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5343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1》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文学理论1

英文名称

Anintroductiontoliterature1

课程代码

wx-1-0001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

总学时数

48

学分

3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建议修读学期

3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文学理论2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文本分析、课堂表现、实践创新)+期末考试(闭卷)

教学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

大纲执笔人

刘翠红刘淑青

大纲审核人

黄传波

二、课程要求

文学理论1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文学和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视野和理论高度系统阐释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科学的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准确分析其他文学现象、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以及其他文化事业实际工作提供概念范畴及方法论基础。

本课程承担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理论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各种文学现象;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文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获得一定的理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高雅的文学趣味,培养学生鉴赏理解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学作品、文学活动以及文学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及文学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1课程内容包括:

文学理论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价值与功能论、文学创作论五大板块内容构成。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清楚文学理论的课程性质,掌握有关文学是什么、有什么用、由谁来写、写什么的知识,掌握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探秘文学创作的心理,解决文学怎么写的问题。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正确分析、评价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各种相关理论学说,确立正确的文学观念,提高正确地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了文学创作能力。

总之,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审美鉴别和创作能力,乃至精神境界都有所提升。

在培养学生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能力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毕业后更加能够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和管理工作。

文学理论1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不能免修。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课程性质、文学的本质和价值与功能、文学创作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主要文艺理论思想与批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语言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知识理论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阐释和评判;初步建立文学理论体系,形成专业研究意识及专业研究能力,培养学科专业素养。

(支撑毕业要求3.1;4.2)

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站在唯物辩证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科学地评价作品、文学、文化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通过知识积累,实践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语文教学技能,以及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初步具有综合育人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3.1;3.3;7.3)

课程目标3:

在知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文学理论会随着文学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所以应客观、全面、动态地看待问题,引导学生确立终身学习与专业拓展的意识,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完善职业技能、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课题小组合作、课堂讨论、问题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支撑毕业要求6.3;7.3;8.1)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课程教学贡献度

课程目标

 

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

3.1.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

在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

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3.3.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H(高)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教学能力

4.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架构,理解和准确把握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系结构、创新特色、主要内容、使用要求,掌握课程标准,有较强的教材研读能力,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径,能坚持以生为本、科学训练、富有意蕴地开展语文教学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M(中)

 

课程目标2

 

学会育人

 

综合育人

6.3.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结合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树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意识,掌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L(低)

 

课程目标3

 

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

7.3.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H(高)

 

课程目标3

 

 

沟通合作

8.1.掌握建构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学习共同体的各要素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掌握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L(低)

 

课程目标3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导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从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品格三个方面,使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使学生熟悉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掌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文学理论的学科品格和诸多形态。

[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

3.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

4.文学理论多样化的依据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教学

[主要内容]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是文艺学三大分支科学之一。

(二)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2.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特性:

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又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特性。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的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1.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2.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的原因。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2.文学社会学

3.文学心理学

4.文学符号学

5.文学价值学

6.文学信息学

7.文学文化学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主动回忆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

[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思想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文本案例分析相结合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1.历史条件

2.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划时代贡献:

1.关于文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3.关于文学艺术的特点与艺术生产;

4.关于文学交往论的提出;

5.关于人学思想与文学理论;

6.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原则、批评标准。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关于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问题;

2.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

3.典型问题;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4.对托尔斯泰作品进行美学、历史的批评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自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主动回忆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掌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文艺思想及其发展的历史、现实背景。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重点与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文艺思想及其发展的历史、现实背景。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学教材并阅读相关著作,将内容整理为小论文。

[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二)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三)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

(四)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文艺思想及其产生、发展历史

(一)“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的根本方针

(二)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三)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

(四)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

(五)新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

(六)“三贴近”的原则。

三、文艺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

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专题三文学作为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从分析现象、案例以及对比动物生命活动,掌握人类活动的性质,掌握其中的审美活动的产生、发展与性质,了解文学活动在人类生活活动系统中的地位。

