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7659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33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试总分:

21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共计160分)

1、(4分)下表直接反映出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1498~1505年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的变化

A.新航路的开辟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2、(4分)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4分)布罗代尔指出:

“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4、(4分)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银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5、(4分)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

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

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

C.英法经济一体化的确立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

6、(4分)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材料说明早期殖民制度的本质是

A.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B.通过垄断市场促进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掠夺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垄断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7、(4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

这主要说明

A.科学为先导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著

B.内燃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

C.垄断使得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D.国际分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

8、(4分)《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9、(4分)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这里的“革命”是指

A.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B.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D.推动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0、(4分)“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进入印度洋后,下面的路程就比较顺利了,随后葡萄牙人依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很快来到东方。

”材料中“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是

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马可•波罗

11、(4分)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2、(4分)从王室、贵族到学者、海员都想在大西洋上找到一条通达东方的发财之路。

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A.葡萄牙人的海上探险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西班牙人的殖民探险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3、(4分)“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徽纹、十字架等,以纪念葡葡牙人探索新航路的一次突破”。

上述事件发生在

A.1488年B.1492年C.1498年D.1522年

14、(4分)下列殖民地属于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的是

马六甲B.好望角C.锡兰D.新尼德兰

15、(4分)“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

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

”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A.奉行贸易保护政策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维护工业垄断地位D.推行专利保护制度

16、(4分)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开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4分)据史料记载“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18、(4分)从1714年到1760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30%。

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

材料反映出

A.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B.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

C.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产生分化

19、(4分)哥伦布在1503年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道: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

”后来他又在遗嘱中写道: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掠夺工业原料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倾销过剩商品D.开展世界性贸易

20、(4分)奴隶贸易兴盛的原因包括

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②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缺少劳动力

③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劳动力④奴隶贸易可获取巨额利润

A.

B.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4分)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

据此可知,葡萄牙

A.揭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B.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

C.垄断了与中国的丝茶贸易D.建立了工业同市场的联系

22、(4分)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

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

“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

荷兰人把这些青花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

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新航路的开辟

C.东方从属于西方D.荷兰取代葡萄牙

 

23、(4分)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

下列关于两种类型“垄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4、(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正确的有

①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②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

③客观上带动了亚非拉的发展

④促进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25、(4分)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6、(4分)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均糖消费量(磅)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27、(4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④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8、(4分)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

该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新兴行业出现D.第二次工业革命

29、(4分)恩格斯曾经指出:

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

与此相关的生产组织形式

A.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B.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30、(4分)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领地B.新的独立国家

C.新兴工业城市D.新的民族诞生

31、(4分)(题文)下图是《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接济》,想象当时的情形,哥伦布刚到美洲时与印第安人交流不可能碰到的问题是:

语言不通B.商业合作协商C.价值观不同D.生活习惯差异

32、(4分)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33、(4分)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B.荷兰商业的繁华

C.殖民霸权的更替D.英国科技的先进

34、(4分)亚当·斯密说:

“发现美洲,……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

”文中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麦哲伦B.达·伽马C.哥伦布D.迪亚士

35、(4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由于它们的议会活动一直频繁、宪政发展总体顺利,在17世纪后它们不仅没有经历暴力革命,而且它们基于议会制衡君权的制度使其比法国、西班牙更能征税,也更能从资本市场发债融资,国债利率也更低。

宪政制度给它们带来了政权稳定和经济繁荣,尤其是给他们带来了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

A.税负高低与暴力革命爆发无关B.法国的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C.合理的政治制度利于社会稳定D.人均税负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36、(4分)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B.蒸汽机首次用于交通

C.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D.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37、(4分)1900年,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家可以使用电灯照明(①);出门可以乘坐火车、汽车、飞机(②);与人通讯可以使用电报、电话及电脑(③);周末还可以到电影院看电影(④)。

对于材料的叙述,错误的地方有

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8、(4分)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

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A.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B.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D.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39、(4分)《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40、(4分)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

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较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B.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5小题,共计50分)

 

