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x
《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一、概述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新技术竞争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卫星导航、地理信息、遥感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迅速扩展、渗透到众多行业和产业。
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支撑技术之一。
空间信息技术是涉及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和卫星导航的综合性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该技术派生的空间信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典型的高技术产业。
与传统信息技术产业相比,该产业具有需求旺盛、服务面广、产业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产出附加值高、综合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
加快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信息产业制高点、争夺技术创新话语权、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当前,以北斗系统为主体的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化发展,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是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发动机与倍增器。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稳步实施,以及卫星导航、地理信息和遥感对地观测(GNSS/GIS/RS)3S融合创新与综合应用的高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二、发展现状
(一)空间信息产业界定和应用市场分类
空间信息产业是涉及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三大领域,以及3S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包括系统载荷与平台制造、空间信息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及服务提供的所有机构、单位和企业的集合体。
在中关村空间的信息产业中,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主要涉及芯片、天线、卫星接收模块和终端的研发制造,地面运控系统和设备的研制,位置信息采集、融合、发布的基础设施建设,特殊应用、行业应用、大众应用等诸多应用服务提供;地理信息领域主要涉及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软件硬件的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遥感对地观测领域主要涉及系统载荷与平台制造、数据地面接收设备与系统研发制造、遥感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服务。
以上三个领域技术的密切结合,以及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提供,是本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方向。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市场可分为特殊应用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和大众应用市场三大类。
图1.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市场分类
在三大市场中,特殊应用市场主要包括:
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应急救援应用等;行业应用市场主要包括:
国土资源、石油物探、防灾救灾、水利、电力、电信、农林牧渔、测绘与建筑工程、水陆空交通运输、气象、铁路、环保、银行金融、旅游等应用;大众应用市场主要包括:
私家车辆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应用、个人位置服务(LBS)应用、游戏娱乐应用等。
大众应用市场是未来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方向,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主要依托。
特殊应用和行业应用市场是产业的关键及核心市场,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特别是北斗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特殊应用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的发展。
(二)空间信息产业特征
1、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空间信息是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
空间信息服务所提供的时间、空间及其高精度实时动态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中的比重最大(占70%左右),出现率最高,应用价值最丰富,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时空信息基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最基本保障。
空间信息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和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的共用基础,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
对许多行业而言,是带有革命性的新兴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在全球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时空信息服务,而且能做到方便快捷、廉价实用、高效增值,是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难以替代的重要手段。
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重要结合点。
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有能力拥有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其发展既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也不会因为没有核心关键技术而被置于价值链低端,是名副其实的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是国家战略,是提升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力、取得我国在航空航天、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的迫切要求。
2、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价值高
1)技术领域服务涉及面广,用户群体广泛
空间信息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要素内容丰富、服务方式便捷等特点和优势,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空间信息技术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是世界上用途最大的两个物理参量,一切事物和事件都离不开空间信息提供的服务。
空间信息技术完成了空间时间参量的一体化提供,支撑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益、高实时动态、泛在的空间信息服务,其应用领域极其广阔。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用户群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从不同角度,其用户覆盖面包括军方和民用,高端和低端,海陆空天等不同领域,固定、移动、高速等不同状态的目标群体,政府、团体、个人等不同的用户范畴,特殊应用、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等不同的市场。
可以说,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
图2.GNSS用户群体和应用需求
2)应用服务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
空间信息技术军事应用需求巨大。
