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908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予岂好辩哉

予岂好辩哉

庄子观鱼

庄子晚年常于濮水(今蒙城南芡河)、涡水垂钓、观鱼,与鱼鸟同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一日,庄子与朋友惠子同在观鱼。

庄子凝神关注水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自由自在游弋嬉戏的鱼儿,不禁赞曰:

“水中之鱼,何其乐也!

”惠子笑曰:

“子非鱼,怎知鱼之乐?

”庄子立即反驳道:

“子非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无言以对。

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文王谟(“谟”同“谋”,谋略)

(2)邪说暴行有作(“有”同“又”)

(3)是率天下而路也(“路”同“露”,败,疲惫)

(4)举舜而敷治焉(“敷”同“溥”,遍)

(5)师死而遂倍之(“倍”同“背”,背叛)

(6)昔者孔子没(“没”同“殁”,死)

(7)秋阳以暴之(“暴”同“曝”)

(8)皜皜乎不可尚已(“皜皜”同“皓皓”、“皦皦”,洁白的样子;“尚”同“上”,达到)

(9)则市贾不贰(“贾”同“价”)

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

(1)辩

(2)治

(3)信

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名词作动词,穿衣)

(2)许子冠乎(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3)踵门而告文公曰(名词作动词,至)

(4)劳之来之(使动用法,使……来)

(5)匡之直之(使动用法,使……正)

第4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泛滥于中国

古义:

中原地区。

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3)虽然,未闻道也

古义:

虽然这样。

今义:

转折连词,与“但是”、“可是”呼应。

(4)有大人①之事,有小人②之事

①古义:

与“君子”相似,有时指有德者,文中指在位者。

今义:

敬辞,指长辈或成年人。

②古义:

平民百姓。

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地位低下的人也用于自称。

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天下之通义也(判断句)

译文:

这是通行天下的共同原则。

(2)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判断句)

译文:

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

(3)劳力者治于人(被动句)

译文:

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

(4)奚冠(宾语前置)

译文:

戴什么帽子?

(5)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宾语前置)

译文:

为什么许子要那样一件件地和各种工匠做买卖?

(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宾语前置)

译文:

攻击戎狄,痛惩荆舒,就没有人敢抗拒我。

(7)泛滥于中国(状语后置)

译文:

在中原地区泛滥。

(8)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状语后置)

译文:

那种荒谬的学说,从心里产生出来,便会对工作产生危害;对工作产生危害,也就对政治产生危害了。

(9)鸟兽之害人者消(定语后置)

译文:

害人的鸟兽也没有了。

孟子的论辩艺术技巧

《孟子》一书,七篇十四章,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除了其继承发展了孔子深得人心的仁政思想以外,恐怕还要归结到他那“雄论善辩”的艺术技巧吧。

一、善察人意,巧比设喻,诱人入套,畅谈己志

例如,在《梁惠王(上)》中,梁惠王自鸣得意地说: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接着又问道,“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妄图以此来难倒孟子。

可孟子一听,就明了其内心:

表面是说自己在“救助灾民,实行‘仁政’”;而实则还是在妄想“增加国民,实行‘霸道’”。

对如此心理,孟子则“明察秋毫”,随即答道:

“王好战,请以战喻。

”这是怎样的善察人意呀!

除此之外,他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战争中的逃跑情况“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设套,让其钻入。

结果那梁惠王不知就里,随口便道: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从而入了圈套;孟子看他入套,则拉紧套绳: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随即便大谈特谈治国之道:

首先应顺自然,遵农时,不扰民生;接着搞经济,增种植,创制民产——搞好物质文明;再接着,办教育,化子民,敬重老人——搞好精神文明。

二、善用对比,旗帜鲜明,批驳谬误,毫不留情

孟子在《滕文公(上)》与景春谈到什么是“大丈夫”时,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岂不是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听罢立马反驳: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一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认为纵横家“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是大丈夫,可是孟子却认为懂礼节的男女都是大丈夫!

只要他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我们都只知道,这是一个男子汉应遵循的做人准则,岂知孟子是就女子守礼而提出来的呢?

这是在对话中运用的独特对比,他旗帜鲜明,批驳谬误,毫不留情。

三、对比排偶,问句引用,层见叠出,气势磅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引起注意,能产生共鸣,能使人心悦诚服,在论辩中,孟子总是追求一种铿锵悦耳、气势磅礴、具有不可辩驳力量的语言。

这种语言,不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是不能有的!