掌握文学活动构成论的“四要素”说及相关理论,并能客观评价从每个要素出发的理论观点。

[重点与难点]人类审美活动(文学活动包括在内)的性质特征;构成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说及相关理论;对从每个要素出发的理论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从现象、案例走进理论思考、讨论、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析结合课堂讨论

[主要内容]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

“自由自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生、发展与性质:

1.产生、发展:

人类早期活动的多因素混杂性;审美活动的发展与独立。

2.性质:

人与对象建立起诗意情感关系;

人的自觉能动的审美创造;

文学等审美活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类生活活动中的地位:

1.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2.文学活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3.文学活动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

二、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构成文学活动的四大要素与相关理论:

1.世界:

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摹仿论、再现论。

2.作者:

文学活动的主体——表现说

3.作品:

文学活动的结果(客体)——形式主义诸文论

4.读者:

文学活动的另一主体——接受论

(二)文学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1.四要素构成的螺旋式的循环系统——文学活动系统;

2.文学活动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

专题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的文化和审美含义,掌握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属性,熟悉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重点与难点]

1.文学的含义;

2.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经典文本赏析、案例分析,例证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文学与同为客观存在的经济基础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具备审美属性,是审美意识形态,与其它艺术一样是审美的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一、文学的含义

(一)文化含义:

一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行为和作品。

(二)审美含义:

今天通行的文学含义即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文学与非文学区分的标准(还在不断变化)。

二、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1.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和有距离的,政治等是经济基础与文学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

3.文学是种审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二)文学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1.认识性

2.倾向性

3.实践性

三、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一)什么是审美?

审美的四层面:

1.主体心理层;

2.客观对象层;

3.心理时空层;

4.历史文化层。

(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一般性)这是说文学的双重性质,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活动。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2.形象与理性;

3.情感与认识;

4.超越性。

专题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属性。

掌握话语蕴籍及其典范形态。

[重点与难点]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的属性;话语蕴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经典文本赏析、案例分析,例证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主要内容]

文学与同为客观存在的经济基础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具备审美属性,是审美意识形态,与其它艺术一样是审美的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与话语

1.何谓话语——语言、语言系统、言语、话语

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text)、沟通、语境(context)

2.文学是一种话语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

(二)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的特性

1.间接性

2.精神性

3.韵律性

4.蕴藉性:

文学是一种话语蕴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三)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定义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

专题六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的价值及其创造、实现过程,以及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熟悉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文学价值观与审美理想的关系;掌握文学主导价值的宏观形态是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

[重点与难点]

1.文学价值观与审美理想的关系

2.文学主导价值的宏观形态是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课堂讨论、经典文本赏析、文坛现象分析讨论,总结发言。

[主要内容]

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一)文学的价值及其创造、实现过程

(二)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

(三)文学价值观与审美理想

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文学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内容:

(一)就具体内涵而言的文学价值;

(二)就价值的性质、意义而言的文学价值。

三、文学主导价值的宏观形态是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

专题七文学的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文学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几种基本功能;了解文学功能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重点与难点]文学的几项基本功能与文学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课堂讨论、经典文本赏析、文坛现象分析讨论。

[主要内容]

一、文学的功能:

文学对人和社会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二、文学功能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三、文学几种主要的、基本的功能(对应真善美价值内涵):

(一)审美功能及其地位

(二)认识功能及其特点

(三)教育功能及其特点

(四)娱乐功能与文学的严肃性

(五)几种基本的文学功能的关系

第三编文学创作论

专题八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成因,文学生产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熟悉文学活动与其他精神活动的区别,了解什么是精神生产、物质生产。

[重点与难点]

1.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创造的特殊的性。

2.关于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的各种学说及评价。

3.文学生产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课堂讨论、文坛现象分析讨论。

[主要内容]

一、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比较法:

比较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比较文学与科学、宗教

引申讨论:

文学(艺术)与科学(大科学家及其人文素养);文学与宗教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相关学说及评价;我们的观点。