中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因素日趋增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如能源资源安全、战略通道安全需求进一步凸显;干旱、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也逐年频发;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所承担的责任也逐步增多。
改善信息化装备,提高信息化能力是强国强军建设的重点,也是实现我国军事现代化、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参照卫星导航系统先行国家经验,如GPS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其应用几乎被整合到美国军事运作的方方面面,几乎遍及所有的新式军事设备。
空间信息技术在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水平、军事指挥能力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极大的提高部队的作战反应能力和指挥决策水平,是我军战斗力的倍增器。
随着我国自主建设运营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以及我国现在的军费处于恢复性增长期,军费支出不断增加,空间信息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应用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空间信息技术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时间方面有着巨大应用需求。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地震、火灾、水灾等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经过30年经济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监测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政府快速决策响应能力亟待加强。
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服务是提高以上能力的关键技术手段和基础服务设施支撑。
同时,在我国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体系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理能力水平建设等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空间信息技术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形态丰富,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巨大;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世界第二经济体,国民经济门类齐全,拥有庞大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随着我国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协作不断加强,各行业对时间、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交通运输、国土测绘、资源勘探与开采、农林牧渔等等行业已成为空间信息产业重要的服务对象;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时期,提高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市政管理能力,已成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也将呈现巨大的需求。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最大的发展空间在大众应用市场。
中国人口众多,移动终端和汽车产销量巨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大众市场是全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领域潜力最大的市场。
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融合一体化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移动通信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推动空间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
3)市场迅速成长,总体规模增长快,
空间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和市场规模的高增长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实事。
仅从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的销售量便能够反映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市场的高成长性。
2000年以GPS为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终端销量近1000万台,产值突破100亿美元,终端销量连续数年都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终端产品数量已突破1.5亿台,产值突破500亿美元;从2009年开始又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当年的产值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终端销售量超过5亿台,这主要缘于智能定位手机的出现,和3G推进的移动互联网的长足进步;进入2011年,终端销售量已超过10亿台,智能手机进入普及期,导航功能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产值突破了1800亿美元。
我国2005年空间信息产业总体产值不足300亿元,到2011年已经超过1500亿的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以中关村企业群体为主的北京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高增长态势,从2005年不足50亿元,到2011年总产值已接近300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35%,并形成了一批骨干上市企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随之将形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4)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投资价值大
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空间信息技术是改造传统行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能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空间信息产业属于绿色产业,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低能耗高效益、无环境污染、绿色环保的特点,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智能交通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低碳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改善交通状况、保障生命安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和空间信息服务业务的规模化发展,空间信息服务将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欧洲最新研究表明,驾驶员使用卫星导航等空间技术后,汽车燃油效率提高了12%,同时,一辆车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0.91吨,而全球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人类整体排放量的17%以上。
据研究我国人均车辆行驶里程约1.5万公里,排放3.24吨碳,使用空间技术可使行驶时间缩短18%,二氧化碳排量减少28%;同时,空间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重要手段,空间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社会生活的有序性,为社会大众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总之,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空间信息产业具有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好的特征。
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为例,当今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已经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卫星导航产品不但具有高精度、实时和全天候、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其应用还是免费的。
