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584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docx

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市南区“智慧城区”建设——

区政府办公大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

项目建议书

 

2015.1

 

1.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用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有的比重日渐增大,包括空调、采暖、灯光等在内的建筑使用直接能耗,已经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

而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总能源更是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

(1)中国建筑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达16-20亿平方米,几乎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在这些新建建筑中,不到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标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

(2)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高能耗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我国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的号召吹响了节能降耗的号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社会风尚,落实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而大型建筑已日渐成为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因此实施建筑能耗动态监控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提高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设部也发文《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实施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水平的提高,其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新建建筑要坚持遵循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在建设的全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建筑要加强用能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的推进模式,建立促进节能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

另一方面,青岛《市南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中提出,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政府统筹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主体运作的原则,加大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城管、智慧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导驻区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项目的研发应用,构筑智慧城区建设总体框架,保持我区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争创智慧青岛建设示范区。

本项目建议书旨在将市南区智慧城区建设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区属企业优势,重点开展青岛市南区政府办公大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发展突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创新发展了人、物及环境的关系,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

智慧城市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在投入和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智慧城市比传统城市能产出更多的红利效益。

市南区是青岛市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青岛人民政府所在地。

市南区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为特点,成为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是青岛经济最发达的行政区。

随着人们对城市发展更高的定位,打造智慧城市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青岛市核心城区和经济社会先发区域,市南区于2013年发布了《市南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将建设智慧城区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建设市南区政府办公大楼节能降耗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是落实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节能降耗工作要求、提升政府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是智慧城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元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项目介绍

3.1.项目概述

目前对大多数建筑来说,其能耗计量主要服务于用能收费,仅几块总电度表,能耗数据信息量少,管理较为粗犷。

由于建筑内用能系统复杂,用能管理者无法根据仅有的几块电表获知能耗主要消耗在哪方面,难以发现能源浪费的漏洞或用能系统存在的问题,甚至在进行了节能改造后,也无法判断降低的能耗是否是由于节能改造措施带来的效益。

因此,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平台的建设,将通过扩大监测系统规模,扩充监测试点建筑数量,实现对政府办公大楼的能耗数据监测,从而揭示监测范围内建筑能耗问题、发现建筑节能潜力方向,为指导节能改造及节能量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平台”是在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动态管理数据整合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系统主要围绕合理用能、节约用能,构建实时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通过各种智能分析技术、模型和工具完成效率性能计算的基础上,继而形成能耗实时监测及分析的建筑节能综合应用平台。

通过此系统的应用,管理者可以突破时空约束,实现不同人、时、地的公共建筑用能管理。

整合后的信息资源也可通过此平台实现与管理者的多渠道信息交互,并在关键控制点上给予决策支持,以达到资源的科学管理,科学利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3.2.项目建设目标

“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平台”项目将在实现区政府办公大楼及其它附属建筑在内全部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监测基础上,在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两个层面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新型传感器技术、现代节能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用能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管理,使管理人员清晰了解建筑用能现状,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对各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建筑节能潜力,明确改造方向,并为节能改造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使节能真正实现定量化,最终实现建筑能源管理现代化,达到减少浪费、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次新建的系统将完全满足建设部制定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且新建的系统将与前期系统良好整合,系统安装所涉及的电气和智能建筑等专业安装工程以质量优秀为目标。

4.项目建设标准和规范

4.1.设计原则

“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实用可行,适用易用,开放标准,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的原则。

●实用性与可行性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后能够有效运行,系统的功能设计要响应政府办公能耗管理的实际需要,重点考虑信息采集和上报的及时性与可行性,并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设计选用功能适合现场情况、符合实际要求的系统方案,节约工程投资,同时保证系统实用、可行。

●适应性与易用性

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广泛适应性,面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数据上报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系统应充分考虑多数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力求软件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易学易用。

●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集成性和易扩展性,在软硬件设备的互连,系统升级、扩充和更新及其它外界环境变化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系统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预留标准化接口,以便根据未来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扩展。

●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提供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与数据备份机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在硬件的选型和配置、软件的组织和设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由内在因素和危机环境造成的错误和灾难性故障,确保系统数据的可靠性。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的建设应基于当前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设备,充分考虑到将来业务发展和技术更新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市南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和信息系统工程的规范要求。

采用先进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同时,系统的建立应以用户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求得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

尽量采用成熟的可重用模块、中间件、构件等,实现应用系统的易扩充、易使用、易维护与高成熟度。

4.2.设计依据及规范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

●《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的实施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建科[2007]245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

●《GB/T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GB/T8567-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

●《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14079-1992软件维护指南》;

●《GB/T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维护性管理》;

●《GB/T15853-1995软件支持环境》。

4.3.项目标准

4.3.1.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电子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2000);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9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20:

2000);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2007。

4.3.2.验收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