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54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docx

鲁教版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全一册优化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联系、开放性进行划分的

C.区域是由人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

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解析:

区域内部的特征只是相对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划分区域的指标有综合的,也有单一的;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开发利用。

答案:

D

2.将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  )

①自然指标 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 ③人文指标

④单一指标 ⑤距离海洋的远近 ⑥综合指标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D.②④⑤

解析:

衡量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表现出来的。

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值比较,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这是一个单一的自然指标。

答案:

A

(2017·江西九江七校高二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但也有外流河;②地是我国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草原;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是湿润和半湿润区,C项正确;④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西北地区,②位于内蒙古高原,③位于东北地区,④位于南方。

①到②地势都在第二级阶梯;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B项正确;③到④都位于黑河—腾冲一线以东,都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④到⑤的植被类型的变化主要受地形影响,体现的是非地带性。

答案:

3.C 4.B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图,完成5~7题。

5.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D.阶段性

6.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7.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海峡西岸经济区覆盖的区域主要是台湾海峡西部的福建省,南北衔接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与其他工业基地不同之处是此区域可以利用与台湾的关系,充分引进台湾资金和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因福建省居民与台湾居民有着悠久的联系,人文、社会环境比较接近,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优势,故选C。

第6题,区域内有表现比较一致的特性,但在区域之间有差异性特征,所以在区域内发展经济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不能统一化,模式不能照搬,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7题,区域内一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特征比较接近,具有较明显的相似性,在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

答案:

5.C 6.C 7.C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藏族人口约541万余人,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读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图,回答9~10题。

9.青藏高原居住的人们习惯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大袍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增加服装的透气性

B.早晚温差比较大,方便保温

C.为高寒农牧业,农耕和放牧方便

D.太阳辐射强烈,增加太阳对皮肤辐射面积

10.该关联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综合性

解析:

第9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身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大袍子,白天热时可以露出一个胳膊,晚上冷时可以当铺盖,方便、保温。

第10题,该关联图体现了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答案:

9.B 10.A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12.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原料,城市为乡村提供日用品、工业品和多项服务。

第12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等原因,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11.D 12.C

二、非选择题

13.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省的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规律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A.太阳辐射B.大气环境

C.地形D.海陆位置

(2)甘肃省四个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________(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划分的。

(3)甘肃省湿润区、干旱区的划分就区域类型而言,属于________区;兰州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兰州属于________区(区域类型)。

解析:

本题以甘肃省为例,综合考查区域的类型和划分依据。

(1)题,受距太平洋远近的影响,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题,甘肃省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向西北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西北部年降水量少于200mm。

第(3)题,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是区域的管理中心、行政中心和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因此属于功能区。

答案:

(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

(2)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单一

(3)均质 功能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

随着《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东北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上述材料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2)“东北地区”按类型划分,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属于功能区?

为什么?

(3)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区域的特点、类型及区域特征。

正确解答该题需要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如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位置、大致形状及界线。

(2)明确均质区与功能区分类的指标。

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

(3)内蒙古东部与黑、吉、辽三省内部地理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

答案:

(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功能区。

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和自然特征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

(3)①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

②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的是(  )

A.2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

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土壤D.市场

解析:

不同的自然区域有不同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甲图反映的是种植业景观,乙图反映的是牧业景观。

第1题,考查我国牧业和种植业的界线,故选D项。

第2题,形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降水的差异,因此区位因素是气候。

答案:

1.D 2.B

(2017·福建龙岩四校高二期中联考)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

C.区域界限模糊

D.和其他省(区、市)没有任何联系

4.下列不属于内蒙古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的特色品牌产业的是(  )

A.特色旅游业B.农畜产品加工业

C.冶金、能源和化工工业D.水稻种植业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第3题,内蒙古区域界线明确;内蒙古区域内部自然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该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如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内蒙古与其他省(区、市)是相互联系的。

第4题,内蒙古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的特色品牌产业的是特色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能源和化工工业,但是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

3.B 4.D

读图,回答5~6题。

5.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是(  )

A.雨热不同期B.水旱灾害频繁

C.土地荒漠化D.风沙危害严重

6.初冬和早春,②段易有凌汛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还可能发生在(  )

A.尼罗河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D.叶尼塞河

解析:

第5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及河流的位置、流向判断,①河为恒河,②河为黄河,①河河口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②河河口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河口附近的平原区水旱灾害频繁。

第6题,发生凌汛河段的条件是地处较高纬度,冬季有结冰现象且河流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选项中只有叶尼塞河可能发生凌汛。

答案:

5.B 6.D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7~8题。

7.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8.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第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发展。

明确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状况及读懂图是解题的基础。

比较①②③可知,①点第二、三产业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