这使得该技术应用产品及服务,与同水平的其他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相比,具有巨大的性价比优势,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空间信息产业应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服务需求旺盛,只要创新出好的应用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来说是投入小效益高,稳定增长的优选投资领域。
从行业内相关上市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因此该领域正成为诸多投资方关注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价值高。
3、产业具有融合性,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空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传统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发生一场重大技术革命,使得这些行业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改进环保、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善民生、实现增值服务。
空间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度,空间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中诸多行业发生关联,其发展能极大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是升级改造传统行业、提振服务业、催生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有效手段。
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交叉融合,与空间信息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有:
移动通信业、互联网业、计算机业、电子信息产业、消费电子业、航天业等,推动形成区域多产业聚集,形成了现代高技术产业集群。
空间信息产业与其产业链四大支柱行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先进软件业和综合数据业)共同发展,辐射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拉动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产业转型和升级,密切联系当前国家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重构的重大战略,是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突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的产业典范,对于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会发挥深远影响。
传统产业链首先要有一个主产业,然后逐步形成上下游的配套体系,最终形成明显的链条形式。
作为新兴产业的空间信息产业链与传统产业链的发展方式和脉络明显不同,具有网状辐射的发展态势,呈现不断创新融合的发展轨迹。
同时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性,其技术和应用必须依托投资巨大的空间基础设施的支撑,对基础产业能够形成有效拉动和提升。
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互联网、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交通运输等等大产业,以及信息和位置服务业的集成整合,会快速成为若干支柱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作为新兴产业,空间信息产业通过同其他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可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聚集效应的新兴热点经济。
图3.空间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渗透示意图
(三)国内外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国外空间信息产业概况
1)国外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国外空间信息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值规模大,市场集中度高,技术发展迅速。
各领域的情况如下:
(1)卫星导航定与位置服务领域
卫星导航系统最初由美国提出并建设运营,美国的GPS系统至今已运营30余年,目前世界上主要大国在竞相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预计在2020年前,将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格洛纳斯),欧盟计划在2013年建成的“GALILEO(伽利略)”系统,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Compass)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已经广泛深入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进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GPS的产生和应用,GPS是技术和应用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全球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已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IT经济新增长点。
美国GPS应用技术依然占据着全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2011年收入达到1867亿美元。
目前,国际卫星导航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车载导航呈快速增长态势。
2001年,全球车用GPS硬件市场仅为34亿美元,2010年达219亿美元。
二是全球便携式导航设备(PND)市场增长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GPS导航手机的普及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三是全球GPS手机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市场研究公司BergInsight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全球GPS导航手机2010年销量为2.95亿部,与2009年相比增长97%。
预计到2015年时,GPS导航手机销量将达到9.4亿部,2010-201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8.8%。
四是运营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以LBS为代表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准配置和基本属性。
(2)地理信息领域
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美国和欧洲的网格GIS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地理信息处理与管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
GIS软件领域,目前以大型基础软件ArcGIS为主要品牌,MapInfo软件在中小系统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际上著名的数据库商,如Oracle、DB2,均在数据库产品中增加了空间数据库产品;微软推出了适用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MapPoint产品等。
随着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属性-空间数据一体化存储,面向空间实体的数据库无缝海量大表数据组织新模式,维护了海量空间实体的物理、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Google地球、Google地图为代表的一系列全新的、基于地图的应用陆续面世,提供高度智能化的定位决策支持。
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美国率先推出了GoogleEarth、Skyline、VirtualEarth、WorldWind、ArcGISExplorer等软件。
在地理信息产业方面,位置服务将已成为互联网的强制性要素,Web服务成为地理信息相关工程的标准要求。
基于网格计算、云理论的GIS解决方案逐渐成熟。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深入发展的结果,核心是基于庞大的硬件平台提供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提供应用服务中心和存储数据库。
