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7790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理情绪疗法RET.docx

合理情绪疗法RET

第六章合理情绪疗法(RET)

作为几种主要的治疗理论取向之一,认知治疗(有时也称认知行为治疗)是当代吸引了众多治疗家的一种取向。

对这一取向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不只一人,也不是一批人团结在一起协同努力,而是由许多人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出各自的体系。

随着这些体系的成熟,人们发现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取向。

一般认为,属于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Eric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艾里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ET),以及格拉塞(W.Glasser)的“现实疗法”[1]。

在这些体系中,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认知—行为”取向的色彩也特别突出,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代表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第一节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艾里斯的人性观

任何一个成型的心理治疗体系都有自己的人性观或人性假设,这种观点总是相当深刻地影响着它对心理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治疗途径的理解和探索,RET也不例外。

RET的人性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艾里斯强调人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一点上,RET与人本主义者相同,而和行为主义者有别。

但对这种先天倾向的性质的看法,艾里斯与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判然有别。

艾里斯虽然也认为人有要存在、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但同时还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出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的倾向,而且艾里斯更强调后一种倾向。

例如,他说:

“在许多时候,人类天生就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倾向于自毁前程;倾向于过于易受暗示影响和过分概括化;倾向于无端的焦虑不安和生气,并且持续不断地让焦虑和敌意侵害自己。

不管他们受过何种教育,也不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异常强大的倾向,要求并坚持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得尽善尽美。

一旦他们未能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就狠狠地谴责自己、他人及这个世界。

艾里斯的ABC理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之上的,他的这种看法可归结如下: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2)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

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

艾里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有责任。

在艾里斯看来,正是这种先天倾向,容易使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出非理性的生活态度,造成心理失调。

二、ABC理论

在合理情绪疗法建立之初,艾里斯便用ABC的框架来概括和解释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A代表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

B代表对诱发性事件的认知和信念(Beliefs);

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或结果(Consequences)。

艾利斯宣称: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

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

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三、易导致心理障碍的11种不合理信念

1、自己要绝对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只有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世界上有许多无用的、可憎的、邪恶的坏人,对他们应当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

6、人的不愉快均是由外在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的。

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它们的发生。

8、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9、一个人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因此,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自己依附。

10、人应该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

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下列三个特征,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2]。

绝对化的要求这一特征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到的。

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

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和“应该”(should)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

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

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

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这种治疗要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并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艾里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

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

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

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

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按照艾里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

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等来评价的,他指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

他因此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

这也正是合理情绪疗法所强调的要点之一。

这一治疗的一句名言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艾里斯指出,每一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糟糕的本意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

但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对他来说这是最最坏的事情,是百分之百地坏,或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糟透了,是一种灭顶之灾。

艾里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可能有比之更坏的情形发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地糟透了的。

当一个人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时,当他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地糟糕的事情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自己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了。

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自己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物并未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无法忍受这样的情景,他们的想法就会走向极端,就会认为事情已经糟到极点了。

“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

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三种特征。

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具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具有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更为明显。

情绪障碍一旦形成,他们自己是难以自拔的,就需进行治疗了。

第二节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方法与步骤

一、治疗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的总体目标是改变不合理的人生信念,确立合理的人生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目标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来确立。

二、基本步骤

第一步:

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弄清引起他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第二步:

明确告诉来访者他的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这些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使他认识到目前的消极心理状态的根源就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而不是早期经验的影响。

第三步:

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与来访者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他认清自己原有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在认识上发生变化之后,才会甘愿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第四步:

从来访者现有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用理性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以免使自己成为不合理信念的受害者。

第五步:

布置认知家庭作业,以巩固疗效。

三、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了认知的情绪的及行为的治疗方法。

在认知的方法中,有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有认知性的家庭作业,给别人进行ABC的分析等;在情绪的方法中,有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有些合理情绪疗法家亦把它归入认知方法之中)、耻辱练习(shameexercises)等;在行为的方法中,主要采用了行为治疗中的自我管理的技术、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和问题解决的训练等方法。

在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

其次是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认知的家庭作业以及为促使来访者很好地完成作业而提出的相应的自我管理的方法。

其他一些技术方法不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疗最后阶段使用,如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

艾里斯本人曾着重指出,合理情绪疗法者可以倾向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技术方法,只要是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合理情绪疗法的框架之中,这都是允许的。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如果治疗者的工作重心放在改变来访者的情感和行为上,而很少强调认知的改变,那就有权怀疑他们所搞的是不是真正的合理情绪疗法了。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治疗技术,其中有很多是从其他疗法借鉴而来的,它们通常与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家特别关注某种技术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很少运用那种即刻见效,但却不利于长远效果的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最具特色的几种治疗技术: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及认知的家庭作业。

