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班教程精讲.docx
《幼儿美术班教程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美术班教程精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美术班教程精讲
幼儿美术班教程
【内容提要】《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美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具备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其中色彩的运用,是符合幼儿的直观性认知特点的,是易于被幼儿接受又深受幼儿喜欢的。
同时,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情感。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更好的运用色彩,在美术操作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如下几点措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与选择。
一、 认识常用色彩,学会简单的涂色方法。
二、 多观察相似色提高幼儿辫色能力。
三、 鼓励幼儿多角度观察物体色彩,能以色彩表现物体颜色。
四、 学会选择色彩,并能搭配和运用。
【关键词】色彩、观察、选择
幼儿美术教育是让幼儿初步具备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6岁幼儿处于涂鸦期,对线条和图案的构画有一定的年龄特征,而色彩是符合幼儿直观性特点的也是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色彩可以用来表现情感,教师在指导幼儿如何使用色彩时,除了要教会幼儿认识色彩,调配色彩外,还要启发、引导幼儿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一些帮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观察与选择色彩的方法。
一、 让幼儿认识常用的颜色,说出名称,学会简单的涂色
方法。
要想正确选择色彩,必须首先认识色彩。
在小班教学中,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橙、绿、紫、黑、棕等6~8中颜色,培养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并使他们初步学会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如画“吹泡泡”,首先让他们在阳光下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然后再让他们画泡泡,这样画出来的泡泡就丰富多彩,幼儿的兴趣就更浓。
到了中班,就要让幼儿认识和使用红、黄、蓝、绿、紫、黑、青……等12中颜色,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帮助他们学习用物体相似的或想象的颜色作画。
如画“彩色的树”、“海底世界”等。
到了大班,幼儿要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习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
如画装饰画“美丽的花盘”、“茶垫”等。
涂色时应该让幼儿顺一个方向涂,可以横着来回涂色,也可以竖着上下涂色,还可以斜着涂。
如画“气球、小花伞”等。
二、启发幼儿全面观察物体的色彩
幼儿辨色能力愈强,就愈能主动地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来画画,并在自己的图画上逐步注意色彩的运用,这样就能使幼儿对颜色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发展为辨别和运用的能力。
做法有二种:
1.让孩子们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涂抹颜色,使孩子们能较准确地掌握颜色的名称。
如在讲故事“三只蝴蝶”以后,启发每位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蝴蝶,要画这些蝴蝶,尽管千姿百态,但必须按故事规定涂色,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孩子们在涂色的时候,首先要想到颜色的名称:
红、黄、白。
2.让幼儿观察实物,这些实物包括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动物及日常生活用品,选择与这些实物相似的颜色来画画,逐步纠正幼儿对颜色的疏忽。
三、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观察物体的色彩
同一件物体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也可也画出不同的形象,同一件物体在不同的光线、气候等条件下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来画呢?
当然也是可以的。
幼儿的色彩感也是通过日常有意识的观察逐步提高,其中观察自然景色是最主要的。
如带领幼儿观察一棵银杏树,在未看之前大家都说是绿色的。
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各有不同,有的说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淡绿色的,有的有一点蓝色,有的带一点紫色,还有的是黄颜色。
他们还发现在太阳照到的地方的树叶看起来越来越淡,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颜色就很深了。
其实,我们看见的每一样东西都不会只有一种颜色,有时它们本身就有好几种颜色,也有的时候是季节不同了,它们颜色也就不同了。
我们启发孩子们经常自己去寻找多种物体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并画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自然科学游戏,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经常去寻找观察目标,在小本子上画上各种色彩丰富的东西。
四、教会幼儿选择色彩
幼儿在选色时,应有一定的弹性,所谓相似的而不是相同的,孩子们就能在一些近似的颜色里进行选择,除了各种物象客观的颜色外,还有作画者本人的构思,爱好及审美能力等,这也是绘画与摄影的不同。
1.让孩子们看清基本颜色。
开始孩子们对颜色的观察很粗糙,只能分辨一些主要的颜色,看任何东西的颜色几乎都是单一的,如:
太阳是红的、小鸭是黄的、企鹅是黑的等等,如果有人涂了另一种颜色就会产生非议。
在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颜色时,我们也要以观察它们的主要颜色为主。
2.分辨多变、复杂的颜色。
我们在观察物象主要颜色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分辨那些开始没有注意到的颜色。
例如:
在画苹果时,幼儿看到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苹果分别让幼儿观察,可以发现红苹果上有的地方也有一点绿色、黄色,黄苹果上有的地方也有一点红色,绿苹果上也有黄颜色。
这样,孩子们在画苹果时,就不图单一的颜色,他们把有的苹果涂成一半红、一半绿,有的周围涂黄色、中间涂成绿色。
有的苹果也涂成了一种颜色。
在分辨颜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又进一步提高。
求知欲也增强了,把被动的按照一般习惯涂色变为主动的观察,选择自己认为准确的颜色。
孩子们画的苹果颜色各异,涂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观察和选择颜色。
3.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教幼儿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而不是相同的颜色,这一点很重要,这样的选择是留有余地的,并和幼儿的观察、想象、个性、爱好密切地结合。
例如:
画“池塘里的大白鹅”时,白鹅的颜色是白的,可以有淡色来代替。
像柠檬黄、湖蓝、灰色。
或者用一种颜色画边,里面不图颜色。
总之,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如不同种类,在不同季节中的花草树木;日出日落时绚烂的天空;雨后天晴时出现的彩虹;感受不同色彩给自然界带来的美丽景色,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大胆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积极创作,充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感。