本板块精选了孟子的两篇文章。

第一章,除开头一句公都子问话外,其余全是孟子一个人“自说自话”,解释自己本不好辩,是不得已而辩论。

第二章,孟子具体批评了许行的农家理论,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分工学说,批评之中表现了孟子的论辩技巧。

说说孟子是怎样驳斥杨朱、墨子和农家的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杨派主张个人第一,这便否定对君尽忠,就是目无君上;墨派主张天下同仁,不分亲疏,这便是否定对父母的尽孝,就是目无父母;儒家主张以礼治国,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如果像杨朱那样要求人人为我,当然就无法保证君的位置;如果像墨子那样要求爱无差等,爱他父犹己父,也属于大逆不道。

孟子严正指斥这两种学说的倡导者是无君无父的禽兽,可谓击中要害。

农家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君民并耕”和“市贾不贰”。

孟子对这两点都持否定态度。

批判“君民并耕”时,先以倡导者许行的行为为例指出其理论内在的矛盾,然后列举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社会分工有其必然性;批判“市贾不贰”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指出农家的理论无视实际,闭门造车,不堪一击。

阅读课文11,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C.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泛滥于中国

[解析] A项,第一个“于”表被动。

B项,“见”表被动。

C项,“为”表被动。

要熟悉文言文被动句的常见格式。

如果看到形式上是主谓结构而把它当作主谓结构来翻译时,不合常理,就要考虑它有可能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中,“屈原放逐”就是“屈原被放逐”的意思。

[答案] D

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作被动句。

常见类型

例句

类似成语

1.“为

……所”

①“……为……所……”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为所

动古为

今用

②“……为……”(无“所”)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见……于”式(三类归在一起,便于巧记) 

①“……见……于……”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信而

见疑

②“……见……”(无“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于……”(无“见”)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此外,也有用“被”表被动的,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还有一种所谓意义被动,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鹊巢鸠占”“弱肉强食”。

这两种情况在文言文中较少见,是后起的用法

11.公都子说:

“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

为什么呢?

”孟子说:

“我难道喜欢辩论吗?

我是不能不辩论呀。

人类社会产生很久了,太平一时,又乱一时。

当唐尧的时候,大水横流,在中原地区泛滥,大地上成为蛇和龙的居处,人们无处安身;低地的人在树上搭巢,高地的人便打相连的洞穴。

《尚书》说:

‘洚水警告我们。

’洚水是什么呢?

就是洪水。

命令禹来治理。

禹疏通河道,使水都流到大海里,把蛇和龙赶到草泽里;水顺着河床流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便是这样。

危险已经消除,害人的鸟兽也没有了,人才能够在平原居住。

“尧舜死了以后,圣人之道逐渐衰落,残暴的君主不断出现,他们毁坏民宅来做深池,使百姓无地安身;破坏农田来做园林,使百姓不能得到衣服和食物。

荒谬的学说、残暴的行为随之兴起,园林、深池、草泽多了起来,禽兽也就来了。

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

周公辅助武王把纣王杀了,又讨伐奄国,三年之后又把奄君杀掉了,并把飞廉赶到海边也加以杀戮,被灭的国家一共五十个,把老虎、豹子、犀牛、大象赶到远方,天下的百姓非常高兴。

《尚书》说过:

‘文王的谋略多么光明!

武王的功业多么伟大!

帮助我们,启发我们,直到后代,使大家都正确而没有缺点。

“太平之世和仁义之道又逐渐衰微,荒谬的学说、残暴的行为又起来了,有臣子杀死君王的,也有儿子杀死父亲的。

孔子深为忧虑,撰写了《春秋》这部史书。

撰写《春秋》这样的史书,按照礼法,是天子的职权,(孔子不得已做了)所以孔子说:

‘了解我的,怕就在于《春秋》这部著作吧!

责骂我的,也怕就在于《春秋》这部著作吧!

“(自那以后)圣王也不再出现,诸侯无所忌惮,一般士人也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满天下。

于是所有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

杨派主张个人第一,这便否定对君上的尽忠,就是目无君上;墨派主张天下同仁,不分亲疏,这便将否定对父亲的尽孝,就是目无父母。

目无父母,目无君上,那就成了禽兽了。

公明仪曾说:

‘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但是,老百姓脸上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就是率领着禽兽来吃人啊。

’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就无法发扬,这便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而阻塞了仁义的道路。

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也就等于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残杀。

我因而深为忧虑,便出来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反对杨、墨的学说,驳斥荒唐的言论,使发表荒谬议论的人不能抬头。

那种荒谬的学说,从心里产生出来,便会对工作产生危害;对工作产生危害,也就对政治产生危害了。

即使圣人再度兴起,也会同意我这番话的。

“从前大禹制服了洪水,天下才得到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赶跑了猛兽,百姓才得到安宁;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畏惧。

《诗经》说:

‘攻击戎狄,痛惩荆舒,就没有人敢于抗拒我。

’像杨、墨这样目无父母、目无君上的人,正是周公所要惩罚的。

我也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反对偏激的行为,驳斥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难道是喜欢辩论吗?

我是不能不辩论呀。

能够以言论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

——《孟子·滕文公下》

12.有一位研究神农氏的学说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了滕国,亲自谒见滕文公,告诉他说:

“我这个偏远地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个住所,做您的百姓。

”文公给了他房屋。

他的门徒几十个,都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计。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到了滕国,也对文公说:

“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我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了许行,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以前的学说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来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

“滕君确实是个贤明的君主;虽然如此,但是还不真懂得道理。

贤人要和人民一道耕种才吃,自己做饭,而且也要治理民政。

如今滕国有储谷米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别人来奉养自己,又怎能叫作贤明呢?