理论拓展:

如何看待文学理论中古今中外各种理论,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一)审美活动属于价值评判活动,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主客体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

(二)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专题九文学创作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常见的艺术构思方式,文学创作的过程包括发生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熟悉文学创造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机制。

[重点与难点]

1.文学创作发生阶段及心理机制。

2.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及心理机制。

3.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及心理机制。

4.常见的艺术构思方式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自学并重,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课堂讨论、经典文本赏析、创作实践与反思。

[主要内容]

一、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1.文学材料的含义。

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

(二)艺术发现

1.含义

2.表现

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4.地位和作用

(三)创作动机

1.含义

2.作用

3.动态轨迹

4.分类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

1.艺术构思的含义;

2.艺术构思流程及其心理机制:

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方式:

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三、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语言呈现)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1.物化(语言呈现)

2.“转化”、“操作”及此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常见问题

(二)语词提炼与艺术技巧的运用

语词提炼的任务:

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对象

(三)即兴与推敲:

1.即兴

2.推敲

3.即兴与推敲的结合

专题十文学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艺术真实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掌握实现艺术真实的方法:

艺术概括;掌握文学追求的真、善、美价值的统一;熟悉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及其作用;熟悉善与“诗意的裁判”;掌握文学形式美以及“有意味的形式”;了解人文关怀、历史理性及二者关系;了解真与美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概念“艺术真实”、“人文关怀”、“形式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2.文学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关系。

3.怎么理解“诗意的裁判”。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课堂讨论、经典文本赏析、文坛现象分析讨论。

[主要内容]

一、求真的文学

(一)文学中的求真:

“假中见真”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1.与生活真实不同,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2.与科学真实不同,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三)艺术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艺术概括

二、善的判断与情感

(一)伦理和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1.认识与伦理

2.伦理与情感

(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高尚的品格;功利的取向

2.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诚挚的情态——诚挚的感情来自身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艺术的呈示——情感寄寓于具体形象塑造中,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说教。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1.人文关怀:

“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2.人文与历史:

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三、文学美的创造

(一)文学对美的追求

(二)追求和创造美的重要内部动因和力量——审美理想

(三)文学形式之美:

1.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2.文学的形式具有升华功能;

3.“有意味的形式”

4.文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六、课程教学方法

在文学理论1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结合实践,尤其是结合文学作品、文学现象实际,以提高关于文学本质论、价值和功能论、文学创作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的专业理论素养。

提高文本分析、评价能力、教学能力,学会反思,以培养教育情怀为导向。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相结合,乐于课题质疑与讨论,坚持个人学习与团体协作,力求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

文学理论1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课题教学法、班级或小组讨论法、作品解读法、案例教学法、技能训练法等,提倡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七、课程实践环节(附举例)

序号

项目名称

说明

1

课题教学法

将核心问题提炼为课题题目,团队或个人以讨论、论文等形式完成

2

理论前沿问题拓展

根据相关内容,结合现实热点和理论前沿问题展开材料分析和理论拓展。

3

技能训练

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文本解读、现象分析写作或讨论、PPT演示讲解等

4

研究性学习(“开讲了”、课程论文等课外作业)

个人或分小组进行,围绕某论题进行十分钟左右的讲解;小论文写作

(一)课题教学法

1.如何理解和评价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总结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精神方式和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征。

3.如何理解“文学活动的性质是创作个体和社会群体的统一”?

4.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的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有哪些启示?

6.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7.为什么说文学是“人学”?

8.为什么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9.文学活动的地位。

10.如何定义文学?

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什么?

12.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有何独特之处?

13.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是什么?

14.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及其特点?

15.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6.请简要介绍一下文学的各项功能与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17.简单介绍一下文学创作的过程。

(二)技能训练: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园丁鸟建求偶亭是不是审美活动。

2.评价左拉关于文学的实证主义、自然主义观点。

3.评价各自从文学活动四要素出发的理论学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