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079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37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况……………………………………………………2

第二章项目意义及必要性……………………………………3

第三章建立“罗汉果GAP种植及加工基地”前景分析……14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划…………………………………………35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49

第六章建立“罗汉果GAP种植基地”的可行性……………50

第七章环境保护………………………………………………53

第八章社会效益分析…………………………………………59

第九章项目风险分析…………………………………………60

第十章项目实施的保障………………………………………62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4

第十二章产品成本、销售收入测算……………………………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可行性结论……………………………………………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工程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法人代表:

(三)法定地址:

北海市海玉小区88幢2楼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企业,先后通过广西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双高”评审,被北海市列为十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9000万元,股票于2001年8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号:

600556。

到2002年6月30日止,企业总资产10089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0587万元。

产销率95%、96%、96%、生产成品资金占用率20%。

广西区金融机构对我公司综合经营者素质、经济技术实力、资产负债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用效益、经营现金流量、信用状况、竞争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指标的分析、评估和审计,给我公司信用等级评定为“AAA”级。

目前公司下设6个分公司,有8条生产线,其中有7条生产线(小容量注射剂、颗粒剂、片剂及2条血液制品、2条冻干粉针)通过国家GMP认证,J-1型异体真皮生产线通过CMDC认证。

公司在北海市投资兴建的综合性科技园区,集科研、生产、办公和生活于一体。

园区占地21.6万平方米,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栓剂、软膏剂6条生产线将于2002年底通过国家GMP认证。

园区建成后,必将发展成为一家集生物生化制品、血液制品、海洋药物、中西成药、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科技成果转让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

3.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施意见;

4.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项目专项实施意见;

5.国办发(1999)2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6.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

7.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1.国家其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12.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四、项目拟选地址:

广西桂林永福县

桂林永福县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日昼夜温差大,4月至10月在罗汉果的生长期温度为15~28℃,土壤含水量25%~30%、空气相对湿度大(>75%),湿润多雾,土壤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最适宜罗汉果植株生长发育。

罗汉果在该地区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栽培历史。

桂林永福县气候、水源及土壤条件适合罗汉果生长;环境质量适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标准,即符合GAP对中药材种植的要求。

五、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

6.12002年12月至2003年底建成布局合理、技术规范、生产规模化的优质无公害罗汉果GAP种植基地,其中优质种苗繁育基地200亩,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带动建设面积2.5万亩,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罗汉果2600万个,产值2600万元,利润可达600万元。

6.2到2003年9月底,建成红外线烤房及罗汉果甜甙加工厂,年处理罗汉果3000吨(干果),生产罗汉果甜甙100吨,产值4000万美元,利润可达1200万美元。

六、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6300万。

其中,固定资产4985万,技术投资315万,流动资金1000万。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罗汉果2600万只,价格按1元/只(含税)计,产值为2600万元;年生产罗汉果甜甙100吨,价格按200万元/吨(含税)计,产值为20000万元。

经测算,则年销售收入为19316万元。

七、结论及建议

7.1本项目利用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培育优质罗汉果种苗,建设万亩罗汉果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进行罗汉果科学管理,提高产量、质量及其稳定性,采用成熟、先进的专利新技术提取罗汉果甜甙,实现罗汉果甜甙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建设条件落实。

项目建设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工业化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项目的工艺技术和系列深加工产品,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先进性、成熟性、示范性和带动性,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7.2建议:

7.2.1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农民种植。

当地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应该将万亩罗汉果种植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制定长远规划,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把罗汉果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来抓。

项目承办单位要主动协调好各部门关系,确保产供销一体化各环节的密切衔接。

7.2.2搞好技术培训和服务。

项目承办单位要做好罗汉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引进工作,及时向农民传授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保证罗汉果的产量和质量。

做到种苗供应到位、技术指导到位、产品回收到位。

7.2.3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订单农业的顺利实施。

这一项目涉及到农民和承办单位的利益关系,必须按市场法则签订产销合同,用法律形式界定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实行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防止果多价贱,保证底价收购、现金收购,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第二章项目意义及必要性

2.1中药产业概况

中药是我们祖国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近代发展却很慢。

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中药业十分困难。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中药的发展,最近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大规模普查,发现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已达12807种,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许多重要药材如蛔蒿、水飞蓟、安息香、西洋参、白豆蔻、丁香、儿茶等引种成功。

目前我国开展了濒临灭绝的药用动物代用品的研究,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已研究成功,虎骨、熊胆等也已开展。

到目前为止,已对200多种中药与天然药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其中包括常用的中药,如人参、三七、大黄、黄连等,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份761种;我国药学工作者已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单体化合物达32种之多,如利血平、强心灵、去甲乌药碱、紫杉醇、青蒿素等;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复方新药增长迅猛,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类占40%,四类占40%,五类占2%,如人工麝香、双黄连粉针、绞股蓝总皂甙颗粒、六味地黄口服液、川芎注射液、地奥心血康等。

2001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值的增加值上升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医药商业领域共实现1126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利润4.18亿元,原料药同比增长9.2%,中药同比增长6%,工业利润达8亿元,同比增长37.6%,全国除安徽省外,其余省市医药利润均呈现增长势头;库存下降,应收帐款减少明显;药品销售区域差距加大,整个医药销售更倾向于发达的沿海地区,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六省市占全国医药市场的60%;预计全年将实现工业产值2300亿元,商业1500亿元,进出口63亿元(进口40亿元),全行业总体利润可达125-130亿元。

与医药行业的高速成长相对应的是世界医药的未来发展新趋势:

传统化学制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天然和生物药品将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非处方药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三分天下,形成21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未来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

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很快,全世界预计到2002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4060亿美元,2010年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800—7200亿美元。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全世界最大的500强企业1998年销售收入增加0.1%,而利润下降2.2%,但医药、电信、科技和信息等新型企业经营业绩大大好于传统企业,前景十分看好。

其诱人的前景和高额利润,吸引大型跨国集团为争夺这一市场而激烈角逐。

从消费结构上看,全球药品消费85%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将有较快增长。

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

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

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如用诱变、杂交、多倍体试管受精、原生质融合等进行资源再生工作,寻找其最佳生长条件,运用生物技术选育抗病毒、抗虫害品种,生长无污染药材,应用DNA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鉴定,应用生物技术分离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等。

海洋生物和矿物中被人们先后发现许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

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2.2医药行业的现状

2.2.1制药企业多而散、生产能力过剩

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大型企业只有314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造成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产量总体仍供过于求,如我国原料药产能达75万吨之多,而1999年才生产43万吨。

许多企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有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能力过剩,供不应求的品种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还是由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实效不大,品种严重趋同,企业“多、小、散、低、乱”所造成的。

2.2.2资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

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其R&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R&D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3%。

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

近年来生产的873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

我国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

医药工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极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很高,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

以GW(葛兰素—威廉)公司为例,公司销售额最近几年在100亿美元以上,每年拿出10多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新项目,每年公司都能开发出几种新药用化学结构和剂型,使公司始终保持科技优势,新产品储备充足,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