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二是制定世界通用的标准,三是建设统一的监测网络,四是利用国际性组织督促各国政府重视微塑料污染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微塑料污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测调查,并加强执法力度,努力从塑料及制品生产、使用的末端管理转向源头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从个人层面来看,首先从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使用含微塑料成分的洗涤剂和护肤品;通过接受教育和对外宣传,提高个人对海洋塑料垃圾影响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去。

答案:

(1)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

(2)随洋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流、沉降;南极科考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

(3)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高等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4)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提升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龙路都斯盆地的沼泽,伊犁谷底东南部,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m,该区低温湿润,春秋相连,雨雪较多,山泉密布,水草丰富,有宽广的天然牧场,年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气温仅25.4℃,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0.5℃。

自然降水较多,年降雨量270mm左右,常年都有降雪,积雪厚度大,无霜期极短,最长无霜期仅28天;≥0℃的积温不到1300℃。

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大雪、冻害、干旱等。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及范围示意图。

(1)分析该保护区内低温湿润的原因。

(2)分析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条件。

(3)简述该保护区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

(4)说明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

(1)题,保护区内低温湿润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植被覆盖率较低,自然环境恶劣。

第(3)题,由于该地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且在下降,位于天山山区,地形起伏大,夏季伴随冰雪融水和降水的产生,水土流失加剧,西北地区由于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原因,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的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结合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措施。

答案:

(1)地处我国西北中纬度地区,且位于天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山间盆地,冰雪融水充足,河流较多,水汽充足。

(2)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自然环境恶劣;海拔高,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

(3)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乱采滥伐;加强虫害与鼠害的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长约160千米、宽约80千米,一条被草覆盖的河流从其腹地缓缓流向海洋,沿途沼泽广袤,河道纵横,水生植物茂密,小岛上万,动植物资源丰富,曾面临灭绝危机的美洲短吻鳄如今在这里繁衍生息。

美洲短吻鳄是一种大型两栖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亚热带湿地的淡水或海水环境中,最适宜温度为29℃~32℃,温度降至16℃以下捕食量下降,10℃开始冬眠,5℃以下会冻死。

雏鳄需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能力。

美洲短吻鳄是不挑食的肉食类动物,小鳄鱼捕食昆虫、甲壳类、小鱼,成年鳄捕食鱼、鸟、小型脊椎动物。

美洲短吻鳄体大肉多、皮质优良,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有人建议我国引进美洲短吻鳄养殖。

下图示意大沼泽地地理位置。

(1)说明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大沼泽地适合短吻鳄生存的条件。

(3)从提高成活率的角度,推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进美洲短吻鳄进行养殖时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佛罗里达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区降水较多;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较为平坦且该区域内多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水位较浅且排水不畅;读图可知该区域是半岛,地域面积较小,河流较短,距离海洋较近,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洋潮水的顶托作用较强,河水的流速较缓慢;材料中的信息显示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

(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读材料可知该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为短吻鳄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低纬度地带,冬季气温较高,气候较为温和,利于其冬季越冬,为其生长提供了较长的时间;读图可知该半岛沿海地带岛屿众多,利于短吻鳄爬上去晒太阳以增强其免疫力;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远离人类,人烟稀少,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小。

第(3)题,材料中提到冬季气温较低时短吻鳄就会被冻死,可知其冬季气温过低时会导致其死亡,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因此,应当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排水不畅;距海较近,入海处受海水顶托,河流流速减缓;植被覆盖率高,阻滞径流。

(2)沼泽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沼泽内野生动物多,为短吻鳄提供充足的食物;纬度低,热量充足,短吻鳄冬眠时间短,生长时间长;上万小岛,便于雏鳄爬伏晒太阳,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离人类居住地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3)需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