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289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1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现象

结论

A

检验溶液中有无NH4+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少量的稀NaOH溶液,用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若试纸变蓝,则有NH4+,否则无NH4+

B

检验溶液中有无K+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一定无K+

C

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

用试管取少量的待检测溶液,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D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有无还原性

用试管取少量的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的砖红色沉淀

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A.AB.BC.CD.D

2.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最大的是()

A.10mL0.1mol/L的AlCl3溶液B.20mL0.1mol/LCaCl2溶液

C.30mL0.2mol/L的KCl溶液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4O3

B.该有机物可能易溶于水且具有水果香味

C.该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水解、酯化、氧化、取代

D.1mol该有机物在Ni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5.可逆反应3H2+N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

6.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A.CH4B.CH3CH3C.C2H2D.C5H12

7.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A中含有2种金属单质

B.可用KSCN溶液来检验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离子

C.溶液A若只经过操作③最终将无法得到沉淀C

D.操作①②③中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漏斗

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的理由是(  )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D.CCl4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9.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

B.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C.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

D.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且符合同一通式的有机物之间互称为同系物

B.由于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因此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淀粉、纤维素、天然油脂等都属于混合物

D.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但3个碳原子在一直线上

11.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苯B.乙酸C.甲烷D.乙烯

12.近年来发现铊(Tl)是高温超导材料的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关于铊的下列性质判断中,可能错误的是

A.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B.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C.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D.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

13.下列过程中吸热的是()

A.生石灰溶于水B.乙醇燃烧

C.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D.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15.某些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l—Cl

H—Cl

键能kJ/mol

436

243

43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

A.

H2(g)+

Cl2(g)=HC(g)△H=-91.5kJ/mol

B.H2(g)+Cl2(g)=2HCl(g)△H=-183kJ/mol

C.

H2(g)+

Cl2(g)=HCl(g)△H=+91.5kJ/mol

D.2HCl(g)=H2(g)+Cl2(g)△H=+183kJ/mol

16.下列不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是

A.纤维素B.糖类C.油脂D.蛋白质

1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KOHB.CaCl2C.H2OD.NaCl

1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同,但二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9.(6分)下列叙述不属于固氮的是

A.工业上合成氨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闪电时,大气中生成NOD.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铵态氮肥

20.(6分)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c(SO42-)向锌电极移动,甲池的c(SO42-)增大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电流的方向:

由铜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锌电极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Ⅰ.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25℃,理由是_________,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_。

Ⅱ.25℃时,0.1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溶液pH=4B.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完成下列填空:

(1)A中加入NH4Cl与Ca(OH)2固体,写出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将制得氨气与氯化氢气体通入乙装置中,瓶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2)丙为吸收尾气,乙装置的导管f连接的装置可以是____(填字母)。

a.

b.

c.

(3)向丙装置中加入浓氨水,通入空气,同时将加热的铂丝插入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

锥形瓶中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____(可多选)。

A.H2B.NO2C.HNO3D.NH4NO3

(4)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由H+、OH-、___、___离子。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T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

Q_____________R(填“强于”或“弱于”);

(3)R元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T的单质与同周期金属性最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的单质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固态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同时还异常地嗅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

你猜想该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

(1)写出N2的结构式:

______。

(2)写出1,2-二溴乙烷的结构简式:

______。

(3)写出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A.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向待测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即使溶液中含有NH4+,也很难生成氨气,应向待测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才能检验,故A错误;B.观察K+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故B错误;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采取的方法是:

用试管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故C正确;D.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必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因此应先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稀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故D错误;答案选C。

2.A

【解析】

【详解】

A.1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

B.20mL0.1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

C.30mL0.2mol/L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0.2mol/L;

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0.25mol/L;

对比可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为0.3mol/L,A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

值得注意的是,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及其化学式组成有关。

3.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类水解反应、C与CO2、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置换反应等。

【详解】

A.为放热反应,同时为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为吸热反应,同时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为吸热反应,同时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为放热反应,同时为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有机物成键特点,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2O3,故错误;B、具有水果香味的是酯,但是此有机物结构简式中无酯的结构,故错误;C、含有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羧基、羟基,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加成、加聚、取代、酯化、氧化等,故错误;D、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和苯环,1mol该物质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和1mol苯环,碳碳双键需要1molH2,苯环需要3molH2,共需要4molH2,故正确。

考点:

考查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分子式等知识。

5.C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详解】

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A、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3v正(N2)=v正(H2),而v正(N2)=v正(H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逆(NH3)之比等于1:

2,选项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H2):

v逆(NH3)=3:

2,即2v正(H2)=3v逆(NH3),选项C正确;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

v逆(H2)=1:

3,即3v正(N2)=v逆(H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可以抓住本质特征:

υ正=υ逆(同种物质)分析。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等质量的各种烃,其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大,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

由于甲烷的氢元素的含量最大,所以等质量的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选项A正确。

7.B

【解析】

【分析】

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和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单质铜,通过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A,因为铁过量,沉淀A为铁和铜的混合物,溶液A含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故加入过氧化氢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故溶液B中含铁离子;铁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C为氢氧化铁沉淀,废水通过处理不含Fe3+、Cu2+,可以排放,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银离子被还原生成银,所以在第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金属铜、银和过量的铁,故A错误;

B.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因为Fe3+遇SCN-离子,发生反应:

Fe3++3SCN-=Fe(SCN)3,溶液呈血红色,所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3+,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故B正确;

C.溶液A含亚铁离子,加入碱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

D.操作②加入过氧化氢,为亚铁离子的氧化过程,不需要漏斗,故D错误。

答案选B。

8.B

【解析】分析:

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和平面正方形结构,依次分析各选项,结果相同时,则无法说明甲烷的结构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还是正四面体结构,结果不同时,才可以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详解:

A、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3Cl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而CH2Cl2有两种结构:

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只有正四面体结构才符合,故B正确;C、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Cl3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结构都对称,即CCl4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产生红色沉淀,故A错误;

B.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变蓝色,故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但没有颜色变化,故C正确;

D.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鸡蛋清变黄,发生颜色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A、同系物要求必须结构相似,故错误;B、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和天然油脂都为混合物,故正确;D、丙烷中的三个碳不在乙一条直线上,故错误。

考点:

同系物,苯的结构和性质,淀粉和纤维素和油脂的性质,烷烃的结构

11.D

【解析】

【详解】

A.苯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A错误;

B.乙酸不和溴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B错误;

C.甲烷既不能与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错误;

D.乙烯含有C=C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C

【解析】

【分析】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Tl的金属性比Al强,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

【详解】

A、已知铊与铝是同族元素,铊的性质就与铝相似,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正确;

B、第三主族,最高正价是+3,正确;

C、又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铊的失电子能力比铝要强,Tl(OH)3的碱性应强于Al(OH)3,而呈碱性不是两性氢氧化物,错误;

D、铊的失电子能力比铝要强,应该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选项D正确。

故本题选C。

13.C

【解析】分析:

根据发生的化学变化结合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解答。

详解:

A.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A错误;

B.乙醇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B错误;

C.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C正确;

D.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发生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14.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反应过程中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正确;

B、气态水变化为液态水是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是热量变化,同时也可以伴随其它能量的变化,例如电能、光能等,C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H2(g)+

Cl2(g)=HC(g)△H=(

×436+

×243-431)kJ/mol=-91.5kJ/mol,A正确;

B.H2(g)+Cl2(g)=2HCl(g)△H=(436+243-2×431)kJ/mol=-183kJ/mol,B正确;

C.根据A项,氢气和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0,C错误;

D.2HCl(g)=H2(g)+Cl2(g);△H=(2×431-436-243)kJ/mol=+183kJ/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A

【解析】

【详解】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有通便功能,不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A项正确;

答案选A。

17.A

【解析】

【分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详解】

A项,KOH中K+与OH-之间为离子键,OH-内O原子与H原子间为共价键,符合题意;

B项,氯化钙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项,水中只含有共价键,不符合题意;

D项,氯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8.D

【解析】

【详解】

A.乙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故两者碳碳键不同,但二者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石油主要由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主要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芳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故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B正确;

C.乙醇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时有气泡产生;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混合物分层。

因此,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它们,C正确;

D.淀粉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D错误。

综上所述,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本题选D。

19.B

【解析】固氮是把游离态的转化成化合态的过程,A、合成氨是N2转化成NH3,符合固氮,故A错误;B、NH3催化氧化成NO,NH3的N不是游离态的,不符合固氮的定义,故B正确;C、闪电时发生N2+O2=2NO,符合固氮的定义,故C错误;D、根瘤菌是把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符合固氮的定义,故D错误。

20.B

【解析】在上述原电池中,锌电极为负极,锌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锌离子。

电子沿着外接导线转移到铜电极。

铜电极为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铜电极为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

正确;B、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但是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SO42-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并且甲池中硫酸根不参加反应,因此甲池的c(SO42-)不变。

错误;C、锌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铜离子在铜电极上沉淀,锌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每沉淀1mol,即64g铜,就补充过来1mol锌离子,其质量为65g,所以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

正确;D、电子的方向是锌电极由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则电流方向相反,铜电极(正极)经过导线流向锌电极(负极)。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这类题时只要判断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大于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10:

19:

2D

【解析】

Ⅰ.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C)时水的Kw=1×10-13>1×10-14,则该温度大于25°C,故答案为大于;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

(1)pH=11的NaOH中c(OH-)=0.01mol/L,pH=1的硫酸中c(H+)=0.1mol/L,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n(H+)等于碱中n(OH-),则0.01a=0.1b,a:

b=10:

1,故答案为10:

1;

(2)若所得混合液的 pH=2,混合溶液中c(H+)=0.01mol/L,c(H+)=

=0.01mol/L,a:

b=9:

2,故答案为9:

2;

Ⅱ.A.c(H+)=0.1mol•L-1×0.1%=10-4mol/L,pH=-lg10-4=4,故A正确;B.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c(OH-)=

mol/L=10-10mol/L,由HA电离出的c(H+)为10-4mol/L,所以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故B正确;C.电离平衡常数K=

=

mol/=1×10-7 mol•L-1,故C正确;D.HA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HA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故选D。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有白烟生成b、c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铂丝保持红热ANH4+N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NH4Cl与Ca(OH)2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将制得氨气与氯化氢气体通入乙装置中,氨气与氯化氢迅速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在乙装置中形成白烟。

答案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有白烟生成;

(2)a.吸收尾气需要防止倒吸,装置a直接插入水中会引起倒吸,故a错误;

b.装置b中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从导管口逸出的氨气被上层水吸收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