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091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docx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学生:

周世军某某号:

250103200937指导教师:

邵永治

1.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题目

某某单向板楼盖设计。

1.2设计资料

1.2.1某某天金宿舍楼4.500处楼盖建筑平面,见图1。

1.2.2楼盖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砼主次梁单向板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砖墙和钢筋砼内柱承重方案。

1.2.3墙厚240mm,板伸入墙体〔其中主梁搁置处120mm,次梁搁置处6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纵墙在主梁端部处有外伸扶壁130×370mm,主梁搁置长度370mm。

柱截面300×300mm。

1.2.4荷载

楼面恒载:

楼面用40厚1:

3水泥砂浆抹面,梁、板下面和梁侧用20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载: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4.0KN/㎡。

混凝土:

用C25级。

钢筋:

直径≤10mm,用HRB335级钢,直径≥12mm用HPB235级钢。

 

1.3.1按建筑平面图进展单向板主次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绘出草图,并附计算书。

1.3.2按所选定的结构平面布置进展楼盖的结构设计:

〔1〕核算钢筋混凝土内柱的截面尺寸〔层高为4.5〕。

〔2〕确定主梁、次梁、板的截面尺寸,并进展设计计算。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的配筋图〔只画板的配筋平面图,因为对称,可只画1/4楼盖平面;次梁配筋图〔包括次梁的立面图、各跨中各支座边载面配筋图〕;主梁配筋图〔包括主梁立面图、抵抗弯矩图、纵向钢筋放样图,各跨中和各支座边截面配筋图〕。

施工图要求按适当的比例匀称地安排在图上,可用电脑CAD制作,图右下角部要写施工说明,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级别以与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结构体系

经比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单向板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墙砖和钢筋混凝土内柱承重方案。

2.2结构构件布置

2.2.1主、次梁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7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分别为2.4m、2.3m,l02/l01=6/2.4=2.5,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2.2.2板厚取值〔B1、B2〕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l/40=2400/40=60mm,按民用房屋楼面构造要求h≧60,取板厚h=60mm。

次梁〔L1〕截面高度应满足:

h=l0/18~l0/12=6000/18~6000/12=334~500mm,取h=450mm;b/h=1/2-1/3,取b=200mm。

主梁〔L2〕截面高度应满足:

h=l0/15~l0/10=7000/15~7000/10=467~700mm,取h=650mm;b/h=1/2-1/3,宽度取b=250mm。

2.2.4结构布置图〔见图2〕

3.构件设计

B1、B2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3.1.1B1、B2剖面与计算图

根据本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

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主梁搁置方向为120mm,次梁搁置方向为60mm。

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如下:

中间跨:

l0=ln=2300-200/2-200/2=2100mm

边跨:

l0=ln+h/2=2400-100-120+60/2=2210mmn=2230mm,两者取小值:

取l0=2210mm

因跨差〔2210-2100〕/2210×100%=4.98%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见图4:

3荷载计算

1、B1、B2的恒荷载标准值

40m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4×20=0.8KN/㎡

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6×25=KN/㎡

20mm厚的混合砂浆0.02×17=0.34KN/㎡

小计:

KN/㎡

2、KN/㎡

KN/㎡,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于是B1、B2的

×KN/㎡

×KN/㎡

KN/㎡KN/㎡

3.1.3内力与配筋计算〔以下所有查表均出自某某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2004年版]〕

板厚60㎜,h0=60-20=40㎜,b=1000。

C25混凝土,查表得ƒc=N/㎜2,ƒt=N/㎜2,α1=1。

HPB235钢筋,ƒy=210N/㎜2,板内力与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

表1B1和B2的内力与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αm

1/11

-1/11

1/16

-1/14

l0〔m〕

1

1

M=αm〔g+q〕l02

αs=M/α1ƒcbh02

0.195

0.195

0.121

0.138

ξ=1-√1-2αs

0.219

0.219

0.129

0.149

计算配筋〔㎜2〕

As=ξbh0ƒc/fy

496

496

292〔234*〕

338〔270*〕

实际配筋

〔㎜2〕

B1

ф8100

As=503

ф8100

As=503

ф6/8100

As=393

ф6/8100

As=393

B2

ф8100

As=503

ф8100

As=503

ф6100

As=283

ф6100

As=283

注:

B2板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0.8。

计算结果明确:

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如此;As/bh=283/〔1000×60〕×100%=0.47%>ρmin=0.2%,故符合要求。

3.1.4B1、B2的配筋图:

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又因l02/l01>3,设计按沿短跨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故沿长跨方向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以承当长跨方向的弯距。

