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案设计》教案.docx
《《春酒教案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酒教案设计》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酒教案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
琦君作为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
《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
(欣赏贺新年的音乐。
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家乡过新年时都有些什么习俗?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
(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师:
讲课之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琦君?
生介绍: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2)师:
下面我检查第二个预习,那就是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一个同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红色的词语。
(出示生字词)
枸杞(gǒuqǐ)薏仁米(yì)两颊(jiá)挑剔(tī)煨炖(wēi)
如法炮制(páo):
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家醅(pēi)自家酿的酒.醅:
这里泛指酒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一马当先:
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在这段美好的记忆中,作者叙述了儿时故乡的哪几件事?
明确: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提问:
文中作者成人后做了什么事情?
明确:
泡八宝酒
提问:
作者写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
通过这几件事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分析:
①写到家乡过新年的风俗:
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厅、厨房里玩;吃东西不能随便抓;说话要讨吉利;元宵节后分吃供品等,这些风俗都是家乡所特有的,写风俗就是要表现家乡的风俗之美,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②作者写到喝春酒、喝会酒,乡亲们互相起会,融洽地置办会酒,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③自己泡制的酒没有地道的家乡味也体现了对家乡的怀恋。
教师小结:
所以作者是想通过这几件事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表达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
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四、研读赏析,品味细节
师:
平常老师经常给大家讲,真正感人的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的真挚的情感,以及那些真实的细节描写(出示幻灯,介绍细节描写)。
现在大家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打动你的。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可以抓住写我的天真活泼、写母亲的善良大方、写花匠阿标叔叔的善良纯朴等方面的细节品味,若学生找得不完整可适当提示)
如:
①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这里写出了我对春酒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的急切心情。
提问:
为什么肚子胀得蜜蜂似的,不是像小猪一样呢?
明确:
因为像蜜蜂一样,更显出可爱的姿态,突出我的天真可爱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欢,很馋的样子,也写出了我的可爱。
③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段话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
“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
“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这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
小花猫舔着我衣襟上的酒就呼呼地睡着了,说明小花猫也喜欢八宝酒,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
④“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同时也有自豪之意。
⑤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这里写出了母亲得到表扬后得意但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⑥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写出了母亲的助人为乐。
⑦认为打动人的还有纯朴的乡情,如“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我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这里写出了阿标叔叔的善良纯朴,也写出了以阿标叔叔为代表的乡亲的美好的人情。
五、诗词积累
师:
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有些看似随意的细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琦君就用这些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
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今夜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②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出了思乡之情。
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⑧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⑨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建《宿建德江》
⑾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六、情感体验
师: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
诗人席慕蓉在她的诗中写到: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相信同学们也有过思乡的感觉,下面请同学们在音乐中仿照例句写出自己思想的独特感受。
(最后,我们对那些正在被乡愁困扰以及将来可能被困扰的人们说一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创意简说:
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琦君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乡愁”,她素淡、宁静,蕴藉、温润,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诉说着对童年、家园的深情。
由此确定教学立意:
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体会生动展示民俗风情与思乡之情的写法,感受民风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师应在课堂上氤氲出温暖、甜蜜、眷恋的情绪氛围。
读书有三境界:
“吞”“啃”“品”。
“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读懂作者,体悟深情;“品”至其灵性,领略韵致,读出韵味。
《春酒》文字素淡却意蕴丰厚,更须细酌慢品。
本堂课就设计了“走进乡愁”“感知往事”“品味幸福”“寻找真正的家醅”这样四个环节步步推进。
在音乐与诗词营造的浓浓乡愁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束切入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合作探究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部探微,个性品味,学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和传神词句及其表达作用,说体验的话,体悟琦君情怀。
最后适当拓展,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作者思乡的课外精美文字之中,感受她那如春酒一般淳厚的乡情,丰富学生的情怀,提升他们的境界。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一样的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2.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3.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朗读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4.品读鉴赏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
听过这首《另一种乡愁》的歌曲,我想大家也产生了共鸣,是呀,天底下,谁能不永远眷恋着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呢?
谁不会永远挂牵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呢?
乡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抒写乡愁的诗文很多。
乡愁是李白笔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乡愁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乡愁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而我要说乡愁是台湾作家琦君女士的散文《春酒》。
二、走进乡愁
1.品读最后两段,思考下面问题。
(1)请一生读,你听出了什么信息?
交流:
a、家乡自己酿的酒好喝;b、怀念家乡;c、作者一家在美国居住。
2.强调两个标点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
”这个句子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蕴藏其中,却用了一个简单的句号,而不是叹号。
句号是感情的有意控制,而叹号却是感情的直接抒发。
这一个小小的句号里满含着作者多少的惆怅、不舍、伤感、乡愁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更真正的家醅呢?
以戛然而止的疑问,结束课文,给文章留下很大的空白,让读者在作者的这一声询问中去思考、品味那份浓浓的乡愁。
(1)师范读。
(2)生齐读。
过渡:
作者仅仅怀念的仅仅是家醅吗?
下面让我们来看前面的内容。
三、感知往事
1.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
3.作者怀念的都是什么?
交流、明确:
道地的家乡味:
欢乐幸福的童年;慈爱能干的母亲;淳朴真诚的乡人;邀饮春酒、举办会酒的风俗。
4、品味幸福
1.品读细节:
“道地家乡味”是香甜的春酒里飘散的:
热闹的新年味,快乐的童年味,淳朴的人情味,深厚的亲情味。
这些家乡味,很多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呈现:
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
作家李准曾说过: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你从文中感受出来了吗?