附件:
∙我对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实现的一点想法.doc
专题四幼儿园学科教学模式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一、美术欣赏教学模式:
五层次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注意各种美术作品中造型、色彩、构图等的情感表现性;培养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丰富其美感经验,培养初步的审美评价能力。
2.策略和程序
第一层次:
整体感知描述。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
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出示作品或以音乐激发幼儿对欣赏对象的兴趣。
引导幼儿集中注意观察欣赏对象,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鼓励幼儿把初步感知获得的认识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予他们以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像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第二层次:
形式分析。
这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关键环节。
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在幼儿对具体作品进行形式分析过程中,教师宜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体验,再进行理性的分析。
为此,教师应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教师自己要对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二是教师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因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是变化和统一的有机整体;三是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四是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分析,待幼儿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对于作品独特的描绘手法,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
第三层次:
领会、表达作品。
由于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原因,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指导,应注意两点:
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即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整体,又必须根据美术作品的整体来理解美术作品的各个部分。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运用“对意义的预期”手段,即自身应对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
第二,教师必须鼓励幼儿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创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个人的创作动机。
第四层次:
评价小结。
所谓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对幼儿评价阶段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对于人类美术活动的意义上,以帮助幼儿从多样化的作品表达方式中吸取审美经验,提高其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趣味。
例如:
评价《大碗岛的星期天》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
“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你喜欢这幅画吗?
”“你看后感觉如何?
”“你是否想把这幅画挂在教室里?
”等。
幼儿交流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可以总结。
第五层次:
外化创新。
即情感深层体验,联系外物,尝试创新。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提供幼儿外化创作新客体的环境,引导幼儿运用新知、新感觉创作新作品,这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对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有极其积极的作用。
这一层次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临摹体验。
通过临摹,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增强幼儿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心灵对欣赏作品产生共鸣融合。
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大班的部分美术欣赏作品,如欣赏《向日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临摹梵高的《向日葵》,并将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放在一起展示。
临摹活动能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向日葵》色彩明快和线条简练、有力等特征。
二是游戏法。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角色游戏法:
如大班欣赏《茶具》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扮演‘导游’,介绍一两种本班展览的茶具。
”这个游戏使幼儿欣赏到更多的茶具之美,丰富了审美经验。
(2)建构游戏:
通过让幼儿建构游戏,加深对欣赏对象美的特征的认识。
如欣赏《民居建筑》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拼搭各种民居建筑,促进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尝试制作。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艺作品的欣赏,能加深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
如欣赏剪纸作品后让幼儿尝试制作剪纸。
幼儿在制作中体验剪纸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剪纸作品的本质特征,领略剪纸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韵味。
四是表演活动。
可让幼儿用动作表现作品描绘对象的动态。
例如,大班欣赏舞蹈《奔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在“赛马”的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加深了幼儿对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的感受。
又如欣赏舞蹈《印染纱巾》,最后让幼儿用纱巾装扮自己并随音乐跳舞。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美术欣赏:
大碗岛的星期天
活动目标
1.感受点彩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排列变化,感受画面构图的不对称的均衡美。
2.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
3.初步学习点彩派画法。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彩色视频仪、水粉颜料、铅画纸、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提问:
(1)小朋友,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
有什么样的姿态?
(3)除了这些人还有什么?