”孟子说:

“许子一定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说:

“对。

”“许子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答道:

“不,许子只穿粗麻织成的衣服。

”“许子戴帽子吗?

”答道:

“戴。

”孟子问:

“戴什么帽子?

”答道:

“戴白绸帽子。

”孟子问:

“自己织的吗?

”答道:

“不,用谷米换来的。

”孟子问: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答道:

“因为妨碍庄稼活。

”孟子问:

“许子也用锅甑做饭,用铁器耕田吗?

”答道:

“对。

”“自己做的吗?

”答道:

“不,用谷米换来的。

”“农夫用谷米换取锅甑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铁匠用锅甑和农具来换取谷米,难道说是损害了农夫吗?

而且许子为什么不亲自烧窑冶铁,做成各种器械,什么东西都储备在家中随时取用?

为什么许子要那样一件件地和各种工匠做买卖?

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答道:

“各种工匠的工作本来不是一方面耕种一方面能同时干得了的。

”“那么,难道治理国家就能一方面耕种一方面又能同时干得了吗?

(可见必须分工)有官吏的工作,有小民的工作。

况且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具备各种行业的产品,如果每一件东西都要自己制造出来才去用它,这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

所以我说,有的人劳动脑力,有的人劳动体力;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共同原则。

在尧的时候,天下还不安定,大水为灾,四处泛滥,草木密密麻麻地生长,鸟兽成群地繁殖,谷物却没有收成,飞鸟野兽危害人类,到处都是它们的脚印。

尧一个人为此忧虑,把舜选拔出来总领治理工作。

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攻,伯益便将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用烈火烧毁,使鸟兽逃跑隐藏。

禹又疏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并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泗水,引导流入长江,这样之后中原才可以种地吃饭。

在这个时候,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不进去,纵是想亲自种地,可能吗?

“后稷教导百姓种庄稼,栽培谷物;谷物成熟了,便可以养育百姓。

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也和禽兽差不多。

圣人又为此忧虑,便使契做司徒的官,主管教育。

用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道理以及行为准则来教导人民——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放勋说道:

‘慰劳他们,纠正他们,帮助并庇护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所,然后加以提携和教诲。

’圣人为百姓考虑如此周到而不倦,还有闲暇耕种吗?

“尧把得不着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着禹和皋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

把自己的田地耕种得不好作为忧虑的,那是农夫。

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作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的叫作忠,替天下人民找到出色人才的便叫作仁。

(在我看来)把天下让给别人比较容易,替天下找到出色人才却困难些。

所以,孔子说:

‘尧做天子真是伟大!

只有天最伟大,也只有尧能够效法天,尧的圣德广阔无边呀,竟使人民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他!

舜也是了不得的天子!

那么使人敬服地有了天下,自己却不享受它、占有它!

’尧、舜治理天下,难道不用心思吗?

只是不用在种庄稼上罢了。

“我只听说过用华夏的文化来改变蛮夷的文化,没有听说过用落后的蛮夷文化来改变华夏的。

陈良本是楚国人,却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到中原来学习。

北方的读书人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他真是所谓豪杰之士啊!

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他一死,竟完全背叛他!

“从前,孔子死了,(他的门徒都给他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各人收拾行李准备回去,走进子贡住处作揖告别,相对而哭,都泣不成声,这才回去。

子贡又回到墓地重新筑屋,独自住了三年,然后回去。

过了些日子,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像孔子,便想要用尊敬孔子之礼来尊敬他,勉强曾子也这样做。

曾子说:

‘不行!

譬如曾经用江汉之水洗濯过,曾经在夏日的太阳里曝晒过,真是洁白得无以复加了。

’(谁能再比得上孔子呢?

)如今许行这南方蛮子,说话怪腔怪调,也来指责我们的祖先圣王之道,你们却背叛你们的老师去向他学,那和曾子的态度便相反了。

(譬如鸟)我只听说过飞出山沟迁往高大树木的,没有听说过离开高大树木飞进山沟的。

《鲁颂》说过:

‘攻击戎狄,痛惩荆舒。

’(楚国这样的国家)周公还要攻击它,你却向他学,这简直是不善于变通。

陈相说:

“如果听从许子的学说,那就会做到市场上的物价一致,国中没有诡诈;纵使打发小孩子去市场,也没有人来欺骗他。

布匹丝绸的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一样,价钱便一样;谷米的多少一样,价钱也一样;鞋的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

孟子说:

“各种东西的品种质量不一致,这是自然的;(它们的价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

你要(不分精粗优劣)完全使它们一致,只是扰乱天下罢了。

粗屦和细屦一样价钱,人难道肯干吗?

听从许子的学说,是率领大家走向诡诈,哪能够治理国家呢?

——《孟子·滕文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