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0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大洋洲B.亚洲C.非洲D.拉丁美洲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3.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4.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5~8题。

5.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6.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最接近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7.关于丙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和对策,正确的说法是

A.丙国人口主要问题是死亡率太低

B.丙国主要问题是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C.丙国应鼓励生育或接纳外来移民

D.丙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8.近年来,丙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D.战乱频繁

9.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10.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B.印度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

D.大洋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

河谷中常分布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读下列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 风力侵蚀B.地壳抬升 风力侵蚀

C.地壳下降 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 流水沉积

12.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

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运便利B.便于农耕C.军事防御D.文化传统

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和该地区民族及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A.800~1400米B.1400~2200米C.2200~3200米D.3200~3800米

14.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会处。

2015年2月,我国首条“水上公路”在该县建成。

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水上公路如此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坡地生态B.缩短线路长度

C.避免侵占耕地D.连接图中村落

16.为降低建桥成本,以下自然要素对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地形B.地质C.植被D.水文

17.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20世纪60年代初期

18.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首要地位的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水能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逐步变暖B.先变冷后变暖C.逐步变冷D.先变暖后变冷

20.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

①高山雪线上升②高纬冻土融化③北半球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④全球普遍干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A.物理演化过程B.化学演化过程C.生物演化过程D.大气演化过程

22.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

A.地理环境B.自然带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23.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水文B.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

C.海平面上升,导致全球变暖

D.不同纬度,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北两坡植被相同

24.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

A.矿物颗粒大小B.透水能力的大小C.透气状况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25.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C.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D.动物的迁移作用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26~27题。

26.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27.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读“不同纬度三地自然景观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低纬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体现了自然带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9.影响森林带分布的海拔高度由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坡度D.海拔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0~31题。

30.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31.若该山地山麓的最高气温为24℃,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C.3000米D.4000米

读图,完成32~33题。

32.从①到②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33.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海陆分布

C.海拔D.水分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4~35题。

34.与E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A.甲 B.乙C.丙D.丁

35.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

A.甲 B.乙C.丙D.丁

在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这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据此回答36~37题。

36.从内蒙古的包头到新疆的阿克苏沿线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37.内蒙古包头所在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读“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图”,回答38~39题。

38.与图中“暖湿气候”相对应的植被主要有

A.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

C.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39.“砖红壤→红色栗钙土→红色棕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D.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分布

在我国西南地区“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西端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量高达4600毫米,东端金沙江畔的德钦县奔子栏不足400毫米,差了约10倍。

据此回答40~41题。

40.这种自然现象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1.“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横断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2.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的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3.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水资源C.土地资源D.风能

45.有关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呈网状分布B.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C.工程造价较高D.限制性因素较多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

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46~47题。

46.此处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47.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处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状B.条带状C.网格状D.棋盘式

48.下列关于“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B.反映近一百年人口猛增的现象

C.最早由发展中国家学者提出来D.爆炸式增长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49.关于城市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关系,错误叙述的是

A.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所以凡是地形平坦的地区都是城市密集区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D.我国的城市大部分在第三级阶梯上,第一阶梯上的城市很少

50.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洪水B.台风C.海啸D.地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51.(10分)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人口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52.(10分)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

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