(4)你能看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
2.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重点感受点彩派作品的特点。
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样的线条,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2)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
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
(3)画面上的黄颜色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4)你觉得这幅画上色方法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绘画中的上色方法及色彩效果:
把无数的原色油彩细点交错排列在画面上,再通过欣赏者的眼睛调混起来,这样画面上的各种色点组成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这种方法称为点彩派。
这幅画的作者修拉就是“点彩派”的代表人物。
继续提问:
(5)画面上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干什么?
(6)画面前面和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
(7)看完整幅图,你感觉怎样?
3.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假想是画中人物,随着教师的描述语去想像:
“我躺在一片嫩绿的草地上,看见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在休息,有的照管着孩子,有的在看风景……透过密密的树阴,远处的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还有人在划赛艇,每个人都充分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我感觉轻松极了,真想在这儿多留一会儿。
”(配抒情的钢琴曲。
)
4.教师提问幼儿:
“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为什么?
”
简单小结:
这幅画上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有规律,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平衡。
画家用点彩派的画法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效果。
今天,我们也来用点彩派的画法画一画。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
(1)教师用基本色黄色、蓝色来画树叶,通过黄色和蓝色的色点混杂,产生黄、绿、浅绿、深绿的色彩效果。
(2)使用水彩色时,注意保持画面的清洁,洗笔后蘸颜料。
6.展示、评价幼儿作品,主要评价画面的色彩效果。
注:
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大班第308页,许卓娅、孔起英主编.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三版。
评析:
该欣赏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人物的动态、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该作品是“点彩派”的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点彩”特色。
继而,在轻快的音乐伴随下,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教师还给幼儿简单地介绍了画家修拉及“点彩派”作品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视野。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儿用“点彩”方法画画,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二、命题画的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新的造型技巧,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对绘画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
2.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
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应注意精练、游戏化,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常用方法是:
①用语言帮助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经验;②可以组织幼儿唱歌、猜谜语、看表演或出示教具等,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活动中来。
第二环节:
讲解要领。
绘画活动的重点、难点是需要教师讲解的,必要时应有示范,这是一个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环节。
既要语言简练、示范运动清楚,让幼儿掌握本次活动的基本技能,又要避免幼儿简单模仿。
在此,教师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在物体画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幼儿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
把握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颜色和动态等,可以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物体的视觉表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逐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来描绘物体。
通过系列课题来帮助幼儿掌握物体的造型。
②在情节画教学中,首先应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教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把与之有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便正确地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要注意引导幼儿通过把主体物画大、画细致或通过画面色彩的设置来突出主题。
第三环节:
提出要求。
在幼儿创作前,教师要明确地向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交代绘画程序:
有些绘画活动的程序不能随意变动,教师应让幼儿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例如,在大班“大海里的轮船”纸版画活动中,要求幼儿的作画顺序是:
画底版→剪→叠贴→涂油墨→盖宣纸拓印。
二是提醒技能要求:
色彩搭配、合理布置、均匀涂色等,要依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提出,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三是提醒习惯要求:
握笔、正确使用工具、专心作业、爱惜作品等,应依据班级幼儿近期出现的问题提出,使之具有针对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提出,应依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所使用工具材料的特点以及幼儿实际水平等有所侧重。
大量的、充足的时间应放在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上。
第四环节:
幼儿作业。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构思、操作、创新。
幼儿作业时,教师应进行巡回指导,从构思、造型、色彩使用、构图等角度对幼儿进行辅导。
构思、造型、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在不同的幼儿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形成了每个幼儿自己的绘画特点。
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绘画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发展水平上再向前发展一步。
第五环节:
作品评价。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幼儿绘画的评价标准,即看作品是否符合同龄幼儿的一般水平,是否有童趣,是否有艺术性,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作品。
在组织作品的评价时,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注意正确、恰当地评价幼儿的作品,而且要把评价作品的标准教给幼儿,帮助他们学习正确评价同伴的作品。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可以组织幼儿在相互欣赏作品中评价作品,也可以在相关游戏中评价作品,还可结合评价的结果发给幼儿奖品。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命题画:
小鸡(中班)
活动目标
