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968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决胜中考语文 仿写精讲精练.docx

决胜中考语文仿写精讲精练

“决胜2012”仿写精讲精练

(一)

【决胜之法】

仿用,在修辞学上称为仿拟。

这是传统的表达手段。

高中语文读本选用的清人全祖望所写的《梅花岭记》中就有很典型的例子: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

“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洪承略为什么大为恼怒,急忙呼喊部下将孙兆奎推出却斩杀呢?

洪承畴原来是明代大官(经略),督师松山抗拒清兵,后来投降了清人。

明朝还以为他已殉难并大肆祭奠。

洪承畴内心畏惧在扬州抗清的史可法(人称史阁部)。

虽然史可法已经殉难,但洪承畴心有余悸,于是乘机向孙兆奎打听:

“您在军队中,确实知道在扬州,抗清的阁部史可法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孙兆奎仿用他的句式,针锋相对地反问道:

“您从北方来,确实知道在松山殖难的督师洪承畴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

”这句话触动了洪承畴的痛处,气急败坏的洪承畴,“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在鲁迅和毛泽东的文章中,这类仿用经常可见。

从仿用到创新,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一、仿用的基本形式

中考仿用类试题,大致有下列三种:

1.续写

这种仿用的基本做法是:

按照既定的内容,仿照上文规定的句式,接着往下写。

这种仿写的形式,与“扩展语句”相似。

例1: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

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号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纳目》的问世!

这是较早的一道中考仿用题。

提供的是一段议论的文字。

第一句是论点,第二句以李时珍为例作论证。

画线句总体上是一个假设复句。

“如果没有……没有……哪里会有……”。

要求续写的一个句子,在内容上应举“彪炳史册”、“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的“杰出人物”,句式上应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假设关系的复句。

2.嵌写

这种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填空”。

这种形式与扩展语句也有相似之处。

例2:

(1999年27题)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

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

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融仿写、比喻、排比于一题。

所给出的文字,实际上是填句的语境。

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的文字的基调,是赞扬人民共和国在起伏、曲折的道路上向前发展的历史趋势。

其次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认定句子所用的修辞技巧,同时还要凭借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参考答案举例:

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3.所谓另写,就是按照试题所给的语句的形式,另选内容,组织答案

例3:

(2000年26题)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契诃夫)

这题所给的材料,其话题是“虚伪”,仿写的句子以“友谊”或“勇敢”、“信任”为话题。

这种仿用,实际上只是仿其“形”而换其“神”。

在“形”似上,既要符合“直接表述,言简意赅”、“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要求,又要注意句式、句子结构方面的要求。

否则,不算是很好的仿写。

二、仿用题的发展变化

由于“仿用”已经考了好几次,其间有一些变化。

这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1.仿句与仿段

中考仿用题,以“仿句”为多见。

前面的三例已可以看出这一点,请再看看一例:

例4:

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的心灵的智慧之窗。

这显然也是“仿句”。

2002年出现了“仿段”题。

例5: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和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段。

这道仿写题,不仅有仿写形式的要求,而且要求“意思完整”,体现了“仿段”的基本要求,即几句话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仿形与仿神

在语言表达中,“形”与“神”本来是密不可分的。

这里将它分开,是从试题考查重点这一角度说的。

前面所举五个例子,都是侧重于仿所给材料之“形”的,即句式和修辞手法。

但是,2003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仿写题。

例6: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

(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写改为:

这道题对“仿照”的形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在表达效果上提出“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这显然是要求仿其“神”——保持原意,但是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这其实是把仿用和语言“得体”的要求结合起来了。

从“仿句”到“仿段”,从仿“形”到仿“神”,标志着仿用要求的逐步提高。

三、仿用的主要技巧

1.准确把握题面提出的仿写要求

仿写题的题面要求总是相当明确的,应细心地一一把握住。

就本文所举例说,它包含这几条要求:

①表述形式:

一是“直接表述”,一是“连续类比”;②表达效果:

一是“言简意赅”,一是“生动形象”;③话题:

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④数量:

仿写两句话。

答案只有满足这四项要求,才能是正确答案。

有一项不能满足,答案都有问题。

(2)弄清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

仿写题所给的材料,一般是仿写的样式,其中包含着仿写的条件,也应一一弄清楚。

前文所举例4便隐含着这样三个仿写条件:

①同一话题,这话题是“时间”,而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取代;②两个比喻句之间是并列关系;③每一个比喻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必须相衔接,“梯子”→“引导”→“登”,“钥匙”→“开启”;即前面是比喻,后面说作用。

例5“海是水的一部字典”等四句话中,隐含着这样几个仿写条件:

①第一句是一个层次较高的比喻,它领属三个低一层次的比喻;②左边“海”与“浪花”、“涛声”、“鱼虾和海鸥”是领属关系;③各句为合理贴切的比喻句。

仿写的答只有满足材料中隐含的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正确答案。

四、典型题分析

1.仿写。

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这是2002年春季考试第23题。

题面规定了三项要求:

①另选一事物;②写出一种情境;③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

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

①应选一具体事物作描写对象;②前一句点明描写对象;③前两句表现一种情境;④第三句点明思想感受。

据此,你可以这样写:

井底的蛙,你坐井观天时,眼界就窄了。

又如:

荒地的种子,你怨天尤人时,生命的希望就小了。

2.见例6

本题总体上是仿写,但重点是修辞。

它涉及修辞的诸多方面,包括修辞行为的动机的确定,话语信息的选择、修辞方式的取舍,以及话语的语气、态度等。

同样是表达揭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乱扔垃圾的意思,但原提示语中,是一种冷冰冰、硬棒棒的警告,让人看后很不舒服甚至产生反感,因为它反映了说话人的权势,暗示了双方不平等的角色关系。

修改后的提示语,是一种文明的劝导,使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游客通过富有诗意的话语,既可领悟到管理者的劝告,又可以体会到对他人的尊重,符合游人的心理需求。

其效果肯定大大好于原提示语。

根据这样的分析,提示语

(1)可以修改为:

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成文明人;也可以修改为:

让静谧围绕在身边,让文明驻扎在心间。

提示语

(2)可以修改为:

把自己的钱带走,读过的报刊还是留在这里;也可以修改为:

请不要让报刊离井背乡,否则你将付出一笔搬迁费,等等。

【精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2.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命运可以剥夺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不能够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3.仿照下面的句式,选择新的话题,另写一组句。

海洋,诠释着全部的水性;滴水,也透视着浩瀚的海洋。

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以“燃烧”为话题,再补写一个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

腐烂或燃烧。

我们拒绝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灭亡,且在灭亡之后,会让自己遗臭万年。

仿句:

5.依例仿写,要求字数、内部结构一样。

例句: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仿句:

如果把人生比作,那么,,。

6.以我国闻名的自然景观为对象,仿写两个句子:

(4分)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好象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

7.仿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6分)

例:

月亮

正面:

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

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选择参考:

白雪天平火柴彩虹

答:

(填要描述的对象)

正面:

反面:

8.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我是一朵白云

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

我是一棵绿树,

亲情是滋养我的土地。

9.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

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字数可略有增减)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10.另选一物进行仿写。

要求用拟人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自从呱呱坠地

就学会

如何站成顶天立地的汉子

任凭雀鸟聒噪去罢

看我独臂擎起

一座天空

11.依照下面第1节诗的形式,在后两节空缺处补上合适的诗句

感谢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整个春天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12.仿照例句的格式,另选事物,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

老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而是老师撒出智慧的花朵。

仿写:

13.仿照下列文字第二句的句式,接写两句话,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14.下面的句子都写到“浪花”,前一句简单描述,朴素自然;后一句运用比喻的排比,形象生动。

请在“彩云、雨点、清风”中任选一个,仿写两句话。

例句:

①江面上浪花飞舞,水光粼粼。

②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一簇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迎的生命。

仿句①

15.根据文意,仿造画线句的句式扩展语句,形成排比,使上下文连贯。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打造各种“幻象”。

给少男少女打造潇洒自由众星捧月的明星“幻象”,给莘莘学子打造名牌大学出国美梦的求学“幻象”,。

文化与商业联姻,传统与时尚共塑,。

人间万千“幻象”,都被有声有色地打造出来。

参考答案

1.放远了眺望才会觉得秀美(友情)放远了回忆才会觉得珍贵。

(意思对即可)

2.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高山的巍峨,但可以有岩石的坚定。

(意思正确、符合转折句的要求即可)

3.略(句式符合要求,内容前后两个分句相关联即可)

4.答案举例:

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生命熠熠生辉。

(答案不仅要句式符合要求,而且意义与“腐烂”相对)

5.答案举例: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难免峰回路转,柳岸花明,升降浮沉。

(要注意字数及内部结构的要求)

6.答案举例:

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横亘于中华大地,她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巍巍泰山,就像一位历史巨人,矗立于齐鲁大地,她是祖国沧桑历史的见证。

(描写对象应是“自然景观”,仿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要运用比喻)

7.略(要从正反两面立意,有“寓意”)

8.略(要分析题目的要求和材料中隐含的条件)

9.答案举例:

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的不懈告白——什么是执着。

又:

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

10.略(要兼顾物象、修辞、句式、寓意诸方面)

11.答案举例:

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撷起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答案要解回答“感谢”的原因;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2.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注意原句的格式是:

具体事物+否定+想像)

13.答案举例:

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既要注意句式,又要注意“重塑了我的灵魂”,“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14.答案举例:

①池塘边清风徐徐,水波不兴;②一丝清风,一个浅浅的微笑;一绺清风,一声轻轻的问候;一阵清风,一次真诚的会悟。

15.答案举例:

(1)给青年男女打造缠绵悱恻死去活来的爱情“幻象”;又:

给青年男女打造风流调傥香车宝马的成功“幻象”。

(2)旧俗与新潮合流;又:

高雅与通俗交融。

第二部分

1.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

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

答:

2.展开联想与想象,仿照下面的例句,从“赶、您、达、恩”中任选两个汉字联系人生写两个句子。

例句:

众:

喜欢坐轿的“人”,哪一个不是“人”抬“人”而被抬起来的。

  伐:

好动干“戈”的“人”,也必然常挨别人攻打。

(1)

(2)

3.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的语法修辞特点另造一个句子。

整个世界的黑暗也抹杀不了一支蜡烛的光明,无论这光明是多么微弱。

答:

4.依照下面的情景对话形式,另写一组“老板”与“员工”的对话。

要求切合人物身份,有弦外之音。

示例:

有的老板喜欢讲一头驴子拉磨时不听话,和主人讲条件,最后被主人剥了皮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一只狼过于狠毒,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咬死了草原上所有的羊,最后自己也被饿死的故事。

答:

5.仿照例句,任举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具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例:

正面:

气节和谦虚的完善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

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答:

事物名称:

正面:

反面:

6.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

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  ;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

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7.仿照例句,另写两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

例:

如若是鸟,为什么不是一只翱翔苍穹的雄鹰,用自己的高翔展示生命的尊严?

(1)

(2)

8.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语义相近的句子。

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答:

9.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两个学科名作为开头,再写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

示例:

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例句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

生命像一江春水,它从高山上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向大海奔流。

(1)

(2)

11.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

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12.根据例句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

生命像一江春水,它从高山上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向大海奔流。

(1)

(2)

13.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在“秋日”“追求”中任选一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三个句子的内容要有联系。

示例:

春天有意,意染万木之葱绿;春天有情,情钟水面之帆影;春天有梦,梦孕秋日之硕果。

15.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

要求:

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50字。

示例:

马丁?

路德?

一只带响的飞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个梦想,

催开了1963年自由平等的春天。

【参考答案】

1.【参考示例】

春天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绚烂。

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的描绘着人生的跌宕起伏。

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献之歌。

2.【参考示例】

赶:

说“干”就干,必然“走”在别人前头。

您:

大家都把“你”往“心”上放,证明你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达:

迈开“大”步“走”,向目标快速挺进。

恩:

“因”为别人为你付出过,所以你应时时牢记在“心”。

(没有联系人生不得分,语句不通顺不得分)

3.【参考示例】

整个社会的谎言也压抑不了那个孩子真诚的话语,无论这个孩子是多么的幼小。

无数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也抵不过那一只小鸟的哀鸣,无论那哀鸣是何等的微弱。

4.【参考示例一】

有的老板喜欢讲一只青蛙被放在慢慢加热的水里,因为安于现状,最后无力挣扎终于死掉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驯象师虐待、折腾大象,最终被大象踩死的故事。

【参考示例二】

有的老板喜欢讲马戏团的一只猴子以为生活无忧,没有压力,不认真表演,最后被其它猴子取而代之的故事;有的员工喜欢讲自行车的气已经打足,还要拼命增加压力,最后轮胎被炸掉的故事。

5.【参考示例】事物名称:

彩虹;正面:

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奉献出自己七彩的人生;反面:

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6.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界一部《红楼梦》。

7.

(1)如若是鱼,为什么不是一尾游弋深海的猛鲨,用自己的桀骜展示生命的个性?

(2)如若是风景,为什么不是一处照亮所有的光线,用自己的美丽挥洒生命的辉煌?

8.

(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2)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9.【参考示例】数学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你尽可以化繁为简,感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10.【参考示例】

(1)生命像一首劲歌,它在晴空中回响,激荡着千万心灵,朝蓝天飞扬。

(2)生命像一棵大树,它在大地上扎根,生长出无数枝干,向天空伸展。

11.调序后的对联为:

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纵”(仄声)对“抒”(平声)可,若对“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

12.【参考示例】

(1)生命像一首劲歌,它在晴空中回响,激荡着千万心灵,朝蓝天飞扬

(2)生命像一棵大树,它在大地上扎根,生长出无数枝干,向天空伸展。

13.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14.【参考示例】①秋日有趣,趣在一鹤排云上九霄;秋日有心,心念千山层林染红叶;秋日有歌,歌唱九州人民享有盛世。

②追求有“道”,道在“己所不欲”勿施人;追求有“方”,方在“衣带渐宽终不悔”;追求有“境”,境在回首“灯火阑珊处”。

15.【参考示例一】泰戈尔

一只飞鸟,

笼养在你的诗集里。

你,就飞过天空的那只小鸟,

没留踪迹,只有美丽。

【参考示例二】契诃夫

讽刺,

是你身上的血液,

如针灸刺向病疾,

轻轻一捻,

变色龙与别里科夫都自羞无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