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710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书生教育思想.docx

魏书生教育思想

学习归纳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

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

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

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

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

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

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

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

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

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

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

第一遍,跳读。

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

第二遍,速读。

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

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

第三遍,细读。

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

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

第四遍,精读。

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

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情景教学法是其二。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

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这幅图的景象是:

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

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

让学生观察,思考。

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

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

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

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

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

这时间学生:

“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

”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

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

一个学生说:

“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

”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

“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

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

”教师加以表扬:

“说得真好!

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

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

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

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

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

体会是:

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学导式学学法是其三。

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

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

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

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

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

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

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

避免“抱着学生走路”。

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

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

“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

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

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

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点滴。

  一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

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

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

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

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类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

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

  二要求学生每天“七个一分钟”。

  1.每天都要做家务,至少一分钟。

  2.每天写一分钟日记,至少写一分钟。

  3.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

  4.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

  5.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

  6.每天练一分钟演讲。

  7.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

  三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

  1.定计划的习惯。

  2.预习的习惯。

  3.适应老师的习惯。

  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

  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7.筛选质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近距离聆听魏书生的报告,领略教育大家的风采:

平凡的穿着、平和的语言、平静的神态,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三个小时的讲述竟然只是弹指瞬间。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报告中,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更是浸透在他的灵魂之中。

他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令我们如醍醐灌顶,如梦方醒。

一次报告,三个小时的讲述,时而令人捧腹,时而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