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地理信息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增加产品的知识容量,促进地理信息数据的深层次应用。
在地图制图领域,一体化数字制图系统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从理论上方法上有效解决地图信息可视化符号化表达的难题。
随着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络的出现,航天/航空/地面传感器都能实时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智能型传感器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使用户能够实时上传和下载地理信息,实现一次采集,全面应用。
在地理信息服务方面,未来十至二十年的发展方向是将全球对地观测数据的实时获取、处理、服务进行无缝连接,形成对地观测传感器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实时提供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知识信息服务的地球空间服务网络。
在国际标准方面,ISO/TC211近期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化转向地理信息Web服务(Webservice)标准化,如数据类型定义、地图服务接口和地理信息资源网络发布的注册与管理,致力于研究基于服务体系架构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与标准规范。
在科技政策、规划和软科学领域,“下一代数字地球”概念已在美国提出并交流讨论。
美国地质调查局、大地测量局等部门提前部署,为近十年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十年规划”。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全球GIS软件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还将快速增长。
据调查,GIS软件市场规模以17%的年增长率成长,预计2009年GIS软件与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为52亿美元,其中GIS软件产品(不含技术开发服务)市场规模为28亿美元。
(3)遥感对地观测领域
美国在遥感对地观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也非常重视遥感的发展,纷纷将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
从遥感技术运行情况来看,欧、俄、美和印度、巴西等航天大国,已经从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创建遥感行业协会、建立遥感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初步构架起了一套适合遥感产业市场需求的空间数据运行体制。
遥感市场方面,国际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
遥感信息增值服务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其中测绘占41%,农业/林业占22%,环境占12%,国土占10%,其他行业占15%。
2004年,全球卫星遥感市场(除空间系统外)为14亿美元,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数千个机构或企业从事或参与卫星遥感及其应用活动。
其中,遥感商业化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有美国、法国等。
纵观国际遥感市场,各国政府大力支持遥感产业化发展,并通过政府补贴、放宽行业监管政策促进空间遥感的产业化,通过政府采购,拉动遥感产业市场需求。
遥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强,细分市场逐渐形成。
未来,遥感信息增值服务将成为国际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更大的经济增长点,据SIA预测,其产业规模将达到卫星遥感地面设备制造领域的6倍以上。
国际遥感应用的发展将呈现出与其他系统集成并提供综合服务的趋势。
2)国外主要厂商
领域
主要厂商
卫星导航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卫星导航设备生产市场以TomTom、Garmin、Mio三大品牌为主,其中TomTom为全球第一大便携式导航品牌,在欧洲市场占领近5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也有近25%的市场份额,Garmin占33%的市场份额
其中全球GPS芯片生产主要集中在SiRF、Garmin、Motorola、Sony、uBox、Atmel等企业,其中SiRF市场份额最大
地理信息系统及服务
其中GIS软件主要为:
ESRI、Intergraph、西门子
全球网络地图服务市场以Google为代表
高端测绘仪器
Trimble、Thales、NovAtel、Javad、Topcon等几家公司,其中Trimble占有国际高精度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
遥感
世界商用遥感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Quickbird和WorldView卫星、GeoEye公司的GeoEye和IKONOS卫星及法国的SPOT卫星。
表2国外空间信息知名企业表
2、国内空间信息产业概况
1)国内产业发展现状
据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空间信息产业相关企业近2万家,从业人口达到40万人。
这充分说明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初具规模,而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速度。
目前市场仍然是以政府应用为主要市场,企业级应用也已启动,但是大众信息服务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
下面分别就各领域进行阐述:
(1)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1年的产值接近7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售量突破4800万台,其中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超过3700万台,汽车后装市场的终端销售量为420万台以上,前装市场70余万台,个人导航仪500万台左右,高精度定位接收机销量超过3万多台,其余的主要是监控终端和各种集成应用。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导航定位应用终端社会总持有数量达到8000万个左右,呈高速增长态势。
与2000年相比,产值增幅为二、三十倍,用户终端数量为百倍量级,但与国际整体产业相比,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产值占全球6%,对国民经济总值的贡献也是很不起眼的。
但是,卫星导航的知名度、曝光度、显示度却非常高,北斗与GPS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影响面甚广。
以中关村企业群体为主的北京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高增长态势,从2005年不足50亿元,到2011年总产值已接近200亿元,并形成了一批骨干上市企业。
而随着3S(RS/GIS/GNSS)技术集成应用和多产业融合式发展,产业在未来几年内还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1100亿元,使北京成为带动全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形成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群体大体上可以分为核心技术研发,基础产品制造与销售,系统集成整合与工程实施,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营,以上四个部分的合理连接和有机组合。
根据调查研究和统计估算,我国涉足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的数量超过6800家,专业从事这一产业的单位有15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于15-20万人,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
其中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约有150多家,1000-5000万元的企业超过200家,百万元级的企业有800-1000家,数十万元级的有四千余家。
人员数量为1000人以上的单位有70-80家,数百人的有数百家,其余大多数是几十人的小微型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的卫星导航企业群体正在迅速膨胀,一大批新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一些日久弥坚的公司已经逐步从小型企业步上中型企业的发展轨道,而且形成一批优秀企业骨干群体,其中有一批业已上市,还有一大批也积极准备上市,期望快速的做大做强。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