41、(10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

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

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

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

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

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

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授予我大西洋海军上将头衔,委任我为所发现和到达以及在我之后所发现所到达的一切岛屿与陆地的终身总督,我的长子将继承我的一切衔位并世代相传。

——1492年8月13日出航之前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的亲笔信

材料二我可以向陛下承认,我不相信世上还有比他们更好的人,还有比此地更美丽的土地。

……他们可能成为很好的奴仆和驯服工具,陛下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的顺民,对其可随心所欲。

这些人将来一定会变成基督教徒,一定能按西班牙王国的良好风俗加以驯化。

……我发现了一个狭长的半岛,尽管它不是适合修要塞的地方,但经过努力是可以修要塞的。

……眼下,我已命人构筑一座炮楼和要塞,外围有堑壕防护。

构筑炮楼并把它作为力量的象征,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陛下属地如此遥远,印第安人也需要明了陛下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崇拜我们的陛下,乖乖俯首听命。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

材料三创世以来的最大事件,除造物主的降生和死亡之外,那就是发现了印度大陆。

——西班牙编年史家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马拉写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后

材料四当年哥伦布面对的毕竟是一块被人类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的土地,异样的文明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悠然滋长。

假如当年哥伦布果真找到了通向印度的航路,步马可·波罗的后尘,从水路抵达了印度、中国、日本,难道也要赋予他“发现者”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盛誉?

在我看来,哥伦布应该是第一位将欧洲与美洲大陆以海上通道的方式联通起来的人,哥伦布吹响的是殖民者的进军号。

——乌热尔图《发现者还是殖民开拓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哥伦布进行大西洋探险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判断哥伦布明确提出了一个征服美洲的什么战略。

(3)材料三和材料四各是如何评价哥伦布的美洲之行的?

(4)针对材料三、四对哥伦布的不同评价,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如果谁的观点也不赞同,不妨说说你的观点。

 

43、(10分)英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伽利略时代以来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工作,在牛顿手里得到了综合。

牛顿在一部伟大的著作中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于1687年以拉丁文初版问世。

它问世后200多年间,牛顿的理论仍是物理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整理

材料二(19世纪以来)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

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

伦敦变成为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

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同时在政治上仿效它的国会制。

这样一来,19世纪的更好的基础就奠定了下来。

——(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写出材料一中牛顿著作的名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19世纪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4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十九世纪,在“欧洲”观念这个大范畴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欧洲各国工商业的突飞猛进,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和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形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的局面。

——据陈乐民、周宏《欧洲文明的进程》

结合材料及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欧洲观念”白选一个具体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宗商品的全球流动使经济全球化初露端倪。

……在之前的几个世纪,丝绸之路的繁华、香料与茶叶从东方到西方、黄金从非洲到欧洲,都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材料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燕生教授认为,从1870年一直到1913年,这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从1950年到1973年,这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时期。

“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年,应当讲我们的GDP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

……我们把握住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的经济取得历史性进步。

——《“中国GDP超日本”是历史性进步》

(1)材料一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是什么?

当时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1870年至1913年、1950年至1973年,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第二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得出此认知的依据。

(3)材料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的。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共计160分)

1、(4分)【答案】C

【解析】意题干要求“直接反映出”,从材料时间判断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根据表格看出威尼斯香料进口总值下降,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上升,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贸易中心从原来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正确;A项是商业革命的原因,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排除。

2、(4分)【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列强武力侵略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选择A项正确。

3、(4分)【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正确;A不属于材料中挪动了自己的疆界的信息;B属于地理大发现;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4、(4分)【答案】C

【解析】由题干时间“16世纪”可以判断,此时期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由“16世纪”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商路中心转移,从而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点睛:

材料中关键时间信息是“16世纪”。

5、(4分)【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国际自由贸易准则的建立与完善,故A错误,B正确;自由贸易规则只是经济交流准则的一部分,不能据此推断英法经济一体化的确立,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贸易体系,与金本位货币金融体系无关,故D错误。

6、(4分)【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垄断公司”、殖民地以及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都转化为资本,这是在强调早期殖民制度的本质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错误;此时工业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保护国内市场的信息,故D项错误。

7、(4分)【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可知,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的增长,是国际分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的体现,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世界间贸易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