综合以上两点要求,分布钢筋取ф6200〔As=141㎜2〕。

为方便施工,嵌入墙处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与支座处受力钢筋统一采用网片式钢筋,取ф6250。

各板角另加双向5ф6,L=1200。

L1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L1的剖面与计算简图:

根据本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

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250×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

l0=ln+b/2=6000-240/2-250/2+240/2=5875mm<1.025ln=1.025×〔6000-250/2-240/2〕=5899mm,取l0=5875mm

中间跨:

l0=ln=6000-250/2-250/2=5750mm

因跨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L1梁的计算简图见图7。

荷载计算:

1、恒荷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g:

×2.3=KN/m

L1梁的自重:

0.20×(0.456)×25×1.2=KN/m

L1梁的粉刷:

56)×2×17×1.2=0.318KN/m

小计g=KN/m

2、活荷载(由板传来):

q=5.50×2.3=KN/m

3、荷载总设计值:

g+q=KN/m

内力与配筋计算:

1、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M1=1/11〔g+q〕l012=1/11××2=KN·m

MB=-1/11〔g+q〕l012=1/11××2=KN·m

M2=1/16×〔g+q〕l022=1/16××2=KN·m

MC=-1/14〔g+q〕l022=-1/14××2=KN·m

剪力设计值:

L1梁的剪力计算

VA=0.45×〔g+q〕ln1=0.45××=KN

VBL=-0.6×〔g+q〕ln1=-0.6××=KN

VBr=0.55×〔g+q〕ln2=0.55××=KN

VC=-0.55×〔g+q〕l02=-0.55××=KN

2、配筋计算: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翼端计算宽度取b′f=l0/3=6000/3=2000㎜;又因

b′f=b+sn=200+2100=2300mm,取小值b′f=2000㎜。

截面钢筋按一排布置,h0=450-35=415mm,其中B、C支座采用双筋梁计算。

C25砼,fc=1N/㎜2,ft=1.27,钢筋采用HRB335,fy=300N/㎜2。

箍筋采用HPB235钢,fyv=210N/㎜2。

经判别,各跨内截面均为第一类T形截面,承受负弯距的中间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各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

表2L1的内力与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αm

1/11

-1/11

1/16

-1/14

l0

5875

5875

5750

5750

M=αm〔g+q〕l02

αs=M/α1ƒcbh02

或αs=M/α1ƒcb′fh02

1

ξ=1-√1-2αs

17

0.191

11

0.140

As=ξbf′h0α1ƒc/ƒy

560

362

As=ξbh0α1ƒc/ƒy

629

460

选配钢筋

3Φ16

As=603

2Φ18+1Φ14

As=

2Φ16

As=402

2Φ18

As=509

计算结果明确:

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原如此;As/bh=402/〔200×450〕×100%=0.45%>ρmin׃t/ƒy×1.27/300〕×100%=0.19%,故符合要求。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截面尺寸复核:

hw=ho-hf′=415-60=355㎜,因hw/b=355/200=1.785<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cƒcbho=0.25×1×1×200×415=2KN>KN,故截面尺寸是满足要求。

tbho=0.7×1.27×200×390=KN>VA=KN,故应按>ƒcbho=64.97,300<h≤500,故S=200。

验算配箍率最小配筋率:

ρsv=nAsv1/bs=56.6/200×200=0.142%>ƒc/ƒyv=0.11%,满足要求。

L1的配筋图见图

L2梁〔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L2的剖面与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300mm×300mm的混凝土柱上。

其计算跨度:

边跨:

ln=l0+a/2+b/2=7000-120-150=6730㎜ln=168mm

lo=1.025Ln+b/2=1.025×6730+300/2=7048㎜,近似取lo=7050mm

L2的计算简图见图9。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19计算内力。

荷载计算

L2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为简化计算,将L2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考虑。

L1传来恒荷载:

×7.0=KN

L2自重:

6)××25×1.2=10.18KN

L2粉刷:

[0.25+6〕×2]×0.02×2.3×17×1.2=1.58KN

1、恒荷载:

G=KN,取G=85KN

2、活荷载由L1传来:

Q=×7=KN,取Q=90KN

内力与配筋计算

1、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M=k1GL+k2QL〔式中系数k1、k2由教材附表19中相应栏查得〕

剪力设计值:

V=k3G+k4Q〔式中系数k3、k4由教材附表19中相应栏查得〕

L2弯距计算见表3。

L2剪力计算见表4。

表3L2弯矩计算表〔KN·m〕

编号

工况

1

B

2

K/M

K/M

K/M

1

 

 

2

 

___

-0.084

3

____

__

组合项次

Mmax〔KN.m〕

①+②

①+

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