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6024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docx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后附思维导图两套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

1.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如:

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①正在发光;②自身发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因此我们站在幕前能听到幕后说话的人的声音。

3.光的传播实验现象:

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直接穿过小孔,在纸屏上出现1个光斑;稍微移动其中一张卡纸,使它和其他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的光斑消失。

4.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晚上舞台上的灯光;夜晚汽车前车灯的灯光;透过丛林、树梢的阳光看上去都是直的。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3.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小光点,借助烟雾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能清晰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

激光笔的光一定不

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

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影子。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

6.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3.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4.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水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

第5课认识棱镜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线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3.三棱镜会将白光中的各种色光分开,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

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称为光的色散。

4.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的小水滴,造成的色散现象。

5.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视觉暂留合成,使色盘在我们眼中呈现出灰白色。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

1.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瞳孔。

4.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规律:

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6.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例子:

交警穿的反光衣;马路边的反光桩;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照明灯装上灯罩能够将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这样可以增加亮度;教室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地反光,能够使教室明亮很多;

人类测量地月距离就是利用光的反射。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潜望镜有两片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度角放置。

2.潜望镜的应用有很多,被广泛用于军事上作为侦察仪器。

它不光应用在水下,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在陆地上应用的潜望镜,有战壕潜望镜、坦克潜望镜等。

当然,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1课地球的表面

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

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地形特点:

地形

海拔

特点

高原

海拔在10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

平原

海拔较低

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4.地形地貌特点并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地形地貌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

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岩层弯曲、断裂

岩层受力发生弯曲

长白山天池

湖泊被群山环抱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敦煌地貌

一个个形态多姿的土丘

风的吹蚀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地面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

流水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

流水的作用

第2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

(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①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②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

③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6.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的发生所能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模拟地壳运动实验过程中,拉开或挤压泥土模拟的是板块受到力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

3.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4.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5.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在室内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在室外远离建筑物,躲在开阔、安全的地方。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

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

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

3.火山喷发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①正面影响: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负面影响:

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

第5课风的作用

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敦煌地区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的。

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第6课水的作用

1.侵蚀: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3.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坡度大的河段河水流速大,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4.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一般地势平坦,河床宽阔,流水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慢慢沉积下来,长年累月就形成平原。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形地貌

形成的主要原因

弯曲的岩层

地震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形成

敦煌的雅丹地貌

风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水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水的作用

2.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降雨时,有植被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无植被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3.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这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第1课时间在流逝

1.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来计时。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工具有:

(1)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仪——日晷。

(2)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圭表。

4.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流计量时间

1.水钟,又叫做滴漏、刻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优点是可以在夜晚或阴天进行计时。

2.水钟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3.水钟的等时性:

同一容器内水流完的的时间基本相同。

4.水位高度和流水孔径是影响水流出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5.随着水位逐渐降低,水流出速度会越来越慢,因此泄水型水钟的刻度从下往上会越来越疏,受水型水钟的刻度从下往上会越来越密。

第3课我们的水钟

1.滴水的速度、孔的大小、瓶子的形状等都会影响到水钟计时的准确性。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水位高度的变化使得水滴漏的速度不均匀。

水位高,水滴漏的速度快;水位低,水滴漏的速度慢。

4.可以采用多重滴漏或输液装置控制水滴速度。

5.使用浮球浮标等可以将水钟制作成表盘式的水中,指示时间更加精准。

第4课机械摆钟

1.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2.单摆:

在细线下面栓一个重物,且细线的质量和重物相比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一个单摆。

3.单摆的等时性: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4.摆在摆动时,摆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小,但是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依旧不变。

5.制作自制摆实验时,需重复实验,这样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第5课摆的快慢

1.改变摆锤质量不能改变摆的快慢。

2.摆绳长度影响摆的快慢:

保持摆锤不变,摆绳越短,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越多;

摆绳越长,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越少。

第6课制作钟摆

1.机械摆钟的摆1分钟摆60次。

2.在测试摆一分钟能否摆动60次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15秒钟是否摆了15次,不需测60秒。

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制作一个每分钟能够摆动60次的摆时,可以通过调节摆绳长度来调节摆的摆动快慢。

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1.时间总是在不断匀速地流逝,要准确地计算时间,我们需要用到更合适的方法。

