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451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溶解解析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7.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  )

技术条件

HCl含量36.0%~38.0%

外观合格

A.氯元素含量B.溶质溶解度C.溶质质量分数D.溶质式量

8.下列探究实验中,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的是(  )

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探究氧气的性质

探究分子的运动

9.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10.将50g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B.10.2%C.10.8%D.19.6%

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B.BC.CD.D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3.化学学习中常用到“质量守恒”、“反应先后”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溶质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

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

3

C.少量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析出固体铜

D.向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先生成蓝色沉淀

14.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人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用相同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18.工业上用Mg(NO3)2作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HNO3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的HNO3溶液和60%的Mg(NO3)2溶液.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和H2O均无损耗,则投料比

的值为(  )

A.0.3B.0.4C.0.5D.0.6

19.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20.如图所示的图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在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量水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D.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二、填空题

2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结构决定性质”,请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成为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3)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和17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0℃~20℃B.20℃~40℃C.40℃~60℃D.60℃~80℃

三、解答题

23.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24.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  克;

水  克.

25.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是

(1)氯化钠  g;

(2)水  g.

26.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kg;

将其中的50g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  g;

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7.“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需要固体次氯酸钠  g.水  mL

(2)可将上述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次氯酸钠溶液  g.

28.实验室要配制50克5%的Na2S04溶液.

(1)需要Na2S04固体  g

(2)Na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9.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几百名潜水员参与了打捞工作,他们携带的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2O2),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供人呼吸.某同学想进一步探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将15.6g过氧化钠加入盛有147.6g水(过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直至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0.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由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该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5g、30g、45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第Ⅳ组

稀盐酸的质量/g

15

30

4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1.8

n

4.4

(1)第Ⅱ组数据n为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物质的溶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电解水实验;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

“正氧负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不是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硫酸钡难溶于水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电解水的实验结论:

“正氧负氢”,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水体污染、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碘能溶于汽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纯净的氢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A、碘能溶于汽油,碘放入汽油中能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表面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点燃纯净的氢气,会观察到氢气安静的燃烧,不会产生尖锐的爆鸣声,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金属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植物油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汽油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D、塑料难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碱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分析;

B.根据碱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A.氢氧化钠的质量是一定的,水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B.溶液中水越多,溶液的碱性越弱,氢氧化钠溶液的pH越小,可见溶液的pH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

D.二氧化碳不但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可见水的量改变,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也随之改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剂质量的变化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等量的影响,要结合各选项认真分析解答.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转化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B、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解答;

C、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解答;

D、根据混合溶液间的反应解答.

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能继续溶解至形成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直至不变,正确;

B、向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酸碱中和,则酸性减弱,当氢氧化钾过量,则溶液呈碱性,正确;

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开始不是零,错误;

D、向盛有H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则氢氧化钠先与硝酸反应,硝酸消耗尽则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故沉淀不会是从0开始,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酸的化学性质;

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本题是图象题,图象题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

C.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溶解度和溶质的式量都不是用百分数表示的,而氯元素的含量只能标出Cl;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C正确.

【点评】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氧气的化学性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

A、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分别把高锰酸钾溶解在水和汽油不同的溶剂中,存在对照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铁钉锈蚀的实验是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来比较而得出其锈蚀的条件,属于对比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氧气中性质,就是看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

D、探究分子的运动性,是探究同一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C、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D、根据硝酸钾的容积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A、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

B、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

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

故选D.

【点评】准确地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将50g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9.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

10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形成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来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会溶解,慢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就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A正确;

B.等质量的铁和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镁产生的多,且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镁的斜率较大,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大,故D错误.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压轴实验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

溶液的体积分析解答;

C、恒温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A、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能溶解度不同,等量的水溶解等量的溶质造成,若是饱和溶液,则该说法成立,但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00毫升×

1.2克/厘米3×

10%=24克,正确;

C、若恒温蒸发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