(一)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1.辩论的具体方法

这一方法是艾里斯根据自己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

他认为,这一方法使得治疗者得以用科学的方式向来访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事实上,合理情绪疗法从整个治疗过程一开始,治疗者就在运用这一方法,帮助来访者接受ABC理论的观点,认识到自己情绪和自己信念之间的关系。

由于来访者自身往往从未把自己的症状与自己的思维、信念相联系,因此有时要使他们同意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观点也是要经过一番辩论的。

但在治疗的第三个步骤中,要帮助来访者认识其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些信念,则辩论的任务就更重了。

在治疗的第三步中,采用这一辩论方法的治疗者要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来访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

从提问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l)质疑式:

治疗者直截了当地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

“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

”“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样去做?

”“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你所设想的那样发生?

”“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

”等等。

一般说来,来访者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虽然他们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许多现成的看法,但面对来自治疗者的质疑,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信念辩解。

因此,治疗者需不断努力,借助于这种辩论过程的不断重复,使对方感到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护变得理屈词穷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

第一,他们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第二,他们的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第三,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2)夸张式:

这是治疗者针对来访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一些夸张的问题,其落脚点与质疑式提问是一样的,仅仅是方式上略有区别。

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

例如,一个患有社交恐怖的来访者说:

“别人都看着我。

”治疗者问:

“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你看?

”对方回答:

“没有。

”治疗者:

“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的字样?

”答:

“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

”问:

“那原来你说别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

”答:

“……是我头脑中想象的……”

在这里,治疗者抓住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发问,前两个问题均可归入夸张式问题一类。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优于前一种方式,因为对方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的无道理及可笑和不可取,因此比较容易心服口服。

2.对辩论方法实施的探讨

(l)找到不合理的信念,才可有效地进行辩论。

初学者试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领,关键问题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辩论无从下手。

寻找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可先从ABC模型入手:

以一典型事件入手先找出诱发性事件A;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是怎样对A进行反应的,即找出C;

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恐惧、愤怒等情绪(即由不适当的情绪行为的反应着手,找出其背后的看法、信念等);

分清对方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同一事件,人们往往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种信念交替出现,而不适当情绪反应的起因是不合理的信念),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

找B时要特别注意,要找的是对方对某类事物所持的信念而不是表面的想法。

但这不同于心理分析的无意识动机。

艾里斯本人曾指出如果一定要以心理分析的模式去套的话,这至多只能说是前意识领域中的东西。

在学习合理情绪疗法课程时,一个学生曾做过这样一个找ABC的练习:

A.父母吵架

B.父母无感情

C.苦闷、抑郁

在这里,他找的B不是真正的合理情绪疗法中所说的B,而只停留于表面的想法。

真正的B可能是一种对他人的绝对化要求的反映,如可能为:

“是夫妻就应该感情融洽”或“父母就不应该吵架”。

这才是人们对一类事物总的看法。

而上面这个B之所以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B,是因为它仍沿袭了将自己情绪反应C归于外因的想法。

照这个B看来,对这个学生来说,他可以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自己的,而是父母有问题了,是因他们吵了架我才不高兴的。

而不是认为自己的信念B决定了自己的反应C的。

在进行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对方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时治疗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出现在外层转圈子而辩论难以深入的现象。

而B要一个个地去找,并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

当然有些来访者真正领会了ABC理论的精神,自己能够触类旁通,这倒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2)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进对方的主动思维。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类似于苏格拉底以来许多哲学家所用的辩论方法。

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谈论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方法:

“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人类思想的变动,有透彻的了解。

他是迄今能使对方心服口服的第一个人。

苏格拉底绝不指责对方错误。

所谓苏式回答法,就是使对方说出肯定的回答。

以简洁的问题询问对方,使他不得不回答‘是’。

第二句也使他不得不说‘是’。

接下去每个问题都使他的回答不脱离肯定的范围。

等到他感觉时,他原先否定的问题,已在不知不觉中回答‘是’了。

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所应用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和苏式辩论法同出一辙。

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目的是让对方说“是”,是肯定性回答,而前者更多地是使来访者说“不是”、“没有”等否定性的回答。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也正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逐步放弃其不合理的信念。

不过使一个人说“不是”往往比使一个人说“是”阻力更大,也更为困难,因为说“是”仅仅是肯定对方的观点,而说“不是”时更多地是否定自己的观点。

但这一过程比之说“是”的过程对对方触动更深,也是需要对方经过更多的主动思考的过程。

例如有一个女学生,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治疗者与她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治疗者:

假如有100个人,其中30个人说你不好,你是不是就不好了?