1.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中锋钩线和画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态。
2.能大胆下笔,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欣赏内容简单的水墨画若干幅。
2. 教学挂图“群鸡”,带领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及动态。
3.操作材料“小鸡”、活动贴绒小鸡、宣纸、墨汁、毛笔、洗笔瓶、抹布等。
(如没有宣纸,可在操作材料上作画。
)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群鸡”,并讲述鸡妈妈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请小朋友帮鸡妈妈看看小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长得怎么样。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
小鸡长得很可爱,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还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长着两条细细的腿。
他们有的抬头找妈妈,有的低头吃虫子,还有的在做游戏。
出示活动贴绒小鸡,变化小鸡的各种不同姿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提醒幼儿可画出各种神态的小鸡。
2.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笔锋的基本用法。
教师:
我们以前欣赏过水墨画,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这种方法来画小鸡。
它是用毛笔和墨汁来画的。
(教师示范)先用毛笔蘸上水墨,让毛笔“躺”下来,稍稍用力画出小鸡的头和翅膀,翅膀比头画得大一点;再用笔尖像走路一样勾出小鸡的嘴巴、胸、肚子和爪子;最后用笔尖(像跳一样)点出鸡的眼睛。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鸡妈妈现在要请小朋友给小鸡画像,它还想问问小朋友画的小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幼儿先观察操作材料,然后在其空白处作画,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指导幼儿,掌握用笔方法。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小朋友为它的小鸡画像。
活动建议
教师用的活动小鸡最好是磁性的,便于教师操作和幼儿观察。
活动延伸
1.提供给幼儿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巩固小鸡的画法。
2.用圆形、椭圆形拼搭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鸡。
注:
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大班第290页,许卓娅、孔起英主编.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三版。
评析:
幼儿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进行艺术活动的。
丰富的材料能为孩子的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艺术表现需要一定的技能,为了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使其能自如地、比较客观地表现自我和周围世界,教师在命题画里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多种绘画技能。
“小鸡”绘画活动重点是教幼儿学习水墨画的技能,因此教师作了有关的讲解与示范。
同时教师也重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帮助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鸡,活动一开始,教师从观察入手,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认识了小鸡各部分的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以加深印象,这是作画的前提。
“小鸡的姿态”是作画的难点。
教师通过启发幼儿将小鸡的各部分进行组合,拼成姿态不同的小鸡,使幼儿在拼拼摆摆中开阔了思路,理顺了步骤,克服了创作中的技能难点,为下一步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每个幼儿都用毛笔画出了一只或多只形态各异的小鸡。
当孩子们欣赏着、评议着这些作品时,当他们把五角星贴到自认为最美的小鸡上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三、意愿画的教学模式:
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1.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经验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构思、作画水平。
2.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
引起兴趣。
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播放音乐或提供线索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提取与本次绘画活动相关的经验。
此环节应注意做到精练,并尽量游戏化。
第二环节:
启发思考。
幼儿的意愿画通常是有主题的意愿画,这些主题与命题不同,它不以实物为对象,而是以幼儿丰富的想像和鲜明的记忆为依据。
虽然意愿画是幼儿的自由画,但他不同于自由活动,教师仍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画什么。
一般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幼儿回忆或想像,并请一些幼儿给全班讲述自己想要画的内容。
幼儿发言后,教师进行小结,让幼儿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创作。
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如何表现这一主题,即怎样画的问题。
教师可从造型、设色、构图等方面启发、引导幼儿思考。
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幼儿的思考,更不能用自己的描绘来代替幼儿的创作。
②提问题、谈话等启发和引导活动都应该在幼儿动手创作之前进行。
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才要及时地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提示。
③教师可以提供点、线、几何图形等线索来启发幼儿构思创作内容。
第三环节:
指导操作。
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可以轻声播放与绘画内容有关的音乐或歌曲,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允许小朋友在作画过程中小声交谈、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设想,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维,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解决作画时的困难,帮助能力强的幼儿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表现事情的具体情景。
第四环节:
评价作品。
可以展示全班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也可以选出有趣的作品,请作画的幼儿介绍内容。
教师应把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评价作品,让幼儿学会赞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
3. 教学范例及评析
意愿画:
暑假里最高兴的事(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画出人物的发型和服装特征,画出简单的动作和脸部表情。
2.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画面需要选用鲜明的色彩,表现高兴的事情。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印象构思画面,表现一定的情景。
4.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想像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开学后,与幼儿进行暑假生活的谈话。
2.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
暑假结束了。
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一定过得很愉快。
开学了,小朋友们又欢聚在一起,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谈了不少高兴的事。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要用绘画将自己在暑假中最高兴的事画出来。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出示男、女孩有笑容、有动作的图片:
“这张画上的男孩和女孩高兴吗?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