请你把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
分别从“我”“母亲”“乡邻”、的角度来品读细节。
以“这是一个的作者(母亲、乡邻),你看”的形式品读。
示例:
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我”,你看“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跌,杯子捏在手里,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小酒仙呢!
(可小组合作,推荐代表。
)
2.交流
小结:
本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作者童年在故乡时新年喝春酒的有关人与事。
这些人与事给人以温馨、快乐、幸福的美好回忆,它是永远飘荡在作者心中的“道地的家乡味”。
有人读过这篇文章后,模仿着余光中的《乡愁》改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多媒体显示)《春酒》
小时候,这年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酒中盛满了我的乡情与愁绪。
而如今,到哪儿去寻找我的春酒呢?
清清的,甜甜的,哪怕只是一指甲缝的春酒,那是童年的欢乐,是母亲的味道。
5、寻找“真正的家醅”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琦君在写这篇文章时处在什么样的情况吗?
——温柔慈祥的母亲已经离她而去,无拘无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淳朴善良的乡邻也是隔同隔水,就是如法炮炮制的春酒也没有了往日的滋味。
这时,怎能不让她发出感慨:
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家醅呢?
(多媒体显示)珺君说: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
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乡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我们还是到她的文章里去寻找吧。
多媒体显示:
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
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
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
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服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
——《髻》
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痛苦思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
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乡思》
家乡人民也始终惦记着这位远方的游子。
坐落于三溪中学内的琦君文学馆于2001年10月22日开馆。
应邀参加开馆仪式的琦君到场为文学馆剪彩。
离乡半个多世纪后,她终于坐着轮椅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见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亲人。
隔一条海峡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
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着:
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
海棠春晓老人为琦君写了这样的悼词:
“纤毫词笔蕴情真,羞煞墨坛多少人;一日瑶池仙驾去,犹留温婉在红尘。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
”——这位一直在心灵深处寻找归乡之路的女子,是否会踩着满院的花香,杖履点叩着当年她牵着母亲的衣角走过的青石板,寻着童年的梦而来呢?
6、作业
1.课外阅读珺君的其他作品。
2.写一段文字,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自己过年的快乐。
附: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l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l学法指导:
1、通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多媒体展示】
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认识你们真高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语文是美的载体,语文教材中有鲜活的人物,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哲理,有生动的细节,有精彩的语言,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资源,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追寻美点、品味情感的过程,愿短短45分钟,我们能追到“美”,悟到“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读——读出感情,读出情趣。
2.品——品味细节,品出美点。
3.悟——悟出情感,悟出情结。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过年吗?
(喜欢)为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可能会说:
穿新衣、吃好吃的、拿压岁钱、自由的玩耍、和亲人朋友欢聚一堂的开心喜悦等等。
(多媒体欣赏过年的情景)假如有一天,你长大了,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到异国他乡过年,你会怎样呢?
(深深地思念,失去的东西留在心底的总是宝贵的甜美的回忆。
)今天我们将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到浙江温州去过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去品尝一杯带有家乡风味的酒,去感悟一种对故乡、亲人割舍不断的情。
板书:
《春酒》琦君
二.展示教学目标
板书:
读品悟
三、整体感知,个性体验
欣赏配乐(《思乡曲》)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
1.课文除了写“春酒”,还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自己所品尝到的“春酒”的味道。
看谁名字起得有诗意。
——让思维的火花闪出来
教师提示:
可以从春酒中蕴含的情感、作者要歌咏的人物等不同角度起名。
板书:
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四、感情朗读,进入角色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自己融进课文情境,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员,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为大家有感情的读一读。
品味这杯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比一比,谁读出了美感,谁读出了情趣,谁进入了角色。
教师鼓励:
只要你读响亮了,就是好!
只要你读得让老师感觉到你是喜欢这个句子的,就是很好!
只要读得让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由得喜欢上这个句子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好!
——让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
五、含英咀华,探寻美点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认为:
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
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
请找出文中打动你的细节,品味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美点。
通过读细节,我品味到了一种美。
——让审美的眼光亮起来
答案预设:
童心美、母性美、民风美、人情美。
●童心美的典例: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
“总是”一词写出了我对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马当先”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请自到”让我感受到了乡人们相处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写出了一个“馋嘴”的可爱的小女孩子的特别,“蜜蜂似的”,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饱饱的样子,突出了她的可爱。
“捧”字写出了小女孩对吃的东西的喜爱和珍惜。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
“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
“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写出了“我”的可爱和情趣。
“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
“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
“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
“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
“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
“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跃起来。
“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
“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5、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
“眼巴巴”写出了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品出个中滋味即给予肯定。
【师过渡】: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
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谁呢?
(她的母亲)
●母性美的典例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
‘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
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3.“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
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
“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
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师小结】:
是呀,原来爱可以如此豁达!
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
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人情美的典例
【师过渡】:
俗话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
2.“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
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3.“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
4.“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
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
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
六.了解作者,领悟情感
1.【师小结过渡】:
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
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
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
(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
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关注最后两段。
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
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
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
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
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
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师:
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
它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多媒体展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
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
七、拓展研读,感悟乡愁
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1.师:
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
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