来访者:

我会那样想的。

治疗者:

假如另外那70个人说你好呢?

来访者:

……

治疗者:

30个人说你不好,你是不是就不好了?

来访者:

……

治疗者:

现在我们假定坐在一辆车上,这辆车在向南开,而车上其他人都说车在向北开,你说它是向哪儿开?

来访者:

……

在这段对话中,来访者在治疗者提出的后3个问题上都未以言语作答;但其非言语行为表现出她确实被触动了,感到了某种程度的不安。

这说明她在思考这一问题了。

但她终于未能作出否定的回答,也说明了内心阻力仍然很大。

3.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举例

下面是治疗者与一位来访者一次会谈的主要片断,这位来访者是位大学生,他觉得自己与别人在一起时,总有一种排斥他人的感觉。

来访者:

和别人在一起时,常常觉得挺没意思的,玩得不好,不如自己看书、睡一会儿……

治疗者:

什么样的情况你觉得没意思呢?

来访者:

要是能和别人谈得挺好还可以。

如果别人谈的是我不熟悉的事,我

就觉得没意思了。

治疗者: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想的呢?

是不是觉得应该得到别人的承认?

来访者:

有这样的想法。

治疗者: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呢?

来访者:

如果不是……嗯,我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治疗者:

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话,你的反应会是什么?

来访者:

避开人群,就开始觉得对谈话没兴趣了。

治疗者:

避开人群是因为你不在意别人的反应吗?

如你确实不在意的话,你的反应会是什么?

来访者: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别人评价不好,那么一个人在人群中就处于劣势;而如果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对他来说,交往就是有价值的,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

治疗者: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想法呢?

来访者:

要是别人瞧得起的话,我玩的就来劲儿;如果与别人谈得尴尬就没心思玩了。

如果与某些人一次交往失败了,以后就觉得还要失败,就不大理睬他们了,见面只打招呼,相互不理睬。

治疗者:

但是,如果你确实不在意别人的反应的话,你会怎么做?

来访者:

如果确实不在意,就应该在人群中很自然……我明白了,对别人怎么看,我应该不在意,要是老计较这些,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

治疗者:

我的问题是如果你不在意……

来访者:

我还是在意,不在意就会勇往直前……

治疗者:

那么在意是因为什么?

来访者:

心理上受不了,就不愿讲话了,如果别人讲的是我不熟悉的问题……还是怕过多暴露自己,怕给人形成某种印象……

治疗者:

觉得我不行?

来访者:

对,这样人家就会排斥我,我就先走一步。

这样就形成了我排斥他,心理感觉好些。

就像空城计那样,人家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反而会造成一种神秘感,反而会有一种吸引力……

治疗者:

那么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来访者:

其实我知道我自己的情况,有时也想学学有些别的人,那么坦率。

治疗者:

你对他们怎么看?

他们有什么特点?

来访者:

觉得他们挺奇怪的,他们可能特别憨厚,与他们交往就像与家里人交往一样,不觉得紧张。

治疗者:

那就是说人群当中还是有不少人你不排斥?

来访者:

但这类人只是少数。

另一些人,我在他们面前就有一种想证实自己的感觉,就紧张……治疗者:

为什么紧张?

来访者:

还是怕人家看不起自己……

治疗者:

怕人看出你的短处?

来访者:

……嗯……

治疗者:

那么你是否有短处?

来访者:

有。

治疗者:

有没有长处?

来访者:

当然也有啦。

治疗者:

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是吗?

来访者:

是的。

治疗者:

那么,别人看到了你的短处,你的长处是否就不存在了?

来访者:

不,还在。

治疗者:

别人即便否定了你,你仍有你的长处,而别人即使是承认了你,你也仍有你的短处,这些东西并不因别人的承认或否定而消失,是吗?

来访者:

……(点头)[9]

在这段谈话中,治疗者更多的工作是在找来访者的不合理的信念。

在这里,排斥他人的感觉实质上源于自卑心理,源于怕别人否定自己,绝不能让人家看到自己短处的不合理的信念。

怕别人排斥自己,因此要先采用排斥他人的办法,这些来访者自己在辩论过程中已开始有了认识,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使他看到了自己的认知与行为(避开人群)、情绪(紧张感)的关系。

在辩论过程中,治疗者未采取咄咄逼人式的质疑方式,但仍以质疑式提问为主。

(二)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Imagery)

这一技术简称为REI,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与心理治疗中通常所用的想象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也是需要由治疗者进行指导,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

其步骤如下:

(1)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