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8959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仁爱版专题六《物质的溶解》科学探究题

1、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物质的溶解》这一专题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

”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

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

仪器任选.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

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①⑤(填序号)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2)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用玻璃棒搅拌.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温度升高.

【活动三】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4)小伟从日常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由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决定.

【答案】

解:

【活动一】

(1)根据题意可知,氯化钠、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

①⑤;

【活动二】

(2)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

(3)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物质溶于水能吸热或放热;

【活动三】

(4)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说明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说明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故答案为:

(1)①⑤

(2)用玻璃棒搅拌 (3)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温度升高 (4)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2、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1:

2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实验C中同学们做了①试管和②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②试管中固体可溶,①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

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同学们又补充了③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4)实验D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答案】

解: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

2。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是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②试管中固体可溶,①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溶质相同,溶剂不同,说明了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同学们又补充了③试管所示实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与①对比,说明了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

(1)2H2O

2H2↑+O2↑;1:

2;

(2)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

(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3、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提示:

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一:

如图1操作,振荡后静置,观察到:

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2)步骤二:

如图2操作,将步骤一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3)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

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碘的汽油溶液。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选填“强”或“弱”)

(4)①碘易溶于酒精。

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

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

解:

(1)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呈紫红色;故填:

紫红;

(2)由于高锰酸钾不易溶液汽油,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二者混合后会出现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现象,有因为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因此剩下的高锰酸钾颗粒会继续溶解;故填: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碘溶于汽油,因此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于;根据图2和图3的对比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故填:

碘的汽油溶液;强;

(4)①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因此用酒精代替汽油,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填:

不分层;

②对比碘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及酒精溶于水的现象,可知选择的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相互不溶解,且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这样通过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得到分离提纯;故填:

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4、硝酸钾、氯化钠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20℃时,将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各3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3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

(1)图1中P点含义是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NaCl(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标号)。

A.图2烧杯甲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图2烧杯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图3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4)图3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9%(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为使该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将溶液恒温蒸发50g水,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

【答案】

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1中P点含义是:

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将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各35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甲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乙烧杯中的固体还有部分没有溶解,所以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NaCl;

(3)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而甲烧杯中是100g的水放了35g的氯化钠,所以图2烧杯甲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图2烧杯乙中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C、图3中的两种固体完全溶解,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相等,所以烧杯甲中溶液质量等于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故错误;

故选:

B;

(4)图3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则50g的水柱最多溶解度硝酸钾42.75g,将烧杯乙蒸发50g水,水剩余50g,硝酸钾是35g,因此还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1)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NaCl;

(3)B;

(4)25.9%,否。

5、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中同时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

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实验2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3)实验3的探究目的是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4)实验4观察到的现象是装有氢氧化钠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厉害。

【答案】

解:

(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所以同时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

(2)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

(3)氯化钠溶于水,不溶于汽油,所以实验3的探究目的是:

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4)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实验4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有氢氧化钠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厉害。

故答案为: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可燃物;

(3)探究溶剂的性质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4)装有氢氧化钠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厉害。

6、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甲;

(2)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乙;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图是N,P点表示的意义是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某同学利用实验探究NaCl在水中的溶解限度,所得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

NaCl质量

加入

未溶

20℃

25g

9g

0

20℃

50g

20g

2g

20℃

l00g

34g

0

20℃

125g

48g

3g

20℃

150g

54g

0

上述实验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①②④⑤。

【答案】

解: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因此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

甲; 

(2)根据图3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后图2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乙,故填:

乙;

(3)根据图3可知20℃时N的溶解度大,而图1中乙全部溶解,因此N曲线表示的是乙,M曲线表示的是甲,P点表示在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N;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根据序号②可知20℃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所以①中20℃25g水中溶解9g氯化钠,正好形成饱和溶液;②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属于饱和溶液;③中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溶解34g氯化钠,属于不饱和溶液;④中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属于饱和溶液;⑤中20℃150g水中溶解54g氯化钠,正好形成饱和溶液。

故填:

①②④⑤。

7、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50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NH4Cl。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AB(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

【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故答案为:

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

NH4Cl。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四个实验是教材中的实验或实验改进,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1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2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变为红色,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棉花团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氨水能使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面团变为红色。

(3)利用实验3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烧杯的试管液面上升高度小于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填一种)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4)若液体x为水,将其滴入盛有固体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可能为(填一种)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答案】

解:

(1)分析可知实验1装置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

(2)浓氨水具挥发性,是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碱液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

故填: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棉花团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氨水能使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面团变为红色;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比为五分之一,先发现B烧杯的试管液面不能上升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气密性不良好、白磷不足量、反应不充分等;

故填:

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等;

(4)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可以知道水与固体反应时放热,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溶质,而导致溶液浑浊,所以固体可能是生石灰或氢氧化钠等。

故填: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等。

9、t3℃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t2℃,烧杯中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甲里是b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c物质的溶液.

②t3℃时,烧杯丙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加溶剂的操作方法可以将t3℃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c.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 b>a>c 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2℃.

【答案】

解:

由题意:

t3℃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t2℃,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则丙析出晶体最多,乙没有晶体;结合图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可知:

甲物质为b,乙物质为c,丙物质为a,所以

①通过分析可知,烧杯甲里是b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c物质的溶液;      

②t2℃时,因为a的溶解度最大,溶解的物质最多,所以烧杯丙里溶液中水量最少;   

③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减小,c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只有加溶剂都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④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并且都析出晶体:

a=b>c;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

b>a>c时的温度为t,则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的取值范围是:

t1℃<t<t2℃.

故答案为:

①b,c;      

②丙;   

③加溶剂;    

④a=b>c; 

⑤t1℃-t2℃.

10、如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二所示,分别向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浑浊。

(1)根据图一,10℃时,四种物质溶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④(填序号)。

(2)根据图二,X对应的图一中的物质是④(填序号)。

(3)70gNH4H2PO4中混有36g NaCl杂质,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除杂。

①在50℃下,用100g水行溶解,确保固体刚好完全溶解。

②降温到10℃时,溶液中析出 NH4H2PO4的质量为50g。

③过滤(填操作名称)后,再进行一次溶解及降温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NH4H2PO4。

(4)10℃时,将20gCe2(SO4)3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1%。

【答案】

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四种物质溶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③>②>④;

(2)图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所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X对应的图一中的物质是④;

(3)①50℃NH4H2PO4的溶解度是70g,所以在50℃下,用100g水行溶解,确保固体刚好完全溶解;

②降温到10℃时,70gNH4H2PO4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溶液中析出 NH4H2PO4的质量为50g;

③过滤后,再进行一次溶解及降温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NH4H2PO4;

(4)10℃时,Ce2(SO4)3的溶解度是10g,所以将20gCe2(SO4)3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1)①>③>②>④;

(2)④;

(3)①50;

②50;

③过滤;

(4)9.1%。

11、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组同学从附近河流中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图1简易净水器对水样进行初步净化。

其中使水样通过(填字母)AB层主要除去固体不溶性杂质,通过(填字母)C层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及臭味。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2)检验净化后的水是软水或硬水的方法是A(填字母)。

A.用肥皂水B.加热煮沸C.蒸馏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此过程发生的是化学(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此时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6)图是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①在t1℃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33.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解:

(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

AB,C;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水是否为硬水,故选:

A;

(3)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4)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漂白粉,起杀菌消毒作用,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6)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将t2℃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此时不能确定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多;

②在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0g,所以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1)AB,C;

(2)A;

(3)煮沸;

(4)化学;

(5)2H2O

2H2↑+O2↑,带火星的木条;

(6)①t1,不能;

②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