2.人们对时间的计量经过了自身感觉、太阳钟、水钟、摆钟、原子钟的变化,对时间的计量越来越准确。

3.不同的计时工具都利用了不同的等时性,

4.当今计时最准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误差1秒。

5.准确计时在航天器发射、百米赛跑、火车时刻表等领域活动中有重要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第1课我们的身体

1.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的现象,还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2.生理健康:

是指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与技能完好,可简单描述为身体健康。

3.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4.体质:

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功能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5.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生存环境等。

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健康。

6.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

7.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第2课身体的运动

1.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2.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还可以利用X光来看见骨骼。

3.骨骼具有支持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4.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

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

如肘关节和肩关节。

5.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

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肌肉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

6.制作的运动模型中,筷子(或短木棍)模拟骨;橡皮筋模拟肌肉;线绳用于固定“肌肉”和“骨”,使“肌肉”附着在“骨”上。

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

7.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为保护骨骼和肌肉,促进它们健康生长,我们应该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8.生活中有很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例如起重机。

第3课心脏和血液

1.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会通过心脏、血管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人们的各项活动。

3.心脏持续不断地跳动,通过舒张使血液进入心脏,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

1.常锻炼身体可以使心脏更加强健,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更少一些。

5.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歇会休息,在身体休息尤其是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减少,也能使心脏得到较多休息。

6.合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

1.脑位于我们的颅腔内,柔软又脆弱,我们要避免受到剧烈撞击损伤到脑。

2.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3.脑与脊髓相连,是我们的中枢神经,它们联系的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4.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5.充足的睡眠、轻松愉悦的心情等有益于脑的健康。

第5课身体的“联络员”

1.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

2.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

3.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收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再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给身体的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4.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5.人体收到环境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

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6.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7.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控制着身体的知觉、感官、思想和运动。

8.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第6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大脑管理人的情绪、意志、行为等,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

2.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3.压力易引发焦虑、抑郁、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

焦虑的情绪常常会使人无法入睡,影响身体健康。

3.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

4.体育锻炼有助于减缓精神压力。

第7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

2.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3.计划只有变成行动才能产生效果。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套)

1.有关光的思考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

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

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已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人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

1

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2.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破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2.光照射烟雾的探索

(1)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

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说光沿直线传播。

(2)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

当烟气越多时,烟气反射的光越多,我们看到的光束也就越清晰。

(3)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3.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但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4.日食:

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5.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观察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的变化

(1)如图甲,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2)如图乙,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3.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4.从玻璃鱼缸的一条棱处,透过鱼缸的两个面观察鱼缸中的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

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在两个玻璃面上都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5.从长方体水槽的一个角上观察水中的物体,能使一个物体看上去是三个。

6.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1)潭清疑水浅。

(2)海市蜃楼。

(3)叉鱼时应瞄准鱼的下方。

(4)近视眼镜、放大镜等透镜。

5.认识棱镜

1.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中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2.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做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让一束强光(白光)通三过棱镜照到白屏上,可以观察到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4.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

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5.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千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6.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发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我们用三棱镜得到彩色光带的原理相同。

7.利用彩色轮研究光的混合

(1)彩色轮上三个扇形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

(2)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到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变成了白色。

(3)结论: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6.光的反射现象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于镜面的虚线,我们会发现,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垂直于镜面的虚线称为法线,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

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4.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6.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7.光的反射也会带来一些不便和危害,如黑板反光“晃”眼,玻璃幕墙反光造成光污染等。

7.制作一个潜望镜

1.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物体的。

在潜望镜的窥测口,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

3.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两面平面镜。

两个镜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45度。

4.制作一个潜望镜

(1)根据潜望镜的原理图在纸盒相对的两面上画出安装镜片的位置(4条斜线),并用剪刀剪开。

(2)将两面镜子插人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第二单元知识点

1.地球的表面

1.地形(又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形

海拔

特点

高原

海拔较高,在10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

平原

海拔较低

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3.峡谷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

当山谷间形成大江大河时,由于河流不断地向下侵蚀而形成的两坡陡峭的深谷。

4.观察世界地形图

(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呕不平的。

(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2.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1)地壳:

地球固体圉层的最外层,由地壳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

(2)地幔:

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地核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

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由堂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2)由泥、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